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摘要:《金陵十三釵》的題目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出發,它象征著《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暗示著主人公年輕美麗,又有著她們各自的悲慘命運;從西方文化的角度來看,基督教文化有著其獨特的象征符號體系,其中“十三”是基督教中一個重要的象征。“十三”成了圣經典故中一個重要的數字,意味著不吉利,在西方人們對十三都懷有一種恐懼情緒?!督鹆晔O》主要故事發生的時間正是圣誕節期間,可遺憾的是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卻是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場愛的救贖在一間破舊的教堂里上演,愛與救贖的主題深刻而感人肺腑。
關鍵詞:救贖;《金陵十三釵》;張藝謀
《金陵十三釵》的題目具有中西文化雙重象征意味。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出發,它象征著《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暗示著主人公既像林黛玉、史湘云、妙玉等十二個女子那樣年輕美麗,又有著她們各自的悲慘命運。電影中她們的命運甚至比《紅樓夢》中的“十二釵”更為不幸,至少薛寶釵她們曾經有過幸福的童年,而小說中的女子豆蔻在幾歲時就嘗到生活的艱辛,小小年紀就淪為妓女,她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部辛酸史;從西方文化的角度來看,基督教文化有著其獨特的象征符號體系,其中“十三”是基督教中一個重要的象征。耶穌基督和他的十二個弟子共十三個人共進最后的晚餐,由于猶大出賣,過后耶穌就被帶走釘上了十字架,以自己在十字架上流血獻身把人類從罪惡中解救出來。“十三”成了圣經典故中一個重要的數字,意味著不吉利,在西方人們對十三都懷有一種恐懼情緒。耶穌為了解救人類,犧牲了自己,把他自己送上了十字架。電影中趙玉墨和她的姐妹一共十三人,為了拯救別人挺身而出,把自己送上祭臺。
張藝謀看到嚴歌苓的這個小說,他認為這個故事的視角很獨特,從13個金陵風塵女子傳奇性的角度切入,表達一個救贖的主題,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義。同時張藝謀也希望采用與以往的南京題材影片都不一樣的手法,給觀眾帶來不同以往的感受?!督鹆晔O》反映的歷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抗日戰爭期間南京大屠殺事件。南京大屠殺,是指侵華日軍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國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區及郊區對中國平民和戰俘進行的長達6個星期的大規模屠殺、搶掠、強奸等戰爭罪行。所以,影片與原著相比,加入了表現中國人浴血抗爭一條故事線索,表現中國人的血性、不屈不撓的精神。片中也增加了不少的戰爭場面,但沒有太過強調的大場面,希望用戰爭場面的細節來打動觀眾。在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已經淪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已經搖搖欲墜、千瘡百孔,此時的南京也是生靈涂炭、民不聊生。
二戰時期的中國,淪為主要戰場,在這片四分五裂的土地上文化多元,有中國共產黨的布爾什維克主義,有國民黨的三民主義,還有傳統的佛家、道家思想,此時不乏大量的西方傳教士傳福音,也建立起一些建堂和庇護所;人們的心理正處于一種煎熬狀態,異常痛苦,因為國家和家庭都已經支離破碎了,人們生活下去的勇氣變得弱小,但是不屈不撓的精神還是在閃閃發光的,整個國家的心理也處于一種病態;職業上來講,本片中的職業很多,其中有不諳世事的女學生,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國人、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金陵十三釵》中雖然以女性居多數,但是也不乏男性的存在,一些當兵的人,包括神父和最后冒充女孩的小男孩;在《金陵十三釵》中人們的道德觀各異,有誓死保護祖國的戰士,也有一些逃兵,還有不顧國籍的美國人來挽救中國人,那些看起來風塵味十足的女人卻也在關鍵時刻舍身為人,人們的信仰不一樣,但是抵御外來侵略者的心沒有動搖。
故事發生的時間也和圣經故事相呼應,選擇了平安夜。耶穌被捕時正與門徒聚在一起,趙玉墨她們正聚在一起為過圣誕節做準備時,來了一群日本士兵想邀請那些女學生前去日本兵營唱詩慶祝節日。誰都知道他們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聽唱詩,他們的目的只是那些清純可人的女學生。趙玉墨和她的十二個姐妹共十三人也是為了拯救教堂里的女學生不被糟蹋,主動犧牲了自己,這和耶穌把自己送上十字架相呼應。
基督教認為愛是上帝的本質,上帝對人的愛具有自發性和無動機性,就像太陽沒有外部原因也會光芒四射一樣。在電影的一開始主教英格曼神父為了解救一幫妓女冒險收留她們,并為她們提供食宿,這是圣經中愛的精神的體現。后來面對日本人的搜捕,戴教官和李全有他們為了不牽連教會和女學生以及趙玉墨她們,放棄反抗,束手就擒。在戰爭的洗禮下,在神父愛的感召下,在女學生們的圣歌的感化下,妓女們的靈魂受到了感化,趙玉墨她們也受到感染挺身而出犧牲了自己拯救了別人?!督鹆晔O》主要故事發生的時間正是圣誕節期間,可遺憾的是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卻是戰火紛飛的年代。生活的不幸使她們淪落為妓,飽受欺凌;戰爭卻讓她們的生活雪上加霜,提供戰爭庇護的安全區卻嫌她們不干凈將之驅之門外。蒙英格曼神父收留,教會學校里的女孩子們對她們這群妓女怒目相向,輕視她們,處處與她們作對;可面對日本人要請少女們去唱詩的無恥行徑,她卻表現出了一片仁愛之心,用愛來對待女學生們的恨,自己愿意代替女孩子們去日本軍營,以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換得女孩子們的安全,她這種精神就是圣誕精神的體現。另一個具有圣誕精神的是英格曼神父,故事開始之前他收留了法比·阿多、陳喬治。面對南京淪陷,作為一個美國人他要求女學生們記住這一民族最不幸的一天;“為了她們的國家祈禱”,為了“從此進入更深災難的父老兄弟、母親和姐妹”祈禱。為了保護受傷的戰士,面對日本人的無恥暴行他勇敢地反抗,卻被日本人的刺刀刺傷,他的這種精神正是《新約》中博愛精神的體現。
總而言之,《金陵十三釵》就是一場愛的救贖。
(作者信息:青島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