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森 戴秉宸 周正崟 吉方意 仇曉羽





摘要:多元化理論已經相對成熟的今天,許多大型企業在理論知識的武裝下已經在多元化擴張中取得了非凡的成效。然而對一些民營企業來說,很多理論卻存在著局限性。本文選取利安達集團為例進行研究,采用歸納研究法和個案研究法,將實際情況與政府政策理論,風險分散理論,內部資本市場理論等經營動因理論相結合,分析其發展歷程中的多元化擴張動因,以豐富現有多元化理論體系,并為利安達集團及擬多元化擴張的民營企業提供理論建議。
關鍵詞:利安達;多元化;民營企業
一、引言
在經濟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趨勢下,隨著企業資本的逐漸積累,經營水平的逐步改善,大部分企業將發展戰略目標鎖定到多元化經營上。許多企業在運用多元化戰略進行多元化擴張的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同時也有許多企業嘗到了多元化擴張的惡果。多元化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在企業發展進程中運用好多元化而不讓它拖累了企業的發展,是企業在進行多元化經營的過程中不得不思考探究的問題。
基于此,本文采用歸納研究法和個案研究法,以利安達集團為個例,集合相關理論知識以及文獻資料,對其多元化進程中戰略選擇的動因進行探究分析。對于利安達集團多元化之路進行的理論研究,一方面希望能夠為其提供理論支持和建議,這將有助于利安達集團在未來調整經營戰略,增強在國內以及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持續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希望由此得出的具體結論與建議,能夠豐富多元化經營的理論,為將要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企業提供參考依據,使其能有所啟發。
二、理論基礎
多元化這個概念由安索夫(H Igor.Ansoff)于20世紀50年代首次提出,并在之后掀起了全球范圍的多元化熱潮。多元化經營是指企業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長期的穩定經營,開發有發展潛力的產品或者豐富與充實產品組合結構,在多個相關或不相關的產業領域同時經營多項不同業務的戰略。
企業多元化動因是促使企業的多元化的各種因素,可分為基于企業外部壓力的多元化和基于企業內部壓力的多元化。
在基于企業外部壓力的多元化方面,H.M.Markowitz(1952年)創立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分散風險理論。每個公司的經營同樣也存在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或市場風險是無法通過投資組合來分散的,而非系統性風險是產業特有的風險。投資者通過投資收益風險不同的相關性較低的業務或行業來降低非系統性風險。從馬科維茨的證券組合理論出發,R.E.Caves( 1971年)認為,直接投資中的水平投資通過產品多樣化降低市場不確定,減少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而垂直投資是為了避免上游產品和原材料供應不確定性風險。
賈良定、張君君、錢海燕等(2005年)認為我國實業界多元化擴張受資產組合、政府政策和制度因素影響。政府政策也是造成企業多元化的因素之一。林毅夫(2007年)從產業的吸引力出發,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往往因受到產業問利潤差異的誘惑而進行多元化。只要企業對有前景的產業達成共識,就會產生針對該產業的投資“潮涌現象”。
在基于企業內部壓力的多元化方面,Penrose( 1959年)提出資源剩余理論。他認為企業在日常經營中不斷產生一定的未充分利用的資源,它們給企業提供了進一步擴張和多元化的空問。同時,企業在多元化擴張過程中義會產生新的未充分利用的資源,為下一步擴張提供空問。Teece(1980年)認為,剩余資源導致多元化經營的前提是市場是非常有效的,在有效的市場上,企業會出售剩余的資源,因為單業務的企業比多元化的企業更有效。而初期的多元化經營就是源于對現有技術設備、管理資源和購銷資源的利用,而且多元化經營能夠利用企業的品牌、形象等無形資產快速地打入市場,從而降低企業的市場宣傳費用。在此基礎上Stulz(1990年)提出,與同專業化企業相比,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在多個不同的業務領域經營,不同業務其經營周期也不同,因此會減少現金流的波動,形成充足的資金保障,能有效緩解企業的投資不足。
綜上所述,本文將從企業內部壓力和企業外部壓力兩方面同時著手,采用政府政策理論,分散風險理論以及資源剩余理論對利安達集團的多元化擴張之路進行動因分析。
三、利安達集團概述
本文所選取的利安達集團多元化起步較早,多元化戰略實施也較為成功,白1994年創立至今經歷了打基礎、促轉型、謀發展三個過程。傳統產業為企業轉型積累了資本,使其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多元化產業轉型。如今利安達集團已蛻變為以服裝產業為核心,集金融投資、房地產、管道燃氣和餐飲服務業于一體的實業型企業集團,組建了擁有強大研發生產,銷售實力的產業鏈,下轄十五家子公司,其中七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占地188000萬平方米。
(一)服裝產業
