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麗
摘要:體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國初中體育的現狀,針對我國初中體育的內容、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創新,以能適應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必將極大地推動整體教育發展水平,因此對體育教學過程提出幾種教學方法,在并從加強學生綜合教育發展提出初中體育教學改革思路。
關鍵詞:體育教學;創新;改革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體制的完善,人們對體育教學的認識越來與深刻,可以看出在我國初中體育教學中,創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是體育教學中理論加實踐的創新型教學方式,那么對于初中體育教學而言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創新是活躍日常課堂氣氛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一種有很重要意義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初中體育教學改革一定要以增強學生體質為基礎,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身體狀況,實施不同的教學指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十分必要。
一、初中體育教學與改革
(一)以增強學生體質為出發帶點,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作為老師要樹立科學教育的創新觀念,體育課程的任何項目都要以健康安全為中心,在深化中學教育體制改革中,將素質教育擺在第一位,尤其是初中體育教學要講究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深化體育教育改革的組織形式。由于初中生日常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心理不夠成熟,所以初中體育教學還要達到緩解學生日常壓力為目標,無論是體育課程知識還是對其他各方面知識的認知,要積極采用鼓勵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更好的幫助學生身體素質與身體健康的共同發展。
(二)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終身體育課程體系,體育運動不僅對于每一位學生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種終生的事業,因為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才能實現自身更大的價值。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首先要以加強學生體質為前提,必要時要以終身體育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在課程教育當中,適當的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用積極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有效結合,讓學生養成就愛你吃鍛煉身體的習慣,達到終身體育和終身受益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的運動健身意識,轉變學生的體育觀念,在進行初中體育教學時,要讓學生意識到體育與健康的關系,讓學生對體育課程有一個良好的認知,培養學生的運動健身意識就要求創新教學模式,在日常的生活中積極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運動,堅持鍛煉身體,積極參加運動比賽,將自我體育意識置于終身教育過程。
二、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
(一)建立科學的體育教學管理系統。要想讓學生充分的意識到體育對于健康的積極影響并且堅持鍛煉身體,就要從學生的日常教學管理抓起,學校要對體育課的考勤做到嚴格規范,對于初中的體育課程考試成績要納入到整體學業水平管理當中,讓學生充分的意識到體育課在整體初中學習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要增加學生的戶外活動量,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度提高,又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量,從而產生良性循環。
(二)積極完善初中體育課程內容體系。初中生的這個年齡段正是處于對事物的好奇階段中,然而目前我國初中生的日常學習壓力比較大,所以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就大大降低了,如果要想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主動地去參與其中,就要對課程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老師可以采用多種運動課程的開展以及活動形式,使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興趣,并且可以積極的參與進來,一方面鍛煉了身體,另一方面還完善了整體初中體育教學體制。
(三)加強日常體育拓展訓練。在我國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其實是可以實現很多體育項目在教學中的呈現的,但凡是體育項目如果得到適當的鍛煉都會給學生的整體身心健康帶來好處。但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都不一樣,所以同一種體育運動項目可能對于其他身體運動素質較差的學生而言,壓力會比較大,是學生對體育課程上的一些運動項目產生抵觸,最終導致對體育課程產生抵觸,所以日常教學中的拓展訓練里包含了很多的趣味課程,用這種方式讓學生擁抱體育,是一項非常好的教學模式。
(四)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可實行的開放式自主選擇考試項目的課程管理運作模式,這種形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性,并且還可以實現學生對于自我選擇體育項目的積極投入,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與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需求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自主選擇,對教師的教學考評將更為客觀、更為準確。
(五)在日常的教學授課當中體育老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培養動作的感知,使學生在日常的體育課程當中學習到更多符合自身身體素質的動作,達到增強身體素質的效果。體育老師對教學方法的創新還表現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上。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的激發學員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新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多種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敏捷靈活的操作能力在創新教學方法中也十分必要,培養這種能力勤學苦練是體育教學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實現體育教學目的的根本途徑。對于日常的運動練習,要有針對性,要認識到一些動作是否適應自己的身體狀況,并且在承受范圍內體會動作的方法,在這種基礎上模仿教師的示范性動作,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能的雙重效果。
參考文獻:
[1]何敏學.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風華,吳曉農.體育教學應喚起學生主體意識[J].中國學校體育,2010 (3).
[3]劉嘉.淺談創新教育與中學體育教育改革[J].體育教學,2010 (1).
[4]曲宗湖,楊文軒.課余體育新視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1-103.
[5]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110-114.
[6]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