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健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我國的小學語文的發展也突飛猛進。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教學重點和核心,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深入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加以培養,使學生綜合閱讀水平逐步增強。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進行探究,旨在全方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策略
引言: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既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形式,同時也是一種教育思想。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其學習生涯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但是從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看,很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整體較低,學生對語文作品無法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所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不斷地優化,培養學生優良的閱讀學習習慣。本文就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夠借此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因素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當前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可以有效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效率,擴大他們的知識面,而且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塑造更為健全的人格。當前,有很多中學生感覺自己的語文成績始終提不上去,每天做大量的試題也不見有效果。語文與數學、物理學等科目不同,它更注重的是一種文學修養,并不能靠“臨時抱佛腳”或者采用“題海戰術”就能讓自己的成績、文學修養得到提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閱讀意識。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都不能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能夠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有影響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家庭因素,另一個是學校因素。與家庭因素相比,校園內的語文教學過程產生的影響更大。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意識,那么自然可以讓語文教學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是開展教學工作的主體,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的思想、行為會對他們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一個教師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學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從而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學具有“發散性”的特點,也就是說教師不需要完全按照“劇本”來念。他們可以選擇任何的教學方式,只要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有幫助就行。語文教學過程能夠非常容易地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考察。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首先應該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讓教師用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以及全新的教學理念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他們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利用課內外閱讀資源
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主,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課外資源的擴充,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效互補,幫助學生進行高效的閱讀積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通過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將課外閱讀吸收的知識內容有效融合到課堂之中,實現資源有效重組。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新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擺脫傳統教學中對教學的束縛,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優化學生的閱讀課堂。教師需要對教材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為學生增加更多符合他們學習能力提升以及成長的知識。這樣學生的思維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當閱讀文本中出現學生感覺到十分陌生的學習內容的時候,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對這一內容進行更加直觀的展示,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這一文本內容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并且,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學生對這一新鮮的設備也可以產生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上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大大提升課堂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整體的教學質量。
(三)創設情景教學,激發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達到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學生個性品質的目的,教師就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大的老師,這句話由來已久并且十分有理。因此,想要學生在閱讀能力上有所提升,就必須要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好奇去閱讀文章。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動力。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的文章內容,創設出一個有趣、新奇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們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文章的描述,能真情實感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能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在情境的帶動下,積極思考,引發情感的共鳴。利用實體模擬的情境使學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教師授課時,也要利用繪聲繪色的語言技巧,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利用詼諧的語氣烘托幽默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沉浸在閱讀課文的樂趣中。
結束語: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強化。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逐步認識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并基于強化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現實需求,組織開展了閱讀教學活動,對閱讀教學組織活動的基本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創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指導條件,極大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軒衛敏,劉娜.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0).
[2]黃鳳英.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科技致富向導,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