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仙
摘? 要:跟傳統的化學課程相比,高中化學課程倡導“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而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學科,化學實驗也應成為化學教學的基礎,成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本文從實驗內容、實驗方式的變化以及教師的應對策略幾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實驗教學內容和方式;應對策略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的魅力、豐富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化學實驗教學有了更為突出的作用和意義,它將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對比舊的課程標準,新課標到底在哪些方面作了調整和改變,教師如應該何應對?
一、新課標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變化
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講究實驗過程的的嚴謹性,教師按部就班講實驗,學生“照方抓藥”做實驗。這樣的教學毫無新意和創意,不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實質性的幫助。
新課標的化學實驗教學,其內容方面有了許多變化。
首先,增加了一些實驗,例如化學1的第一章中的“萃取、蒸餾”等基本操作實驗;在《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模塊中,增加了一些與生活用品、藥品、營養與健康、環境、工農業生產相聯系的實驗。例如:食品中的膨化劑、尿不濕的吸水率、補鐵劑中鐵含量的測定、土壤PH值的測定、無土栽培、污水處理、汽車尾氣的檢測……這些實驗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作為實驗藥品,以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作為實驗內容選取素材,選取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為實驗內容,提倡從生活中學化學,用化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體現了化學實驗是一種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生活實際和社會問題的工具。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教會學生用實驗的方法來學習化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生活實踐中。
其次,實驗操作和裝置的改變也是新課標教材實驗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簡易化、生活化。在實驗原理不變的前提下使實驗操作簡便,易于觀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實驗。第二是實驗綜合化。在實驗中將制法、性質、用途設計為一個實驗,突出實驗的整體性、綜合性。第三是環保化。從藥品的選取、用量、實驗的裝置,尾氣的處理方面等都體現了綠色化學思想。第四是科技化。以圖片的形式選取了一些能充分反映現代化學發展和應用趨勢的化學實驗,引入光譜儀、質譜儀、核磁共振等現代儀器。
第三,新教材中沒有設立“學生實驗”“ 教師演示實驗”“家庭實驗”“課外實驗”等欄目,只有“實驗”和“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欄目。這樣的調整目的是讓教師根據具體條件和自己的教學需求靈活處理,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二、新課標下化學實驗教學方式的變化
傳統的化學教學,講究知識體系的構建,強調的是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一般是教師先演示,學生觀察現象,然后歸納、總結之后再由學生通過實驗來檢驗。這種方式造成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過程缺乏探索的樂趣,使學生誤認為實驗就是看熱鬧。新的課程標準中的化學實驗,淡化了這種知識體系的構建,更多地注重實驗的實際功能,讓學生學會在實驗中學習化學。教師在這個過程的作用是引導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引導其將驗證性試驗改為探究性試驗,積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并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解釋現象,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最后進行評價與反思。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到探索的樂趣,體會到解決問題后的成就感,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增強,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新課程標準提倡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種學習方式,而實驗就是最主要的探究方式。如在必修教材中的“鐵不能與冷水、熱水反應,它能否與蒸汽反應呢”,在這些探究性試驗中,很多都給學生提供了必須的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并完成實驗。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和思考,把學生引入科學探索的新境界,讓他們親臨其境地解決新問題,探索和獲取新知識。
三、化學教師的應對策略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長期存在的突出的薄弱環節,實驗能力不強成了現在高中學生的普遍現象。面對新課標教材實驗的形式和要求,教師應該采取有效方式來應對。
首先要轉變實驗教學的理念。化學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要充分發揮化學實驗教學的作用和功能,在教學中結合個人和學生,創造性地進行實驗教學。其次要提高實驗教學能力,提高對教材中實驗的駕馭能力。即能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創設適宜的實驗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實驗過程中能通過恰當的實驗操作和語言講解,指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實驗結束后能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的得失,得出恰當的結論。
同時,應該研究新增加實驗的操作方法、實驗條件,探索實驗成敗的關鍵,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指出教材中實驗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可行的改進措施。應對化學實驗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有效地拓展和完善實驗教學內容,彌補化學教科書的不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化學實驗教學資源,豐富化學課堂教學信息。
總之,新課程標準中的化學實驗教學,在內容和方式上,都與原來教材有了很大區別。它不僅將實驗內容分散到《化學1》《化學2》以及《化學與生活》《化學技術》《物質的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等相應模塊中,它還將化學實驗單獨作為一個課程模塊《實驗化學》,以此來強化化學學科特征,突出化學實驗的重要位置。新課程標準賦予了化學實驗前所未有的重視,在教學方法和形式上進行了改革,這也是化學新課程的一項重大改革。我們化學教師應該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在化學實驗教學方式方面作一些有益嘗試,使之能更好地服務于化學教學。
參考文獻:
[1]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科書 化學(必修、選修)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畢華林,《化學教育》,高中新課標必修化學實驗教材比較研究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