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澎
摘要: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更高級、更尖端的知識而被社會廣泛需求,是推動我國乃至全世界經濟發展的充滿活力的新鮮血液。不過近年來,大學生身體素質偏低的現象逐漸暴露,經過長時間的走訪調研,我們發現,導致大學生身體素質平均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持排斥或冷漠態度,作息習慣不合理,缺乏科學的自我管理意識。本文結合多種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進行闡述和分析,并對自我管理效應進行了簡要的研究,希望能對相關的研究工作者給予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自我管理
體育鍛煉對于大學生來講十分重要,不僅僅能增強體魄,還能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和榮譽感,很多團體性活動更是能增加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積極性。不過在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目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并不樂觀,很多大學生對待體育鍛煉態度冷漠,更有一些人心存抵觸,使得很多體育活動無法正常展開,還有一些因為沉迷游戲拒絕參加體育鍛煉,這顯然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1]。
一、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影響
現在有很多家庭依舊秉承著“知識就是力量”、“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知識改變命運”等較為片面的陳詞濫調,信奉讀書給孩子帶來的錦繡前程,而忽視了對孩子身體素質的培養,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孩子就要被各種興趣班、補課班占據大量時間,這讓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參加體育活動。到了初中、高中時期,為了追求成績,很多學校也擠占甚至取消了體育課。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自然對體育鍛煉沒有絲毫興趣可言。
另一方面,以往很多農村家庭的孩子,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幫著家里干農活,他們經過鍛煉身體素質比較出眾,在學習期間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時候總能表現突出,榮譽感讓他們更加喜愛體育運動,自然就自發的進行體育鍛煉了。而現在城里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普遍都是嬌生慣養的,體育運動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和受傷隱患,更是被很多家庭明令禁止,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從小就接觸不到體育活動,自然也感受不到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到了大學也就不會自發進行體育鍛煉。
(二)個人因素影響
個人因素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思想的麻痹上面。如今網絡發達,信息交流便利,大家都知道體育鍛煉能夠讓我們身體健康,保持更好的形體,鍛煉身心。但是,我們同樣也清楚,參加體育鍛煉,就是需要放棄參加其他娛樂活動的時間,就是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和努力。那么什么樣的情況下才能促使學生克服這些可以預見的辛苦和汗水去參加體育鍛煉呢?
經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和走訪我們發現,促使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僅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是因為體育鍛煉能夠增強身體素質,大部分的大學生是因為自己或者自己的戀愛對象無法接受自己的肥胖,也就是因為戀愛的原因驅使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
我們通過與那些因為身體原因才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交流,發現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確實是因為身體的原因,但是因為身體出現了某些警報才逼迫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年輕人的身體即便出了問題基本上也不會立即顯現,往往身體出了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能發現,等到問題爆發出來的時候,往往再通過體育鍛煉已經無法彌補了。所以,很多大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是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良習慣正在透支自己的身體,所以他們就不會去主動參加體育鍛煉,這種麻痹大意的個人因素嚴重制約著當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2]。
(三)學校因素的影響
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十分高,很多小學和中學為了提高名氣和升學率,狠抓學生成績,語數外大量占據學生的體育課時間,網絡上也戲稱:“體育老師是體質最不好的老師,也是最忙的老師,除了有事就是生病?!?,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是也足以反應當代中國對于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的藐視,也正是因為這些缺席的體育課,導致學生對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沒有興趣、沒有熱情,使得他們在時間相對自由的大學階段也不會主動去進行體育鍛煉。
在大學階段,很多高校為了響應國家全面培養人才的號召,積極開設體育課程,但是,絕大多數的高校只針對大一、大二學生開放,是他們的必修課,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學分修夠了,就跟體育課徹底分手。而大一大二的時候面對這些必修課的時候,很多學生也是為了修學分敷衍了事,老師也因為不能因為體育課影響學生畢業,為學生順利畢業讓路的中心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課堂考核的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般只對學生出勤進行要求,這樣學生基本上不會有考核壓力,所以課堂上也很難做到嚴格要求自己,甚至有些同學上了一學期的課,什么也沒有學到,期末考試也能通過,這樣的體育課,如何能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如何能促使他們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呢?這樣名存實亡的形式主義體育課,也是學校應該反思的地方。
