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絮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并且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有了更好的要求。在這個嶄新的時代,更加需要綜合素質強的青年人。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應用。健美操是一種具有藝術性質的運動,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但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只重視對教案進行講解和對動作進行示范,老師在進行健美操教學中有著主導作用,這種教學方法嚴重的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抑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在健美操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體驗式”教學,就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能積極的參與到與教師的互動中去,提升了其創新意識。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健美操教學;應用
健美操作為一種老少皆宜的運動,還具有豐富的藝術形式,我國人民對其具有很高的熱情。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體驗式”教學在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對其研究發現,通過“體驗式”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對健美操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健美操的學習中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體驗式”教學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實際意義
隨著我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學也在不斷的進行著改革,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我國更加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一改以往枯燥的教學方法,應用新的教學教法來進行教學,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在健美操的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將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相結合,加強學生在學習健美操時的情感表達。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利用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并且結合音樂充分將情感進行升華。健美操還具有簡單、易學的特點,并且通過直觀的表達方式讓人過目不忘。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以老師為主體,通過教案的講解和動作演示的方法教育學生,這種方法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產生了抑制作用。所以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在學習健美操的時候,更加的積極,還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在健美操的創新上提供幫助。
二、“體驗式”教學方法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體驗式”教學方法在健美操的教學中主要著重要的實際意義,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健美操的積極性,并且對其未來的發展有這種要幫助。
(一)利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體驗式”教學
教師在進行健美操教學時,可以根據要講授的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現場的動作示范,讓學生領會動作要領。但是健美操是一種具有藝術性質的課程,需要運用到豐富的情感內容,所以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在做健美操的過程中會更好的運用自己的情感來表達。教師可以根據要講解的內容,進行具體的情境設定,以故事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因素。在情境設定時,最好是以男女為搭檔的形勢,在互相的鼓勵與合作中完成整套健美操的表演。更應該在表演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情感,保證角色情緒的飽滿,這樣能夠確保健美操的完成度。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情境體驗,有利于學生的各種情緒的培養,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肢體情緒,也掌握了更多的情感表達形式。通過這種表達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其在任何情境中都可以很好的進行健美操表演,擁有更加豐富的舞臺表達能力。
(二)積極組織校級健美操比賽
各種學習都應該采用考核的形式,比如中考、高考都能夠有效的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健美操也不例外。比賽作為一種考核形式,能夠提升學生學習健美操的積極性,并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作為教師應該多組織班級、年級、校級的健美操比賽,這能夠有效的檢查學生健美操的學習情況,并且也有效的增強學生的舞臺經驗,讓學生對健美操更加感興趣和重視。在舞臺上能夠充分的展現自己的舞臺能力,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肢體表達能力,讓其更加適應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除此之外,還要多與其他學校一起組織比賽,鼓勵學生參與到更大的舞臺,讓學生能在比賽中提升健美操功底,并且不斷的成長。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健美操的學習已經更加的受到重視,但是理論知識部分比較枯燥,不容易讓學生所接受。所以應該提高學生對健美操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健美操。應該加強學生的時間參與,這樣能夠讓學生有效的學習舞蹈動作,并且讓學生對健美操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舞臺表達的感受,也有效的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人才的培養已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代的社會需要綜合素質更高的人才,健美操的學習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素質?!绑w驗式”教學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舞臺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了健美操的創新當中。提高了學生肢體情感的表達能力,讓其更加自信,對學生在健美操的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費曉霞.論體驗式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運用[J].未來英才,2015,13 (10):42-42.
[2]馮杰.探究體驗式教學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5,37 (7):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