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力善
摘 要:培優工作,是我國高考制度催生的客觀社會現象,它是以培養高考人才為目的而開展的教學活動。隨著高考改革,各高中學校為了在高考競爭中脫穎而出,都試圖通過培養高考尖子生來獲得長遠發展。物理是高考的重要科目,在高考中占據了關鍵位置。本文結合筆者經驗,從構架知識框架、掌握學習方法、培養思維習慣三個角度,就如何培養物理高考尖子生進行了探索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高考尖子生;培優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發展,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學方式也呈現多元趨勢。但是,由于高考制度的延續,高考仍然是評價高中學校教學質量的核心指標。所以,對高考尖子生的培優直接關系到學校的長遠發展。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就如何開展物理高考尖子生培優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構建知識框架,完善知識網絡
知識框架,是學習物理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學習者構建了完善的基礎知識框架,才能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依據考綱知識點,在其腦海中搭建物理知識框架,完整地了解整個物理學習體系,使得物理知識體系不那么零碎、松散,如此就可以為學生達到看到關鍵詞就聯想起知識的高級學習境界打好基礎。
當然,物理知識體系非常復雜,包含了力學模塊、電學模塊、熱學模塊等內容。教師可引導尖子生根據每一個知識的模塊,完善掌握以下知識:①基本規律與公式;②容易忘記的內容;③解題方法與技巧;④經常出錯的問題,如此可以為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打下基礎。當然,教師還需要針對某一具體知識點,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構建知識框架。以曲線運動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如此構建曲線運動知識體系:①定義。②產生條件,從運動學、動力學兩個角度出發。③研究方法。包含運動的合成、運動的分解。④特例。平拋運動的特點、定義、規律;斜拋運動的特點、定義、規律;類平拋運動的特點、定義、規律;圓周運動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頻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離心運動的特點、定義、規律。如此可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系統、全面的知識體系。要想成功培養高考尖子生,就必須要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完善知識體系,如此才能為學生今后學習奠定基礎。
二、掌握學習方法,開展方法訓練
物理學習方法,是聯系物理基礎知識、能力和思想的橋梁,是物理思想的外在表現。對于高考尖子生而言,如果不能掌握一定學習方法,勢必難以達到物理學習高水平境界。學好高中物理,除了需尖子生掌握有關物理的基礎知識、概念和定律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如此可以為學生今后學習做好鋪墊。
目前,常見的物理解題方法有10種,即整體法與隔離法、圖像法、圖解法、比例法、極限法、等效法、對稱法、臨界法、正交分解法、物理模型法。這些解題方法,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方法,對提升學生解題能力,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以圖像法為例,物理圖像是解決物理習題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直觀、具體、形象等特點,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現物理變量、因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采用圖像法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弄明白圖像所揭示的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或物理基本規律。簡單來說,就是要明確圖像中橫坐標物理量、縱坐標物理量之間的物理關系,明確斜率、面積、周期、截距等所代表的物理意義。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就是先把物理問題信息轉變為一個數學模型,建立函數關系,畫出函數圖像,進而順利解決問題。教師需要根據常見的解題方法,幫助尖子生系統掌握解題方法,引領學生理解典型的解題過程模型,從而不斷培養學生解題思維能力。
三、開展習題訓練,培養思維習慣
習題訓練,是培養尖子生的必然過程。當然,這種習題訓練,并不是單純的題海戰術,而是基于思維的習題訓練。高考對物理的考查,并不是單純的解題,而是知識點的理解、分析、綜合、歸納、總結、轉化等思維能力。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尖子生解題能力,主要是為了培養其思維習慣。
物理解題基本上都有一個規律,只要學習者會分析,審題方向沒有出錯,基本上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形成解題思路,培養思維習慣:①仔細審題,逐字逐句。②想象情景,構建模型。③找到特征,畫出圖像,分析過程。④尋找規律,得出方程。⑤推導結果,得出結論。以審題為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如此培養審題習慣:首先,通讀題目。第一遍讀題是通讀,在腦海中構建物理模型的基本框架,找出物理現象、物理過程與特定物理模型之間的關系,初步確定探究對象。其次,細讀題目。第二遍讀題是細讀,在腦海中呈現比較清晰的物理模型,根據題目條件,進行分析、推理、判斷,確定物理模型。最后,選讀題目。第三遍讀題是選讀,通過對題目關鍵詞的理解,挖掘隱含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對題目有清醒的認識,最終確定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在解題訓練中,教師需摒棄傳統的題海戰術,注重培養尖子生解題思維,通過對其思維的提升、優化和升華,幫助其不斷提升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培優高考尖子生,是我國高考制度催生出的人才選拔“副產品”。這種教育方法,既可以幫助學生在高考快車道上實現彎道超車,成為提升學生高考成績的“助推器”,又可以顯著提升學校辦學質量,提高學校整體競爭力。培優高考尖子生,是一種客觀的社會現象,高中物理教師應當采用科學的態度認真對待這項工作,教師只有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知識框架,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的解題方法,促使學生培養解題思維習慣,才能實現理想的培優效果,為培養高考精英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思東.感悟學習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4(01):17-19.
[2]張承芬.教育心理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