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萍
摘??要: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了解學生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窗口。所以,有效練習是所有教學環節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環,也是“輕負高質”的重要突破口。筆者認為,以設計作業為突破口,精選練習,讓作業與練習“瘦身”;優化練習,給作業與練習“美容”;挖掘潛能,實現作業與練習“升值”,還學生以自主、充滿智慧與情趣的作業,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個性”成長,實現教學增值。
關鍵詞:有效性作業;輕負高質;教學增值
一、緣起
關注一:在新課程深入實施的今天,我們許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進行著大膽的嘗試與革新,然而無可否認的是,作業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并非真正意義上得到多數人的更多關注!我們不難深辟作業設計的幾個主要缺陷:
1.模仿性多、創新性少;
2.書面性多,實踐性少;
3.統一性多,層次性少。
要真正扭轉當前學生數學學習高耗低效的現狀,我們就必須在改革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致力于學生數學作業與練習的改革與研究,也真正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做出努力。
關注二:省教育廳正式下發《關于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通知》。《通知》規定:中小學不得擅自調整教育部或省定課程計劃。小學一、二年級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學生平均水平書面家庭作業量,每天控制在一小時以內。這就需要我們在作業上下功夫。如何讓學生比較全面地接觸到各類題型,又不至于淹沒在題海里疲憊不堪,就成了我們切實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關注三:《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以動手實踐、深入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為主,以模仿和記憶為輔。數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數學實踐。相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業不僅僅是鞏固和運用知識的手段,也是進行學習實踐的經歷,更是提高能力、提升素養的途徑。所以,有效練習是所有教學環節中最核心最關鍵的一環,也是“輕負高質”的重要突破口。
二、思考與對策
思考一:作業與練習如何“瘦身”?
1.精選練習,體現典型性
具有典型性的作業,能夠體現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單元的重難點,收集相關知識點的一些典型習題,通過對這些典型習題的研讀,把握習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所涉及的知識點、解題思路,方法等的共同點。再進行對比研讀,分析它們之間因為某個信息的變化,而導致解題方法的微調,最終來指導我們教師的命題。
2.回歸本色,體現趣味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只有學生感興趣的作業,才會積極主動地探究。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特點決定單一形式的練習會感到單調乏味,他們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每天“重復著昨天的故事”而已。因此在設計作業題時,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有趣的、富有思維性的數學趣題,讓學生嘗試著練習,從而讓學生愛上作業,并享受作業。
3.舉一反三,體現發散性
傳統的教學認為,題海戰術是提高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它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會讓孩子們產生抵觸情緒,也違背了“輕負高質”的要求。我們在設計作業時,抓住知識點本質,進行舉一反三,讓數學知識體現其發散性。
思考二:作業與練習如何“美容”?
1.以教材為載體,設計運用性作業
例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可讓學生做一回裝修設計師:如果你家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來考慮。
(1)量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2)在給出的瓷磚中選擇你喜歡的類型及規格?算出所需瓷磚的量及所需的錢數?
(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米?
2.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拓展性作業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布置這樣的預習題:請你觀察自行車、汽車的輪胎形狀,有什么發現?再觀察車軸安裝的位置,想一想這是為什么?通過觀察,學生發現無論什么車型的車胎形狀都是圓的,車軸都在圓中央,這是為什么呢?有的學生說輪胎是其他形狀行駛時就不平穩,當輪胎是圓的,車軸在中間行駛時就又快又平穩。即究竟為什么會又快又平穩呢?這里有哪些數學問題呢?這一作業設計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了問題,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會饒有興趣地去探索、去思考,從而解決問題。
3.圍繞一個專題,設計實踐性作業
例如,在學習和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時,把圓形切割成若干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進行面積的推導。學生在看課件演示的時候一目了然,但是脫離了課件就很難想象出整個推導過程。于是,筆者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加深對推導過程的理解,效果甚好。
思考三:作業與練習如何“升值”?
1.基于個性差異,突顯層次性
面對著個性、能力都有差異的學生,我們的孔老夫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要因材施教的理念,如今,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能力狀況,把作業進行分層處理,即讓作業變得有“個性”,提出不同的解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解決。
2.挖掘學生潛能,彰顯自主性
(1)學會模仿
先有模仿,后有創新。模仿是創新的第一步。很多的創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要勝于藍,何嘗不是出于藍呢?模仿為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石。首先會模仿這些練習的表達方式,選材來源,提問技巧,呈現方式等。
(2)改編創新
能力強的學生對教材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根據自身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對習題進行改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對于同一道試題,可以改變某一個信息,而改變解題思路和方法,或者增加試題的難度,提升解題能力。
總之,優質的數學作業能讓練習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習成為賞心樂事。教師要用心去挖掘數學作業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和運用學生主體的心理特點,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數學作業帶來的樂趣,快快樂樂做作業,輕輕松松學數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R.W.柯普蘭(美).兒童怎樣學習數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