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

摘 要:大型知名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不僅可以促進文化交流,還能提升舉辦城市的形象與知名度,促進舉辦城市的經濟發展和體育事業發展。因此如何成功組織舉辦大型知名體育賽事,對具有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實力的城市來說非常重要。本文結合國內外大型知名體育賽事的舉辦經驗,提出了我國城市成功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策略:一是服務于城市發展的目標,與城市發展戰略相結合;二是保持大型體育賽事的可持續性,打造長期效應;三是選擇恰當的體育賽事,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相結合;四是促進主辦城市文化與體育文化結合,打造舉辦城市特有的體育文化;五是建設可持續利用的體育場館等賽事資源,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生態系統。
關鍵詞:大型知名體育賽事;成功舉辦;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4-153-02
1大型知名體育賽事概述
1.1大型知名體育賽事的界定
就體育的含義而言,體育賽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者在相應裁判員的指導下,在有關規定和限制條件的限制下開展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判斷不同個人或團隊之間的競爭水平。
從體育科學的角度和管理的角度看,體育賽事是指一種在某個個體或者組織的領導和組織下,經過周密的計劃、安排等過程,邀請各類參賽對象積極參與,并對其采取某種激勵措施進行有效激勵,以達到更好的競技水平的一個過程。本文所采用的大型體育賽事是: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舉辦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國際、國家和省級綜合、單項體育競賽。這里的“大型”是指事件的規模及其影響。
1.2大型知名體育賽事的舉辦模式
本文所指的大型知名體育賽事,不僅包括國家級的綜合性或單項體育競賽,如全國運動會、全國錦標賽等,還包括洲際、全球綜合性或單項體育競賽。所謂的城市不僅包括北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還包括國內縣級城市。
舉辦高水平賽事的選擇,不同的賽事相輔相成,具有一定的連續性。綜上所述,上述主要城市舉辦國際比賽的特點是:比賽水平高,國際頂級比賽主要是定期舉行,也有一次性比賽,有一定影響的國際比賽在一定時期內連續舉行。
選擇高度專業或受歡迎的運動項目。比賽項目可以是奧運會的主要項目,如田徑、游泳,也可以是流行項目,如足球、網球等。
2大型知名體育賽事對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的作用
2.1提高城市經濟活性
舉辦體育賽事可以促進主辦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主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改變主辦城市的經濟活動,極大地提高城市的經濟水平。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奧運會結束,給主辦城市帶來了負增長。它開始向各主辦城市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快速增長轉變,為各主辦城市帶來了豐富的經濟效益。例如佐治亞州因承辦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而獲得了51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北京因承辦2008年奧運會而獲得410億元人民幣的財政收入,奧運會使北京從2004年到2008年的GDP增長了1055億元人民幣,在2008年,北京市地區的生產總值首次超過萬億人民幣的大關;廣州亞運會的籌備為廣州的GDP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籌備亞運會間的年份,廣州市每年的GDP將會增長0.56個百分點。
2.2增加人民的就業機會
一個城市要舉辦體育賽事,它必須擁有非常完善的基礎設施,如體育場館、交通、住宿、通信、醫療等。體育競賽承包商對城市硬件設施和第三產業的服務水平要求很高。它要求主辦城市有效利用城市的各種資源,積極為舉辦體育賽事服務。城市以頂層設計為基礎,統籌規劃,配置各類城市資源,確保體育賽事的順利舉辦。在這樣的綜合背景下,為了順利申辦和舉辦體育賽事,各城市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更新和維護賽事所需的各種硬件設施。為了提高第三產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需要更多的人投資于第三產業。很明顯,舉辦體育賽事將為城市提供大量的陣地,并顯著改善城市就業率,為更多人提供就業機會。(如表1所示,歷屆奧運會為承辦城市提供的崗位數量)
2.3提升居民心理收入
體育賽事的贊助商受益于城市交通、醫療、環境、健康、教育和保險的改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繁榮。大型體育賽事的激烈競爭是競技體育的本質特征之一。激烈的競爭將吸引大量觀眾積極觀看體育比賽。競爭力是競技體育與其他體育的根本區別。同時,競爭力可以極大地促進人們價值觀的變化。在城市開展體育活動可以顯著提高居民的心理收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城市居民自豪感。舉辦體育賽事將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大量媒體報道體育賽事和城市。依托體育賽事,主辦城市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方向向外界充分展示其人文景觀和居民精神風貌,極大地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塑造了城市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改善居民的價值觀。大型體育賽事的居民感受到體育競賽的身體美,使居民更深入地了解體育運動的精神、文化和人文內涵,使人們能夠改變對身體的看法,更多地關注自己參與體育活動。
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目前,體育賽事已被視為一種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文化娛樂產品。居民在享受大型體育賽事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居民體育娛樂審美的精神需求,同時享受體育賽事帶給他們的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2.4推動城市體育的發展
體育賽事可以促進主辦地區體育事業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高城市居民參與體育健身的積極性,促進城市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展。體育賽事舉辦后,將留下大量的專業體育館。大量的體育館可以有效地減緩體育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收入需求的現狀,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例如,北京奧運會水立方場館賽后積極向社會健身人群開放,緩解了游泳場館難以滿足社會游泳人群需求的現狀,提高了居民的健身積極性。