(四)社會因素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和科學都在日新月異的進步,今天的世界顯然是更加便捷、舒適的,在互聯網為基礎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任何事情幾乎都能通過互聯網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穿衣可以直接網購,送貨上門;吃飯可以叫外賣;出門也有網約車;衣食住行用幾乎互聯網都可以包辦,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了很多“腐宅”一族,顧名思義,他們能夠在家中待到腐爛(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的腐宅開始指那些喜歡看男同的宅女,我們并不討論),運動顯然已經從他們的生命中被移除了。
另外,榜樣的力量不夠。我們的生活需要榜樣,需要偶像,要他們給我們帶來一些正能量,體育雖然也在造星,但是一方面他們的造星速度遠遠比不上真人秀、選秀節目、網絡直播等來的快捷迅速,而這些明星要人氣,主播要關注和禮物,至于鍛煉?他們也并不擅長。而那些被人們熟知的體育明星比如早期的劉翔、姚明、郭晶晶,劉璇,后來的傅園慧、寧澤濤、張繼科、孫楊、武大靖以及頗具網紅氣質的球星郭艾倫等人,他們也同樣都擁有眾多粉絲,但是,令人感到悲傷的是,雖然他們是因為某一領域的運動而收獲榮譽和名氣,不過在受人追捧的時候則往往是因為逆天的顏值,搞笑的說話方式甚至是表情包。喜歡一個明星可以模仿他唱歌跳舞。喜歡一個主播可以為他刷禮物,但是因為喜歡一個體育明星就開始熱愛運動的人少之又少。
正是因為一方面社會發展帶來的便捷讓更多的大學生選擇了“退化”,拒絕體育運動,另一方面,體育造星運動沒能帶來體育鍛煉相關的正面影響,雙重原因導致當代的大學生受到這些因素影響而拒絕主動參加體育鍛煉[3]。
二、大學生自我管理效應研究
自我管理效應是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與自我激勵過程的一個統稱,人們通過上述的自我管理效應,最終積極主動的去實現目標,自我管理效應通過自身的力量克服困難,排除誘惑,走向成功,因為是來自自身,不受脅迫,所以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不過也因為全憑自身,容易半途而廢,相比于受迫不容易堅持到底。
(一)自我組織
首先,需要對自己有一個目標的確定,大學生體育鍛煉方面,主要是為了獲得強健的體魄,最終實現身心健康,在這樣的目標下,就要積極主動的參加體育鍛煉和體育活動,這就是簡單的自我組織。是自我管理效應的最終目的。
(二)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自我管理效應的核心內容,通過自我管理,從而明確一個較為詳盡的計劃。也就是說,我們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實現自己頂下的目標,籠統的說通過體育鍛煉實現身體健康,形體優美這是不對的,自我管理要求我們定時定量的制定目標,包括沒有完成時的懲罰和完成后的獎勵都要做明確的制定,制定的越詳細,量化的越科學,則達到的效果就越好。
(三)自我約束
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我們會碰見各種各樣的誘惑,這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對自己進行約束,玩游戲、睡大覺等等輕松的事情,會擠占體育鍛煉的時間,削弱體育鍛煉的效果,體育鍛煉是需要長此以往堅持不懈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排除誘惑。
(四)自我激勵
激勵是保證整個自我管理效應處于一個良性循環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自我激勵,培養信心和興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更高的目標當中去,通過自我激勵,實際上就是目標實現的過程,不讓自己放棄,最終堅持到成功。
三、建議
針對目前我國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提出以下一些建議:
(一)加強宣傳和引導工作
這個宣傳主要是針對學生家庭和學生本身的,上文提到過,很多學生是從小嬌生慣養,沒有接觸體育運動的機會,自然感受不到體育運動的魅力,也就無從談起熱愛運動,自動參加體育鍛煉了。在宣傳的過程中,要重點突出體育鍛煉的好處和當代大學生嚴峻的身體素質,想要肩上擔責任,就要有堅實的臂膀。
(二)加強對學校的監督工作
對學校來講,要從小學開始加強體育課的成績比重,在中考、高考中增加體育課的權重,讓學校重視起體育課,防止學生的體育課被語數外侵占,還給學生體育課的時間,并且規范體育課,目前我國小學、中學校園配置的體育設備和體育教師都存在十分不專業的情況,很多體育教師并沒有相關的理論基礎,加上學校的體育設備陳舊、落后、缺少,這樣的體育課成了學生的打鬧課,沒有章法,學生學不到東西,也無法領略體育運動的魅力[4]。
(三)對學生的體檢工作要細致,宣傳要得宜
很多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最大的原因是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態很好,并不需要體育鍛煉,正因為這樣的麻痹大意,才讓很多大學生在步入社會或者步入中年之后惡疾纏身,那時想要鍛煉已經為時太晚,所以,要增加對學生的體檢次數和專業性,很多學生一生就在高考前接受過系統的體檢,剩下的體檢專業性太差,流于形式,很多體檢完全就是為了變相收費,淪為牟利的機器,我們要通過正規、系統的體檢讓學生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態,時刻為學生敲響警鐘,要讓學生了解這樣下去的后果,讓他們自主的選擇鍛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推動我國社會發展的關鍵人才,是社會和經濟建設的中流砥柱,目前來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身體情況甚至影響他們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也會大大的制約他們的發展,減少他們能夠創造的價值。通過走進校園對大學生進行了解,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體育鍛煉持冷漠甚至抵觸的情緒,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和缺少體育鍛煉可以說是當代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兩大殺手,為了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我們需要從家庭、個人、學校、社會等各方面進行改善,也要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讓他們自主參加體育鍛煉,遠離不健康作息[5]。
參考文獻:
[1]李輝.體育生活方式對河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研究影響大學生心理? 健康的體育鍛煉因素分析[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5 (3):57-59.
[2]王振,胡國鵬,蔡玉軍,張蕾.拖延行為對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的影響:自我效 能感的中介效應[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 (4):71-77,104.
[3]尹博.運用跨理論模型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改變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4]邱達明.大學生鍛煉行為和堅持性與自我管理能力對體育鍛煉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6 (03):441-444.
[5]邱達明,謝黎紅.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自我管理量表的研制[J].體育學刊,2017 (19):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