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成軍
摘要:科學是小學教育教學階段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同時,科學也是一門注重實踐操作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科學基礎知識、規律和原理形成、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實驗教學則成為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與掌握,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實踐探究能力。因此,加強并優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至關重要。本文將從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創設演示實驗情境、注重實驗方法指導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與研究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教學策略
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全面化的發展成為教育教學關注的核心和焦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地位和重要性也的因此更加凸顯出來。然而,當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仍存在著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封閉等問題和不足,導致實驗教學無法與現代化教育的要求相適應,難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緊跟教育發展和變革的步伐,積極地轉變觀念、更新思想,把握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學習規律,深入探索各種科學、高效、創新的實驗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全面促進實驗教學的轉型與升級,最終切實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成效。
一、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興趣是個體行為產生的源泉和動機,同時也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的基礎動力和有效支撐。所以,要想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首先必須要激發起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具體來說,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和利用實驗教學的優勢,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現實生活來積極拓展、優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內容,融入家庭實驗、增設趣味實驗、拓展探究性實驗,使實驗更具多樣性、趣味性,從而充分激發起學生對實驗學習和操作的興趣。
例如,在教授《磁極的相互作用》這部分內容時,本節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們知道磁鐵的相同磁極相互排斥,不同磁極相互吸引,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實驗興趣,將本節課程的實驗內容進行優化,以游戲的形式展開教學。首先,筆者為學生們準備了一個小車,并在小車中放入一塊磁鐵,然后,筆者拿出另一塊磁鐵,使其相同的磁極對應,這時,學生們發現小車在磁鐵的作用下,被“推”動了,這時,學生們紛紛產生興趣,筆者再將時間交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展開實驗。這樣一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
二、創設演示實驗情境,增強學生直觀感知
演示實驗是教師開展實驗教學最為基礎和直接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實驗的步驟和流程。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重視演示實驗,并嘗試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來模擬和還原整個實驗教學的過程,構建虛擬仿真化的實驗環境,創設直觀動態的演示情境,從而帶給學生多樣化的外部感官刺激和更加直接的沖擊力,讓學生對整個實驗反應的過程有清晰的認知,更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教授《種子的萌發》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增強學生們的直觀感知,讓學生們深刻來了解種子萌發的過程,筆者利用現代教學設備為學生們創設了演示實驗情境。首先,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虛擬出種子的結構,并將種子進行分解,讓學生們認識到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然后,筆者再為學生們播放種子萌發的過程,通過視頻演示,學生們認識到了種子萌發需要具備的各種條件。這樣一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演示實驗情境,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知。
三、注重實驗方法指導,有效開展實驗活動
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組織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所以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并加強對學生實驗方法的指導,才能保證學生實驗活動的有效性。具體來說,小學科學教師應當為學生傳授基本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行為規范等基本知識,讓學生明確實驗中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避免實驗過程中發生意外,從而使科學實驗活動得以順利、有效開展,促使學生真正從科學實驗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動有所得、動有所思,
例如,在教授《簡單的電路》這部分內容時,電路知識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們在理解、操作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為了降低學生們的學習難度,筆者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們的指導,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知識。這樣一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實驗方法指導,有效開展實驗活動,推動了小學科學教學的進程。
總而言之,實驗是小學科學教育教學體系中不可分割和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并優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每個科學教師的根本任務,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有效動力和重要支撐。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樹立科學的觀念和思想,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通過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創設演示實驗情境、注重實驗方法指導等方法和策略的運用,來優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過程,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科學態度的形成和實踐探究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春雷.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111.
[2]李行冬.例說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途徑[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8,34(01):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