二是提高賽事管理水平。舉辦體育賽事,將培養一批專業、高素質的體育賽事組織、管理、運行、風險評估和推廣人才。城市舉辦體育賽事后,這些專業體育賽事的專業高素質人才可以繼續為體育管理發揮余熱,使城市體育管理更加專業化、人性化。
三是促進體育賽事承辦城市的體育產業發展。體育賽事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居民的健身熱情,極大地刺激了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由于市場機制的原因進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促進城市體育產業的發展。
2.5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
城市文化軟實力是城市文化力量的感性體現,是城市人文環境、城市風貌、城市形象等城市軟實力的核心要素。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促進城市文化的交流。在城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吸引了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習慣、不同文化的外國游客。體育賽事的舉辦促進了城市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設和城市獨特文化的傳播與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它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二是促進城市文化的傳播。在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期間,主辦城市將開展大型體育賽事文化交流,結合文化演出、體育文化節、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等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城市民俗展覽、體育展覽、體育郵票和具有城市特色的攝影展覽等吸引媒體進行持續的報道,從而促進城市文化的向外傳播。
三是改善城市文化。體育賽事促使城市在認真審視自身文化的同時,保持自身文化,積極吸引國外先進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融合優勢,從而提升城市文化,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
3成功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策略
3.1服務于城市發展的目標,與城市發展戰略相結合
體育賽事的選擇應與城市發展戰略相結合,這是服務城市發展的重要手段。總之,有必要選擇適當的體育賽事。例如,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上海逐步形成了符合城市發展戰略的招投標和舉辦大型競賽的方式和策略。北京則在申奧時即提出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口號,從申辦成功到舉辦成功,這一口號和北京城市發展的基本戰略也是相輔相成的。
3.2保持大型體育賽事的可持續性,打造長期效應
主辦城市要想通過體育賽事促進城市發展,就必須保持體育賽事舉辦的可持續性。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可以連續舉辦多年的體育賽事。也可以選擇性質相似或項目不同、屬于同一水平的體育賽事,爭取為城市打造專屬品牌賽事。這些比賽大多是世界上高水平的體育比賽,如奧運會和世界杯足球賽。許多國外文獻都提到過“賽后倦怠”這一現象,我們應該警惕。例如悉尼,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就經歷了三年的賽后疲勞。這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保持大型體育賽事可持續性的重要性。巴塞羅那和其他西班牙城市在活動可持續性方面的成功經驗尤其值得學習。
3.3選擇恰當的體育賽事,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相結合
體育賽事的規模、類型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選擇與城市經濟實際水平相適應的大型體育賽事,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大型體育賽事的組織應與主辦城市的產業結構相結合。體育賽事可以促進體育服裝、鞋業、場館建設等體育用品產業以及旅游、會展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隨著奧運會、世界杯足球賽和F1世界汽車錦標賽三大賽事的舉辦,幾乎與汽車工業息息相關,如德國的霍芬海姆賽道曾是奔馳的汽車試驗場;在2004年,已經成功地在上海舉辦了四場F1比賽,對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3.4促進主辦城市文化與體育文化結合,打造舉辦城市特有的體育文化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器物文化,指的是有形的層面,如建筑;二是制度文化,如法律法規;三是思想,包括人的素質、道德等。城市文化是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獨特象征,是城市特有的重要資源。
3.5建設可持續利用的體育場館等賽事資源,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生態系統
城市生態系統是根據人類自身的意愿建立起來的一種人工生態系統,它是對城市環境進行改造的。它是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功能綜合復雜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隨著大型體育賽事的籌備,主辦城市需要建設或改造一系列體育配套設施,不僅包括體育場館,還包括賽事交通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
主辦城市在選擇體育賽事的規模和類型時,必須綜合分析城市體育資源對體育賽事的吸收能力,進行科學的布局和規劃設計。城市現有生態系統要緊密結合,充分考慮體育場館對公眾參與體育活動的吸引力和負擔能力,實現體育場館和配套設施的可持續利用,如主題公園的建設,最終將有助于形成可持續的城市生態系統。除了體育場館資源外,體育賽事還培養了大量的體育賽事管理人員,留下大量的體育賽事資料和高新技術,這些都是可持續利用的體育資源,需要事先做好規劃,避免資源流失。
參考文獻:
[1]陳明珠.提高體育賽事的價值途徑[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8.21(4).
[2]黃海燕,張林.體育賽事的基本理論研究[M].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
[3]王守恒.葉慶暉.體育賽事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4-44.
[4]車文婧.馬拉松賽事對傳播城市形象的作用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