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逐漸被重視。在目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寫作,還要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培養學生具有探究性的意識,從而使學生能夠發現寫作過程中的問題,及時改正。本文以四年級語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展開分析,為提升學生寫作采取對應的策略,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寫作習慣。
關鍵詞:語文;作文寫作;問題;策略
引言
四年級學生正處于習慣養成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如果教師教學方法不對,就會使學生在作文寫作方面吃力很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根據學生認知特點,立足學生學習現狀來調整教學策略。在寫作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寫作要點,使學生對寫作興趣有增無減,從而達到提升語文整體性的教學效果。
一、當前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寫作現狀分析
小學四年級,從學生的認知特點來分析,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認知還是欠缺的。因閱歷較少,寫出來的文章平淡無奇。還有的時候寫作就像口頭表述一樣,一件事情貫穿于整篇文章。這樣“記流水賬”的形式,使得學生在完成寫作作業的時候也是應付的狀態。另外,有時候由于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寫作的華麗性,寫出來的文章內容千篇一律。最重要的是缺乏實際,偏離實際生活,寫出來的文章也就不具備可讀性。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學生寫作現狀,采取對應策略來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二、提升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寫作策略分析
1.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擴大閱讀范圍,提升寫作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將閱讀與作文分開進行教學。這樣就會使學生在學習中難以將閱讀中積累到的素材應用到作文寫作中。因此,我認為閱讀與作文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尤其在信息時代,教師要科學運用信息技術帶給我們的便利,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能夠讓學生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主題時《推薦一個好地方》,從教學主題上來講,這個寫作內容是不限的。可以是一個游玩的好地方,也可以是一個讀書學習的好地方。因此,教師在介紹這樣的寫作時,要主抓寫作內容。如:學生在寫好地方時,要引導學生好在哪?為什么稱這里為好地方?這樣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就能夠從對“好地方”的敘述開始,一步一步的加以描述,使得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有理有據,能夠打動讀者。另外,為在閱讀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景點。如,教師在例舉景色的時候,就借助多媒體播放萬里長城、香山、沂蒙山等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點,教師還可以找到對應的文章來讓學生結合圖片進行閱讀。之后讓學生寫一篇旅游日記,因為學生剛結合多媒體了解一些景象,腦海里對本節課的認識還很清楚,自己在課堂上沒有表露出來的想法也想得到釋放,因此,就會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學目標,使寫作練習由“苦差事”變成一種享受。
2.借助身邊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在小學四年級作文教學中,以小學生活動視頻為微課素材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文就在身邊,也能讓學生在對待作文寫作方面放下恐懼的心態,真正的將作文當做一種學習樂趣。作為語文教師更是要學會挖掘學生身邊的生活素材,把學生的課間娛樂制作成微課來幫助作文教學。針對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性格比較活潑,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師不僅僅可以在課上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在課下時間也可以觀察學生的娛樂項目。比如,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開展的拔河比賽、短跑接力賽等等,教師都可以用手機視頻錄像的功能記錄下來這些瞬間。或者教師可以在端午節前舉辦一次不一樣的語文課堂活動,讓學生來進行“吟詩比賽”通過節日來了解我國文化的魅力。這樣,教師通過日積月累的這些視頻素材,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在作文教學中回放給學生們看,在視頻播放結束后,要求學生們根據視頻來寫作文。學生們在觀看自己參加活動的視頻時,他們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同時寫作興趣也會得到提升。另外,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3.創建寫作氛圍,促進寫作效率的提升
每到寫作教學和布置寫作作業的時候,小學生普遍表現出抗拒。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學習寫作,自然效率不高。興趣是學生開展積極學習的重要動力。因此,語文教師首先需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生活經驗和接受能力,在作文選題上選擇盡量靠近他們實際生活的,他們喜愛和愿意表達的題目。這類題目會讓學生產生趣味感和星期,從而有話可說。除此之外,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也能夠有更豐富的想象空間,將自己想說的自由表達出來。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帶著興趣開展寫作和產生靈感。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圖書角”,激勵學生在圖書角放入自己喜歡的書籍。在圖書角里,學生一起閱讀,并開分享會,共同交流讀書心得。教師還可以將優秀的作文,張貼在“圖書角”,讓大家一起學習和借鑒。這也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信,讓他們體會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寫作中。
4.加強語文與社會實踐,布置開放性作業
在新課改中明確提出,要使得課內與課外有機地聯系與溝通,要積極地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所以,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能夠走入社會,從而可以通過更多的途徑學習語文。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走上街道,用眼睛去細心觀察街邊發布的廣告語中存在的不規范用字的信息,并且能夠對其進行糾正。如此一來,學生在對文字有興趣的同時,就會對寫作慢慢提升興趣。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多元化的作業,這樣就能夠引導學生通過日常生活掌握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對事物進行細致觀察的作業,或者是為學生布置觀看新聞并且撰寫感悟的作業等。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好地貼近日常生活,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體驗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四年級階段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分析當前學生寫作現狀,采取針對性的策略來幫助每位學生喜歡上作文寫作。學生寫作培養是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要腳踏實地總結教學經驗,將作文寫作當做學生學習的一種樂趣。另外,教師要善于總結教學中的不足,找準解決方案,提升課堂寫作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余曉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和方法[J].現代交際,2017(2):171-172.
[2] 王華茹.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6(4):109-109.
[3] 張俊松.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分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2):200.
[4] 梁小媛.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2):33.
[5] 黃金金.試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個性化教學策略[J].語文課內外,2018(3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