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河北省為例,對譯者信息能力現狀進行分析研究,了解當前語言服務業發展對譯者信息能力要求,提出多渠道提高譯者信息能力,修訂高校翻譯人才培養目標,加強校企合作。
關鍵詞:譯者信息;能力發展;課程體系
1 引言
信息化時代,傳統翻譯業逐漸轉型為語言服務業,譯者信息能力在翻譯工作中地位日益凸顯,譯者對信息的收集、選擇、分析及使用能力決定翻譯質量高低。譯者信息能力高低取決于譯者信息素養高低,而譯者信息素養的高低取決于譯者培養模式改革。
目前職業化翻譯人才培養在語言服務業發展帶動下,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存在諸多問題。譯者信息能力已然成為譯者必備能力,因此譯者信息能力培養勢在必行。在高校教學環節中,采用什么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篩選整合各種信息資源,提升譯者信息能力,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2 譯者信息能力現狀分析
譯者信息能力是指譯者在翻譯工作中能夠運用多種手段,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發現并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當前,譯者信息能力大多是譯者學業結束后,根據工作需要以自學或向同事學習的方式習得,很少有高校系統開設提高譯者信息能力方面課程。
調查分析顯示,信息收集方面,河北省高校翻譯學習者具有多渠道收集信息的意識,但對于比較專業的信息,比如翻譯學習者需要的關于翻譯學習的專門知識,常用的信息獲取渠道就困難了。學習者對信息選擇的欠缺影響對信息的分析,由此導致信息收集無效。高校譯者培養方面,省內開設翻譯專業高校相對較少,翻譯學習者培養方式比較傳統、單一,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講授翻譯理論知識偏多,缺少專業領域翻譯實踐環節,且鮮有高校為翻譯學習者開設計算機輔助教學方面的課程。合格譯者除了必備較強的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外,還需要較高的翻譯技術能力,翻譯技術能力主要包括計算機應用能力、CAT工具掌握能力以及信息檢索能力等。而這些翻譯技術能力鮮有高校為翻譯學習者開設。
目前譯者信息能力大多是因工作需要以自學為主,學習不夠系統,過程比較艱難,如果高校為譯者信息能力培養開設相關課程情況或大大改善。
3 譯者信息能力發展特征
首次提出“信息能力”這一概念,可追溯到1974年美國圖書情報學全國委員會上Paul Zurkowski 主席所提交的協議書。之后,不斷有學者對“信息技術”概念進行完善和擴充。1987年,Patrieia Breivik 在研討會上提出一個具有突破性的提議,即高校學生應成為具有信息能力的人。之后,信息能力與高校學生緊密聯系起來。
國內專家學者自進入21世紀以來,對信息技術能力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學者對信息能力進行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深入探討,并涉足信息能力在不同領域的表現形式、發揮作用等。如將信息能力應用到翻譯領域,即指譯者在翻譯工作中能夠運用多種手段,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發現并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
3.1 翻譯學習者信息能力發展現狀
通過調查河北省部分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翻譯學習者信息能力發展情況,發現95%的本科翻譯學習者與85%的研究生翻譯學習者對譯者信息能力不甚了解,但同時他們確認為信息能力對譯者有一定作用;教師授課一般通過PPT講授,而研究生翻譯學習者則傾向于“學生主體,教師指導”的模式;計算機輔助翻譯等相關課程,五成以上的本科生翻譯者沒有聽說過。
3.2 發展特征
通過調研,了解當前高校翻譯學習者對信息能力了解甚少,但具備譯者信息能力已然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當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生自主創新的意愿存在矛盾;社會對譯者信息能力的要求與高校人才培養方式存在矛盾;社會對譯者信息評價能力的要求與譯者篩選利用信息的能力存在矛盾。
4 譯者信息能力培養研究
4.1 鼓勵在職譯者多渠道提高信息能力
根據譯者信息能力發展現狀,高校翻譯人才培養注重翻譯理論,翻譯實踐課相對較少,將翻譯信息能力學習納入高校人才培養學習范圍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目前已就業譯者在校期間對譯者信息能力了解甚少,但鑒于工作需要,在職譯者可選用多種渠道提高信息能力。譯者所服務的語言服務公司可為譯者提供信息能力培訓,對入職譯者進行專業培養,以滿足社會需要;也可以進入專業培訓機構進行短時間培訓;同時,還可以通過自學并向老譯者請教的方式,提高譯者信息能力。因此鼓勵在職譯者打破信息能力培養方式的單一性,提高譯者在語言服務業中的水平很重要。
4.2 修訂高校翻譯人才培養目標
修訂翻譯人才培養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社會對翻譯人才需求,是很多高校不可忽視的。合格譯員的缺失、畢業生眼高手低等現狀,促進高校翻譯人才培養方案不斷修正。譯者的培養質量,需要接受社會對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監督。目前高校培養方案比較側重學生語言能力,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行業要求以及企業崗位要求脫軌。因此,翻譯人才培養需要增加實踐課學時比例。理論課學時與實踐課學時比例可調整為1: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打破傳統觀念,教師授課應嘗試“學生主導課堂”,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自主創新性,以激發翻譯學習者學習興趣,滿足大學生求知欲;增加翻譯信息能力培養相關課程。這項改變比較有難度,可能需要其他學科教師的配合,但翻譯學習者因此能學到如何獲取,篩選,利用信息,提高翻譯學習者信息能力,畢業就能上崗,省去單位培訓環節,勢必能增加自身競聘競爭力。
4.3 加強校企合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新機制”。傳統觀念認為,工科各專業更加適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同樣適用于翻譯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有利于企業選拔人才,為企業提供長期翻譯人才儲備;有利于高校了解語言服務業對人才的需求,加強學生信息能力學習動力,促進專業翻譯教師教學改革,加快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步伐,培養適合適合發展的人才。
5 結語
根據對河北省語言服務業譯者信息能力調查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筆者認為要提高譯者信息能力,需要從校外和校內兩方面著手。校外需多渠道提高譯者信息能力,校內需要修訂培養方案,制定適合社會發展和翻譯學習者自身發展的量身定制的課程體系,同時多與相關企業合作,互利互惠。
本文是2018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為:河北省職業化翻譯人才信息能力發展機制的實證研究,課題編號為201804050205
參考文獻:
[1] 胡加圣 陳堅林. 外語教育技術學論綱. 外語電化教學,2013.
[2] 宋海粟 楊東英 王立榮. 譯者信息能力發展特征的研究. 教育家,2018.
[3] 王華樹 王少爽. 信息化時代翻譯技術能力的構成與培養研究. 東方翻譯,2016.
[4] 王麗娜 杜欣潤 王立榮. 河北省高校翻譯學習者信息能力現狀研究. 散文百家,2018.
[5] 王立榮 杜欣潤 王麗娜. 河北省職業化翻譯人才信息能力發展對策與建議研究.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8.
[6] 王少爽. 職業化時代譯者信息素養研究:需求分析、概念闡釋與模型構建. 外語界,2017.
[7] 謝天振. 現行翻譯定義已落后于時代發展—對重新定位和定義翻譯的幾點思考.中國翻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