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得到了普及,互聯網與教學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系。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多媒體等許多先進的教學技術與設備被引入教學中,這就為教師在教學中引用互聯網知識與信息提供了便利。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特征的課程,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培養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應該做到以下三個方面:利用網絡環境,創設學習情境;借助網絡環境,親歷學習過程;運用網絡環境,進行課外延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學數學改革主要集中在課堂改革,即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方式。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已經融入了小學教育的方方面面,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教學成為教育者關心的問題,這也給小學數學教師帶來了更多的挑戰。以下我根據自身教學實踐經驗淺談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
一、利用網絡環境,創設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激活,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概括提升,汲取新知,將呆板的數學課堂變得活潑,充滿趣味,將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易于理解。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網絡環境,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促使他們對數學更加喜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小學數學有效教學。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的教學中,教師應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如西瓜、籃球、方桌、紙箱、易拉罐等圖片,再問學生:“你們認識這些物體嗎?”答案必然是肯定的。這樣也就給了學生這樣一個信息:課本上的圖形都是在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學習起來也就更容易,并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甚至能說出教師沒有展示的圖形,進而對這些圖形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網絡環境下創設的學習情境,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借助網絡環境,親歷學習過程
在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開展探究學習,把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整合,設計有利于學生探究的學習內容,拓寬學生的探究空間,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這樣,學生就會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對數學知識也會產生更多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有效教學。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網絡環境下教學這部分內容,結合相關網絡資源,讓學生在計算機中依托網絡查找任意年份的日歷,并進行觀察思考,從中獲取大月、小月、特殊二月等關于月的知識,而這個過程是學生親身感受的,印象深刻,知識掌握得也就更加牢固。另外,教師還可以提問學生如“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閏年?”“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閏年一年有多少天?”疏導學生自己學會上網查閱相關知識并進行理解,這樣才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三、運用網絡環境,進行課外延伸
傳統的數學教學的課外延伸是在教授完新課后,教師布置幾個課后思考題,大多數時候是有名無實,不能做到真正延伸。而運用網絡環境進行課外拓展,學生便會充滿興趣,樂于參與其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拓寬視野,增加知識面,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有效數學教學。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分解、組成過程,并介紹其組成部分,引導學生聯系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理解。在教學結束后,教師應通過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認識到原來我們的身邊就有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存在,進而鞏固所學知識,擴大知識面。
四、結語
小學數學是數學的基礎,網絡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更能體現新課改對數學提出的更多要求是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而衍生出來的。網絡環境為小學數學學習營造了社會化、寬松的氛圍,它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著力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認知,是新課程改革后小學數學課堂上的一股強大力量。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環境更為輕松自由,學生也不會再因為枯燥的課堂而喪失學習興趣。同時,網絡進課堂也為數學教師減輕了教學負擔,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容易,極大地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也應該關注小學生對網絡環境的使用情況,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環境,避免學生沉迷網絡不可自拔,并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