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龍
班主任隊伍作為教師隊伍的骨干力量,在學校教育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班主任的素質和專業化程度不僅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及長遠發展,更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而班主任隊伍的不斷更新必然是學校發展的必經過程,培養新的優秀班主任也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職業學校,新班主任在自我發展過程中面對著很大的挑戰。
研究背景和現實意義
從學生層面講,中職學生絕大多數為中考成績不能上普高線的學生,多年的教育經歷使他們缺乏自信,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家庭教育缺失:調查發現本班學生單親家庭所占比例為2%,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占36%;80%的學生家長一周陪伴不超過5小時,76%的學生在假期每天通過電腦或者手機上網達到10個小時,大眾媒體特別是一些負面信息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另外獨生子女問題、社會不良風氣也影響著這些不能理性分析問題的孩子。諸多問題必然對德育教育提出新的挑戰。
從教師層面講,其一,教師從學生轉變成老師,身份的轉變意味著責任的轉變,由原來在校被管理到管理別人,這種不適應對于新教師而言尤為突出。其二,新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書本和大學課堂,缺乏經驗,在班級管理中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但是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這樣可能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其三,新教師在入職后要求參加教育部門開設的班主任培訓班,基本達到持證上崗,但是短期的培訓缺乏實戰經驗,對現實管理意義不大。其四,教師隊伍參差不齊,公共課教師一般都是師范院校畢業,而專業課教師大多來自非師范類院校,缺乏最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等系統性知識。新教師隊伍的現狀必然造成管理的低效。
從學校層面講,學校雖然為新入職的教師安排了師傅,也明確了師徒各自的責任和義務,但是沒有明確的對師徒之間交流成果的考核標準,另外沒有形成獎勵師傅的機制,因此多數流于形式。此外,部分學校對班主任考核存在不公開、公平的現象,不利于調動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利。
班主任自我完善的幾點建議
學會愛學生? 教育就是用一顆心感動另一顆心,一顆心溫暖另一顆心的事業,教師事業是關于愛的事業。作為新時代靈魂的塑造者,新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需要也有權利被人尊重。只有站在平等的位置,才能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做到“親其師,信其言”。其次,包容學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職高學生一定存在很多問題,所以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用包容的態度面對問題,用包容的態度處理問題,當然包容不是處理問題不講原則。最后,還要接納學生。一個問題學生也許讓你焦頭爛額,甚至會影響一個班級的發展,但作為班主任,你要接納他,接納不是一味的縱容,更不是破罐破摔的放任自流,而是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建立與學生的友誼,是用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智慧、我們的信念和我們的情操去鼓舞學生的思想和情操,而不是帶他們去參觀,坐在篝火旁烤土豆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
不斷學習?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今中外對教師的個人素質要求都要高于其他行業,當代教師應該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要達到這些基本條件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教師要讀經典,中國五千年文化綿延不斷必然有其致勝的緣由,在管理中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被后人尊稱為“八德”;道家則注重“無為”的管理原則、辯證的管理謀略、清虛自守的領導品質、注重知人的人力資源論、善用眾智的決策思想、把握時機的時間管理意識;法家則強調依法治國;在西方,管理則是一門專門學科。心理學作為一門新型學科也是教師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只有科學地認識不同人的不同特質,才能使我們的工作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當然專業知識的過硬也是必須的。另外,諸如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等等都要有意關注,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成為新時期的好老師。
記錄班級管理日記? 很多教育家的成功之路都是從撰寫教師日記開始的,聚焦當代國內外優秀的教師如李鎮西、魏書生、雷夫等等,他們多數都在寫教育教學過程的點點滴滴,其實這些瑣碎的事情在我們身邊幾乎每天發生,正因為他們有意地記錄下來,通過整理、對比、分析、研究,才能成為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道:教師日記不需要高大上,沒有格式上的要求,只需要把自己做的工作以及自己的點點思考感悟呈現在紙上即可。當我們把這些素材分類對比就有可能得到意外的發現。記日記有助于集中思想,對某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寫教師日記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渠道和方法之一。
有創新思維? 創新在任何領域都是必要的。創新目的是努力地激發每一個個體的積極性、能動性,為團隊服務。而在班級管理中,我們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標準,以學生的發展為前提,在班級管理尋找不同的管理方式,只要有利個人發展,有利于班級管理都可以發掘自己的智慧,走出一條新的路子。真理姑且沒有絕對的,對于管理只有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