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艷麗
摘 ?要: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不僅給學生帶來了煩惱,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體驗思維的培養進行了探索,想要通過培養學生的體驗思維來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學生;數學體驗思維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體驗思維時,可以站在生活、問題和實踐的湖泊上,點出其中的數學知識,讓其泛起漣漪,帶領學生獲得新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
一、在生活中點出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體驗意識
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了缺乏生活意識,看不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的問題,這就使得學生在面臨生活問題時,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不能根據所學知識邁過眼前的難關。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驗思維,使學生形成體驗的意識。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想順利培養學生的體驗思維,就要懂得為學生點出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增加學生的體驗。
例如,在學習“簡單的圖案設計”時,筆者為了使學生熟悉圖案構建的基本形式,掌握軸對稱、平移、旋轉等的基本操作,能夠利用它們進行圖案設計,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使學生在圖案設計的過程中產生體驗感,在教學中為學生準備了不同圖案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來分析圖案的構成,促使學生理解軸對稱、平移、旋轉等的應用。學生觀察圖片后,對軸對稱、平移、旋轉的應用有了深刻的印象,知道了如何將它們融入到圖案設計中。接著,筆者組織學生利用軸對稱、平移、旋轉等設計自己心目中的圖案,鼓勵學生實踐。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想象,獲得了強烈的體驗感。這樣,筆者通過在生活中點出數學知識,讓學生在生活基礎上對數學進行學習,讓學生形成了數學體驗意識。
二、在問題中點出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體驗行為
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了懶惰的行為,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及時完成數學問題,也沒有對數學難題進行探索和思考,使得自己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停留在了表面,造成了學習的缺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體驗和思考,讓學生轉變態度。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驗思維時,可以通過為學生在問題中點出數學知識這一環節來進行。
例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時,筆者為了使學生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概念和特征,能夠根據圖象和解析式來分析反比例函數的基本性質,了解反比例函數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數學體驗,增強學生的歸納能力,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函數表達,讓學生通過觀察來回答問題:“你能找出這些函數中的反比例函數嗎?它在圖象上有著怎樣的特點?是什么形狀的?函數的圖象位于第幾象限?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x軸、y軸有著怎樣的聯系?你能利用反比例函數解決數學難題嗎?”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對所學知識進行了回憶和思考,找出了其中的反比例函數,知道了反比例函數的共同特征,了解了反比例函數的應用,給出了問題的答案。這樣,筆者通過在問題中為學生點出數學知識,使學生形成了數學體驗習慣。
三、在實踐中點出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體驗思維
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了實踐意識不足、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不能及時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應用,也沒有科學地開展實踐活動,造成了對數學知識把握不牢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實踐,挖掘學生的潛力。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驗思維,可以通過在實踐中點出數學知識這一環節來進行,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幫助學生搭建體驗空間。
例如,在學習“用分解因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時,筆者為了使學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學會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決一元二次方程問題,讓學生形成數學轉化的思想,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典型的例題和增加了難度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觀察和解題的過程中,把握用分解因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能。學生先是對典型例子進行了分析和討論,理解了因式分解法的概念,知道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的用法。接著,學生利用因式分解法對一元二次方程進行了解答,掌握了數學轉化的思維。筆者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了肯定,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樹立了數學體驗思維。這樣,筆者通過在實踐中點出數學知識,讓學生建立了數學體驗的學習框架。
總之,本文通過在生活中點出數學知識、在問題中點出數學知識、在實踐中點出數學知識,對學生的體驗思維進行了培養,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學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制定了科學的教學計劃,完成了初步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董杰玲.試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提升學生探究和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63+65.
[2]鄭海.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和實踐研究[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二).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63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