袁麗娜
色彩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每個人對于色彩的感覺又是不同的。那么我們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可以在身邊的色彩中學會感受美和創造美的人呢?結合我園的海洋課程小班《親親魚寶貝》主題,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以海洋課程為玩色活動提供素材和經驗,而玩色活動豐富和充實了海洋課程的內容,兩者有機整合,相輔相成。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探究力,而且力求讓幼兒能在絢麗的關于海洋的畫面中發現色彩、感受色彩、運用色彩。
一、結合海洋課程主題大板塊設計,培養對色彩的敏感性
小班幼兒對紅、黃、藍、綠等常見的顏色比較熟悉,而對其他過渡顏色比較生疏。我們在對活動室的布置中盡量采用幼兒熟知的形象和顏色,并且放置的位置是幼兒的視野之中,使幼兒置身于熟悉的色彩環境中,逐漸對色彩產生敏感性。
利用大板塊的主題設計幫助幼兒發現周圍的色彩,運用大面積純色系提高對色彩的認識。如,裝飾漁網、扇貝風鈴、走廊裝飾墻等主題設計,讓幼兒接觸到最純凈的顏色所帶來的視覺感受,在這些顏色的渲染下,藍色漁網上的白色小船和白色裝飾品顯得神秘,部分過渡色的小魚和海星又給畫面增添了趣味。讓孩子們紛紛爭搶著認識它們的名稱,孩子們就一邊指著一邊說:“黃色的小魚,藍色的大海,綠色的水草。”我們在學習了顏色的名詞后,就會有目的地運用這些顏色進行繪畫表征,增加了孩子們對顏色的初步感知和了解。
二、開展教育活動,體驗色彩的趣味性
系列活動一:找找海底的顏色
教師帶領孩子們欣賞馬蒂斯剪貼畫《海底世界》,這幅畫里有許多有趣的海洋生物,他們的樣子很簡單,有三角形和半圓形樣子的動物,底色用了許多色塊拼貼起來,就像是陽光照在海底,海水五光十色,色彩看起來很豐富、很美。海洋生物在海底生活得多么快樂、多么熱鬧啊!看著孩子們興致勃勃的樣子,我知道他們不僅找到了的顏色也找到了快樂。
系列活動二:小魚的保護色
在豐富的海洋課程實施過程中,魚兒一直以來都是小朋友的最愛,他們會為班級魚缸里的小魚傾注感情,傾注愛心。在一次《小黑魚》繪本閱讀后,孩子們對于躲避大鯊魚的內容很感興趣。抓住這一特點,我們進行了幫小魚找保護色的活動,在活動當中孩子們積極主動地為小魚尋找在不同環境中可以躲避大鯊魚的顏色,使孩子們感受到顏色不光是好看的,還很有保護小魚的本領。從而把他們對顏色的認識又進行了提升,知道相近色就是保護色的知識經驗。從而也了解了什么叫做“對比色”,知道畫畫的時候不能用太多的相近色,而是要用對比色畫面才清楚。
系列活動三:嘗試在玩顏色中感知色彩的斑斕與變化
讓色彩成為游戲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用筆的方法,小班孩子正處于涂鴉期,在生活當中尋找一切可以“作畫”的材料,如:報紙團、棉棒、樹葉、瓶蓋、菜根等。這些材料和顏料巧妙地運用起來,讓幼兒在游戲的操作中,感受色彩帶來的快樂。小班孩子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材料應該多樣化,不同的材料表現出不同的形式美。
(一)用顏料作畫,用顏色印畫
一般水粉畫是先構思后作畫,是有目的地作畫,而這里所說的顏色作畫都是沒有構思的,小班幼兒只是隨意的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表現,但是這樣作出來的畫往往令他們自己都驚訝不已,總是借助想象來闡釋作畫,畫面是抽象的,看似雜亂無章,卻蘊含著無窮的想象。根據主題的需要我們在區角中給幼兒創設了一個區域叫“海底世界”,孩子們在老師提供的大量的顏料中自選各種不同的拓印工具,蘸上不同的顏色,畫出各種小魚游來游去的姿態。
(二)在游戲中感受色彩的變化和豐富。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情都變成一種游戲。”幼兒繪畫就好象是在做游戲,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得更主動更投入,也易使幼兒獲得愉悅、新奇的感受,易激發幼兒的創作激情,保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在給海底隧道裝飾顏色時,孩子們用大型的刷子涂色,在涂到藍色的海水和黃色的小魚碰撞到一起時,孩子們驚喜地發現“綠色”出現了,好像是變魔術一樣的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還在不停地進行探索:藍的和黃的調和變出綠的,而藍的和紅的調和就變出紫了。孩子們積極地參與,做著做著就會有驚喜的發現。發現孩子們還會在老師的幫助下做提升,慢慢地在涂色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會出現很多孩子們“配置”出的新顏色。幼兒孩子就會在同伴的幫助下,說出這些顏色的名稱,并且還會有孩子們模仿和創新。每天的涂色都會有不同的顏色寶寶出現和大家認識,孩子們在愉悅和寬松的氛圍中享受著色彩帶給我們的快樂。
三、豐富區角材料,提升對色彩的表現力
隨著對《指南》的理解,我們了解到“小班幼兒能夠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彩大體畫出自己想畫的人或事物”。玩色活動就是打開小班孩子心靈和世界對話的那扇窗,運用多種感觀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對色彩產生一種情緒表達的需要和欲望。如在“可愛的魚寶寶”的主題表現中,在繪畫作品方面,有蠟筆勾畫“魚”,有手掌添畫“魚”,有沙畫“魚”、有紙板漏畫“魚”,有幾何圖形粘貼想象添畫“魚”,有線條裝飾畫“魚”等;在手工作品方面,有的用橡皮泥捏出魚有的用紙撕出魚,有的在紙盤上粘貼魚鱗,有的用毛線纏繞上魚的外衣等。
四、運用有效的評價,提高幼兒運用色彩的能力
幼兒每次完成繪畫作品,都會期待著老師給予積極的肯定。所以每次繪畫結束,教師都會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最后我再適度地贊美和鼓勵。小班幼兒在對色彩的運用上有一定的盲目性,他們往往不去分辨是哪種顏色,而是當用過之后才看到用的什么顏色,或者只是對用顏色的活動感興趣。有時候只用一種顏色,并且色彩很單一。這樣我們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將幼兒作品對比擺放,并請畫面色彩豐富的幼兒介紹自己用了哪些顏色,使用什么方法畫的等,鼓勵用色單一的幼兒向同伴學習。
從以上的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的世界是美麗的,他們眼中所觸及的每一處風景都是絢麗多彩的。作為幼兒教師,我們的責任就是幫助孩子找到生活中的顏色,并讓色彩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讓孩子喜歡色彩,并愿意運用色彩去描繪自己快樂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