利安達集團擁有員工 4500余名,是國內最大的休閑服飾生產基地之一。公司主要生產以棉、麻、毛、化纖混紡、絲綢等為面料的中高檔休閑服,年生產量1500萬套。這些產品90%以上銷往日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達7000萬美元。利安達服裝通過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穩定的面料制造,輔料制造,染色整理,成衣加工的一體化供應鏈體系,為客戶提供從設計,打樣,制版,原料組織,批量生產到貿易的一站式服務。
(二)房地產
2001年利安達集團抓住機遇,果斷進軍房地產業,組建成立江陰名豪房地產有限公司,并與香港仲盛集團協作開發江陰市重點城市建設項目,名豪山莊,現已成為江陰市東城區的一個旅游新景點。2003年,集團義成立了江陰蘇泰房地產有限公司,實現了自主開發房地產的道路。
(三)管道燃氣工程
2003年,利安達集團抓住國家放寬民營經濟準入領域的大好時機,聯合上海升力投資有限公司組建成立了江陰天力燃氣有限公司,成為江蘇省第一家成功引進新疆天然氣的公司也是江蘇省同行業中唯一取得IS09001質量認證的企業。集團義投入巨資,先后在江陰市,靖江市展開燃氣管道工程的建設,完善門站,首站,調壓站,管網和遠程監控系統,極大地優化了城市能源結構,改善了城市基礎投資環境。
(四)餐飲服務
利安達于2004年投資創建金海華大酒店,自此步入餐飲服務行業,并于2009投巨資興建位于黃山湖風景區內,由美國喜達屋酒店集團管理的國際性豪華五星級酒店——江陰黃嘉喜來登酒店。
(五)投資
利安達集團積極參加蘇北開發并于2003年全額收購通州區百一店,義于2004年與紅豆、雨潤、遠東、一德、月星等大集團組建成立了江蘇投資聯盟。近年來,利安達集團已嘗試性進入國內PE投資領域,包括擬上市股權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股權:另與北京、上海等專業投資機構合作研發新的金融產品,目前運作良好。
在短短二十年問,依靠著成功的多元化戰略選擇,利安達集團從一個小服裝廠起步,逐步發展進入天然氣、房地產、酒店餐飲等產業,最終成長為如今一個橫跨四大產業的龐大集團,不僅在國內聲名鵲起,也在國際市場占有重要一席。多元化在利安達集團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四、利安達集團多元化動因分析
本段將基于利安達集團多元化發展概況,結合政府政策理論,分散風險理論以及資源剩余理論對利安達集團的多元化擴張之路進行動因分析。
(一)針對有關政策的擴張動因(以房地產行業為主要研究對象)
借助國家政策的扶持,利安達較好地實現了多元化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9~ 2001年,國家大力支持房地產業并出臺了有關利好政策,利安達抓住了這一大好時機進軍房地產業,并于2003年繼續擴張,在眾多競爭對手中站穩了腳。2002年十六大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標準,利安達于次年進入天然氣領域,盡管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懼怕這種高危產業而不敢放手去做,這在當時算得上一種勇敢的嘗試,但事實證明利安達做到了。包括之后響應蘇北開發號召亦體現了國家政策對利安達多元化發展的影響之大。
如圖1,從1998年開始,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單位個數每年都有較大的上升趨勢,與此對應,江蘇省除2000年略有下滑外,每年也基本與全國的上升趨勢一致,在政策利好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抓住了機會進軍房地產業,利安達集團也不例外。
在理論和政策法規的推動下,住宅市場機制有了實質性的發展。1991—2001年全國商品住房銷售面積中,向個人出售的商品住房部分從1991年的占33.75%發展到2001年的占91.53%(見表2)。1998~ 2001年江蘇省商品住房銷售面積中,該占比也從1998年的占80. 800x,發展到2001年的占94.49%(見表3)。這一系列趨勢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鞏同了利安達進軍并繼續發展房地產行業的信心。
(二)分散風險
多元化經營分散經營風險效果取決于多元化業務的相關性,相關性越低,效果越明顯。利安達正是基于該動因來分散經營風險。
面對“沒有資金、沒有市場、沒有人才、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破破爛爛”的工廠,利安達以OEM服裝業起家,借助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深入而進入蓬勃發展的狀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問內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較為突出的低成本的競爭優勢。但OEM廠商利潤的來源僅僅來自生產制造環節,相比開發、銷售服務等環節,它的利潤是最低的,而且OEM廠商之問競爭激烈,價格的惡性競爭使客戶獲得了巨大的利益,OEM廠商的利潤被壓縮。同時,隨著我國保障公民權利相關法律的出臺,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進一步壓縮了OEM廠商的利潤空問。長此以往,傳統服裝業逐漸失去其優勢,競爭壓力增大,利安達向多元化經營轉變,先后進入天然氣、房地產、酒店餐飲等產業,最終成長為如今一個橫跨四大產業的集團。
通過多元化經營,利安達化解了單一產業帶來的風險,進入了盈利性更高的產業,增強了企業的抗擊能力,提升了企業自信心,也證明了多元化戰略的重要性。
(三)優化資源配置
