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毫軍
摘 ?要:三年級數學“問題解決”是整詞的總結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整數應用作了全面的總結,包括一般應用典型的應用程序中,應用程序從一步幾步應用程序。這需要學生掌握從一般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解決方案的方法,還要求教師幫助學生不斷地感應、合成,讓學生從學習中找出問題解決方法中的規律,掌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對數學中的實際問題都有較差的理解。他們經常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解決實際問題,但卻不能想出正確的答案。因此,如何教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三年級;解決問題;教學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在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小學數學教育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涉及實際情況的問題。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克服困難的獨立探究能力、合作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信心都不理想。單村教授曾經說過,解決問題主要是培養思維能力,而不是用現成的結論。所以知識不一定是巨大的,靈活是很重要的。個性化問題解決經驗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解決問題的活動價值不僅是解決特定類型的問題,得到的結論一定類型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實現發展的過程中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形成相應的經驗、技能和方法,然后通過反射,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解決問題是數學教育的核心。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是數學課程改革的趨勢之一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小學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并從知識技能、數學思維、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四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闡述。解決問題的總體目標是“初步學會用數學思維方式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其他學科,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這些都充分反映出解決問題已成為數學課程改革的趨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為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三、“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和方法
(一)“解決問題”的策略
1.問題解決策略通常指的是選擇、組織、改變或操縱背景命題的一系列規則,以便于填補問題中的空白。該策略的作用是減少試驗和錯誤的隨機性,節省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提高解決問題的概率。
2.問題解決策略是問題解決的思維策略,本質上是一種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一種特殊的智力技能,它指向學生的內部活動,即學生的自我。它分為一般的認知策略和特定的認知策略。
一般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完成策略和組織策略。復述策略是指對學習材料的重復記憶,反映了對學習材料的一種“表面”或表面加工。整理策略是指對學習材料的細節進行補充,對內容進行解釋,舉例說明,對相關概念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推論或形成聯想。組織策略使他們能夠找到學習材料之間的層次關系,幫助他們記憶和理解,如大綱、結構圖的繪制等。
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是指解決數學問題的全過程中,借以思考假設、選擇和采取解決方法與步驟的方針與原則,是對解決數學問題途徑的概括性認識。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是區別于數學解題方法與具體技巧的、具有普適性的、最高層次的信息處理方法。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小學三年級數學問題的教學中,應注意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教學生解決問題。我們知道,解決關于應用程序的一般問題的方法是:問題已知。解決過程為:閱讀、分析、解決、檢查。而在教學實踐中,最難的是教學生把這個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教師提出了一些要求,讓學生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個環節應該達到的目標,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此外,指導學生自己準備應用題也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能使學生正確掌握應用的結構問題,但也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應用問題,加深他們對意義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因為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思維角度也不同,所以當一個數學題出現的時候,他們會把自己的經驗和自己的思維方式聯系起來,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我們必須尊重學生教學策略的多樣性。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問題解決策略,鼓勵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潛在的創造力,鼓勵學生運用多種策略分析和解決問題。它能識別學生學習的差異,使學生通過交流理解相同的問題,從而有不同的解決方案。讓他們在交流過程中互相啟發,相互影響,完善解決問題的策略。要充分肯定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引導學生積極評價,充分尊重學生對知識、技能和情感的評價。鼓勵學生多樣化的問題解決策略是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春凡.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之教學創新——小學三年級下冊教學案例[J]. 快樂作文,2011(1).
[2]劉華玲. 淺談小學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2).
[3]艾喜喜. 淺談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的教案設計:摸球游戲[J]. 考試周刊,2018(7):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