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寶杰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石臼小學創建于1928年,擁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學校堅持“黨建引領學校新發展,行動適應教育新常態”的工作理念,以“黨建引領,雙向融合促發展”為主題,探討學校的基層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結合的方式和方法,以“黨建引領、支部帶動、黨員示范”的模式,整體拓展我校教師的思想境界、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風,提升了我校辦學水平。
成立三支雙向融合先鋒崗隊伍
黨員與學科骨干融合,形成教學先鋒崗隊伍? 學校認真落實《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的文件精神,踐行“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吸引更多優秀的骨干教師加入黨組織,把優秀黨員培養成骨干教師。根據骨干教師實際情況,以黨建為契機,合理安排學習計劃,不斷提高學習、調查研究、結合實際堅持抓落實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助推骨干教師的培養發展。
黨員與班主任融合,形成管理先鋒崗隊伍? 為了提升德育科研工作水平,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學校推進黨員與班主任融合,形成管理先鋒崗隊伍。一方面,在班主任隊伍建設中,黨員班主任充當“紅燭先鋒”,對青年班主任的工作與學習進行零距離的溝通指導,打造班主任中堅力量。另一方面,吸納更多的優秀班主任融入到黨員隊伍中,加強黨對班主任教師的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引導班主任主動關心學校的黨建事業。
黨員與特專人才融合,形成特長先鋒崗隊伍? 由黨員老師帶領的藝術教育團隊為學校藝術發展添加了勃勃生機,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加入這個團隊,著力推動藝術教育發展。受到黨性熏陶,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從個性化的校本選修到專業化的藝術社團,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到普及現代高雅藝術,藝術教育團隊一直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從而達成最終的育人目標“人格培養”。
黨建活動與博雅教育相融合
政治業務與理念融合,提高思想政治高度? 不斷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師德師風評價體系,堅持黨風廉政建設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黨支部每學期組織領導干部、黨員、教師簽訂《教師廉潔從教承諾書》《班主任學風建設責任書》,同時通過發放征求意見函、家長問卷、學生調查問卷,召開教師座談會,微信平臺等形式,有效營造良好的校園政治生態。另外,黨支部每月組織教師集中進行黨課學習,并通過開展“青藍工程”“崗位大練兵”等活動實現教師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雙提高,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發展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提高教學技能? 堅持開展“黨員示范崗”“名師示范課”等活動,發揮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教學技能的交流提升。創新開展“微表彰”活動,隨時發現并表彰教師點滴進步和成績,讓表彰變得及時而有效。堅持開展師生“以展促學以評促優”作業展評活動,做到有考核、有反饋、有存檔,推進作業向優異發展。
班隊沙龍,提高管理能效? 為進一步提高班級管理的吸引力、凝聚力,學校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除了常規的國旗下風采展示和班隊活動,還打造了一系列黨建品牌項目,開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石臼小學”形象大使評選、新時代好少年演講比賽等活動。同時利用教學樓走廊開展宣傳教育,一個樓層一個主題,突出養成教育、科學技術、歷史文化等主題,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教育學生的生動課堂。黨支部通過黨建政治引領立德樹人,融德育于傳統文化教育、紅色基因教育等特色校園文化之中,黨建和校園文化相結合,德育成效顯著,育人水平再上新臺階。
資源融合,凸顯志愿者精神
黨建引領,發揮教育資源服務社區的作用? 在黨建的引領下,學校三支人才先鋒崗隊伍相互融合進行“黨員教師志愿者進社區”公益服務活動,真正做到了把學習教育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員日常教育管理、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通過優秀黨員教師親身走進社區,黨員不僅切實解決了老百姓的問題,還加強了黨員教師隊伍的建設,使黨員教師更好地找到身份的“歸宿”,樹立服務社區的主人翁意識,一舉多得。做到了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走向深入,做好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的結合,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幫助,充分發揮教育資源服務社區群眾的作用。
黨建引領,學校與社會團體攜手同行? 在黨建引領下,學校特長先鋒崗與不同的社會團體融合,相互切磋,共同促進師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會,提升社會實踐能力。此外,在博雅文化德育平臺的支持下,組織學生深入生活,從實踐出發,展開社會活動。學校開展低年級學生校園生活體驗、中年級學生農村生活體驗、高年級學生企業生活體驗的“三體驗”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和心胸,增長了他們的閱歷和情懷。社區服務和志愿者服務“二服務”,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在黨建引領下,越來越多的人才匯集到學校不同的先鋒崗,越來越多的雙向融合活動的相互開展,全面提升學校黨組織組織力,練好學校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推動黨建工作與博雅教育文化相互融合、同向同行,建設更加美好的石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