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提出教育教學要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存在學困的情況,這應該成為高中歷史教師關注的焦點。高中歷史教師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在常規(guī)教育架構中,確保高中階段歷史學困生可以得到有效的轉化,以實現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本文針對于此問題進行探討,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轉化技巧,有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困生;教學技巧
造成高中生歷史學困的主要原因是多元化的,有的學生是因為歷史學科學習興趣不足,有的學生是自身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有的學生是因為實際待遇不理想。因此教師在常規(guī)教學中實現歷史學困現象改善的過程中,需要采取針對性的策略來進行改善。
一、轉變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懂得結合實際教學訴求,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更加針對于學困生的教學模式來驅動,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fā)高中歷史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其對于歷史學科產生興趣。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第四單元“太平天國”課程教學的時候,《天朝田畝制度》是重要的知識點,教師針對于此選擇了影視作品中關于天朝田畝制度的紀錄片,在影視作品中可以更加具體的詮釋該制度的理念和價值,并且對于實際制度的不科學進行了闡述,相比較文本中比較單一的文本介紹而言,這種影視資源的滲透,可以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感受得以增強。再者,鼓勵學生使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來解釋為什么該制度沒有得以執(zhí)行,該制度的理想色彩集中體現在哪里,站在今天的角度應該如何去看待這樣的制度?這些問題是開放性的,學生可以選擇對應的角度來詮釋和分析,在這樣的問題交互過程中,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探究欲望會得以激發(fā),并且感受到歷史研究對于現代社會發(fā)展的效用。此環(huán)節(jié)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探究的方式來進行,在相互探討之后,鼓勵各位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探討,在交互中感受歷史學科的魅力,由此進入到更加理想的歷史學習狀態(tài)。上述案例中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思維,分別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法,問題引導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教學策略,使得整個課堂的交互性得以提升,在課堂上教師注重學困生的選取,使得其成為發(fā)表意見和建議的主體,給予其更多的參與機會和表達機會,這對于實現其歷史學科學習興趣的重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舉措。
由此可見,很多歷史學困生的出現與常規(guī)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關聯,當課堂交互頻率不斷提升,學生參與意識不斷覺醒之后,學困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也意識到歷史學科的價值,繼而就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去。作為高中歷史教師,需要選擇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否則就難以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二、推崇激勵教育,增強教學互動
有一部分歷史學困生是因為學習激勵機制的缺乏,導致慢慢對于實際教育教學失去興趣,繼而難以進入到有效的歷史學習狀態(tài)。為了改變這樣的學困現象,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將激勵教育理論融入到常規(guī)教學中去,確保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互動,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朝著更加頻繁的方向發(fā)展。當課堂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展現出平等性和諧性特點之后,教育教學的互動質量也會因此得到提升,學困生的現象也因此會得到改善。比如在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1第一單元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學習完畢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合上書本,以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回憶本單元學習到的相關知識點,某位學困生在進行思維導圖繪制的時候,只能反饋出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明清時期的君主專制制度,對于西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漢至元的政治制度演變不是很清晰,在實際思維導圖中也難以呈現出來。在講臺上進行講述的時候,學生也表現出比較膽怯的情況,教師此時并沒有進行批評,而是進行適當的鼓勵:不用去擔心繪圖不完整,就依照你繪制的導圖,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就可以了。學生此時的膽怯開始慢慢緩解,竟然詳細的說清楚了這兩個制度的細節(jié)性內容,教師感到十分驚訝,并且及時的要求大家給予他掌聲。接著,教師進行引導:下面我們來想一想,他的思維導圖還缺了哪些部分的內容,我們幫他補充上去,在補充意見提出之后,學困生仿佛想起了對應的內容,此時教師又將主動權交給他,讓他來進行闡述,就這樣在大家齊心協力的環(huán)境中將實際單元的學習內容完整的體現出來。激勵教育理論也由此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大特色,如此一來很多學困生也不再擔心老師點名,慢慢的學會自主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課堂的參與意識也越發(fā)強烈,整個教育教學的質量也朝著更高的方向發(fā)展。
注重學困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保護,也是有效轉化學困生的重要策略。因此在高中歷史教育教學中,要懂得去聆聽他們的聲音,給予他們更多鼓勵的聲音,增強與他們之間的交互,由此驅動實際的學困生轉化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
結語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教學中高中歷史學生學困的現象是有原因的,教師應該在找到對應緣由之后去進行多方面的嘗試和探索,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引導實際的歷史教學朝著更加有效的方向發(fā)展,學困生的現象也因此得到緩解。
參考文獻
[1]柳付全.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學困生轉化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4(10):45.
[2]查澤雷.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 當代教研論叢,2017(04):81.
[3]任慶梅. 淺析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J]. 中國校外教育,2018(28):116.
作者簡介:李春風,男,河南洛陽,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第一高級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