傳統服裝業務進展的過程中會積累大量剩余資源,若不去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利安達會喪失部分收益,因此利安達采取多元化經營戰略,去把這些未充分利用的資源投入到新的產業。在多元化實施中義會積累新的未利用資源,循環往復,利安達的資源配置會不斷優化,創造更多效益。
通過實施多元化經營,利安達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內部資本市場,節約了外部籌資所需成本。各個行業互相協調,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資金。單一產業可能受到季節、天氣等的影響而閑置大部分資金,多種產業相互結合就能極大地減少這些影響。當某個行業面臨危機時,企業可以靈活運用多元化經營戰略尋求生機:當遇到具有發展空間的行業時,企業也可以調動資源果斷進入。利安達的服裝業已到達一個瓶頸期,而自主創立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回收期較長,因此多元化經營成了利安達的不二選擇。進入高利潤的相關行業可以幫助利安達順利渡過難關,利用各行業所獲取的利潤,利安達又可以在服裝業專業化發展,進入更高的領域,可謂一舉兩得。
五、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利安達集團的多元化擴張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的影響,如國家政策等,通過抓住政策變化中產生的機會,投資進入某一領域來擴大自身的多元化經營范圍。另一方面則是受到來自內部的影響,將先前行業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剩余價值投資到新的產業中,積累新的資源,不斷優化自身資源配置,創造更高的效益。而在選擇行業時注重行業的相關性,以分散南單一行業帶來的風險。利安達集團把握時機,合理分配資源,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成熟的多元化格局。
(二)建議
1.對于利安達集團的建議
在未來的多元化擴張戰略中利安達集團應減少非相關產業的投入,優先發展主業。在集團的多元化經營已經較為規范的情況下,應該減少對于新的產業的開發投入,轉向集團的主業,努力提高服裝業的核心競爭力。具體可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集團應當積極促進服裝產業產品持續升級,加大科研技術投入力度,強化現有服裝產品技術革新,研發出技術先進,行業領先的服裝行業產品。另一方面,集團應重視品牌建設的重要性,通過整合與推廣,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國際知名品牌,強化品牌影響力,搶占相應的市場份額。
2.對于擬多元化擴張發展的民營企業的建議
試圖多元化擴張的民營公司,首先,要對宏觀經濟環境,政府政策有透徹的了解,在政策變動時抓準機會進入相關行業。同時,對于想要進入的行業前景及風險有充分的評估,在選擇行業時可以選擇相關性較低的行業來依次進入,以分散單一行業經營帶來的風險。其次,在多元化擴張進程中要優化資源配置,將先前產業的累積的剩余資源合理地運用到新的產業上,以創造更高的效益。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注意資源的合理分配,細化擴張周期,避免出現過度投資而導致的資金鏈斷鏈等問題。最后,在多元化格局日趨成熟的過程中也要兼顧主業,提升其在整個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主營業務大多有著穩定的收益率,這是多元化擴張進程的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Markowitz, H.M.( 1952) Portfolio selection.Joumal ofFinance.7,77-91.
[2] Caves R.E.lntem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IndustrialEconomics of Foreign Investment[J].Economics, 1971, 38.
[3]賈良定,張君君,錢海燕,崔榮軍,陳永霞.企業多元化的動機、時機和產業選擇——西方理論和中國企業認識的異同研究[J].管理世界,2005( 08):94-102.
[4]林毅夫.潮涌現象與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理論的重新構建[J].經濟研究,2007( 01):126-131.
[5] Edith Penrose,‘The Theory of the Crowth of theFir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59.
[6] David J.Teece,“Economies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the En- terpris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3 (1980) ,223-247.
[7] Stulz, R.M., 1990,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OptimalFinancing Polic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6:3-27.
[8]中國統計年鑒,1998-2003.
[9]范燕.OEM服裝業的自主品牌戰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 2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