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梅
教學語言是教師專屬的一種職業語言,是一種具有個人風格的專業語言。教學語言因每個教師的性格特征、教學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而各有差異,但其面對的對象都是學生,其目標大致是相同的。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他學科的知識大多是比較客觀的,或者說知識就是知識,但是語文不一樣,就像古文所說:“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教師,但對于語文的基礎學習是耳濡目染的,需要教師反復培養和熏陶。本文從解析關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相關概念和內涵出發,探討一些可以改進的問題和一些可以優化的建議。
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大致指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用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和語文素養培養而使用的一種教學語言,這些語言通常對于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學科素養的培養具有直接影響,并且對于學生語文相關的能力和個人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但其實就目前的教學現狀和教學形勢來看,語文教師使用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對于學生的幫助程度參差不齊,有的甚至會阻礙學生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正常發展和提升,不利于學生個體文學審美的培養,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因此,對于語文教師語文課堂語言的研究是必要的,隨著新時代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新時代對于學生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強調了核心素養這個詞語,而作為一個個體,最為重要的基礎就是人文素養和人文情懷,要想提高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重要前提,因此對于教師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研究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相關概念內涵
(一)核心素養
所謂素養,即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是個體在終身的學習生涯和發展生涯中,自身知識、價值觀、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等的集合體,良好的素養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的。核心作為一個十分關鍵的詞語,同樣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一個人可以不在某項專業方面達到頂尖,做出成就,但是核心素養是必不可缺的東西。語文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通過接受語文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發展和吸收,形成的能夠促進個人全面發展、長久發展、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一種包含最基本的文字知識和思想道德品質的修養。
(二)教學語言
所謂教學語言,簡單而言就是教師在教授課堂的過程使用的與平時生活語言有區別的一種專業語言和個性語言。語文教學語言強調一種語文藝術性,它不是一種死板而機械的語言,而是具有靈魂和活力的一種語言。教學語言將語言作為傳授知識的載體,語文教師通過教學語言的表達,將教材中一個個故事還原在學生的身邊,將文章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學語言讓學生沉浸在了一種氛圍中,讓學生能夠在這種環境下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教學語言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關系到了學生能否良好地提升思維能力,關系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語言文字運用習慣和規范,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有很大影響。
(三)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語言
教學語言是教師思維的呈現,同時也是學生接受知識的思維鏈接,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必須符合客觀規律,能夠起到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的作用。但在新時代核心素質的要求下,教學語言的要求也有相應改變,也就是說,語文教學語言側重點將有所偏移,更多轉向關注學生個人本身的核心素養培養。
二、研究價值與意義
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與此同時,其外延也是十分寬廣的,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夠具備適應時代需要,解決生活中的復雜問題以及在復雜情況下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對于教學語言在核心素養要求下的研究,可以幫助教師更堅定角色的定位,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學觀念、教學知識、教學要求的變革,幫助學生在新時代浪潮中能夠尋找到生命長期成長和發展的核心素養。
三、當前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
對于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個人專業知識水品以及個人魅力是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甚至有的人說一個學生語文是否學得好,關鍵要看教師。可是因為眾多因素的影響,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差距是比較大的,有的教師可能因為專業知識不到位,所以教學語言局限于一個小圈之內,導致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有的教師專業知識極其深厚,所以教學語言極富有語文魅力,散發著文化和藝術氣息,學生也會不自禁地投入學習中,并且獲得極大提升。因此,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的教學語言使用效果差異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二)缺乏人文關懷
在課堂上,我們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教師——講課味同嚼蠟,這里念一段,那里講一段,十分死板,缺乏生氣。處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學生是難以真正形成語文核心素養,更難以培養出自己的人文情懷。這樣的問題主要在于教師的教學語言運用中缺乏人文情懷,沒有從學生心靈角度出發,給予學生以心靈上的良好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課堂缺乏吸引力,學生也難以真正培養自己的基礎知識技能。
四、基于核心素養下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優化建議
(一)轉變學生觀念
教師需要改變學生以聽教師講解為主的舊觀念,當然自己首先要從思想層面上意識到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要能夠打破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壁壘,將重心從知識和教師轉移到學生和生活當中,將語文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社會,讓學生沐浴在貼近生活的教學語言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自主思考,積極探究,解決問題。
(二)符合時代背景
語文教學過程應該在傳統經典的學習基礎上與時俱進,也就意味著教師要能夠洞悉時代變化,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和更加貼近時代變化的教學語言,最好能夠在學生理解和吸收古代經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加入自己對現代發展的思考,跟上時代的步伐。
五、結語
教學語言的風格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將核心素養和教學任務落到實處,始終保持著對于“怎么培養人”問題的好奇心去實踐,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當畢生踐行和追求的目標。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