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松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社會各個領域的科學技術也隨之發展進步 。人們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文化層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動畫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其本身的動畫技術隨著社會的發展也不斷進步。同時動畫作為文化表現方式和傳播方式的一種,也給文化賦予新的生命力和色彩。本文通過對中國動畫的一些經典角色的自身特點、民族元素、以及中國民族文化的影響力進行論述研究。
關鍵詞:民族文化;傳統;繼承;發展
1 前言
在當下動畫的領域各個國家展現出來不同的特點和優勢,與此同時我國的動畫市場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這樣的形式也給我國動畫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中國民族文化對我國動畫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發展應更多的把中國民族特色融入動畫影視制作當中去,動畫影視藝術更多地去吸收中國民俗文化,通過熒屏展現出來更好的推動影視動畫的發展。關于中國動畫的民族元素有以下幾點想法。
2 我國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與動畫角色設定的關系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燦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這是我們民族自己的文化標簽。民族文化與我國悠久歷史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民族文化包含了我們的民族精神。比如諸子百家、道、儒、法、墨等所提倡的文化精神。比如傳統文學的詩詞曲賦像《西游記》、《紅樓夢》、《聊齋志異》等。比如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及其包含的風俗和禮儀。比如中國的建筑:亭臺樓閣、園林寺院、鐘塔牌坊等。除此之外還有中國戲曲:京劇、秦腔、昆曲等。近些年來我國動畫一直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從近些年的中國動畫可以看出來其中的動畫角色借鑒了許多傳統造型形象,滲透了許多中國民族文化。2016年的《大魚海棠》,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打的宣傳就很吸引人反正是很吸引我了。海報和宣傳片段讓人耳目一新。動畫中依據著《逍遙游》、《山海經典故》還有些神話故事創設的人物角色。椿、湫、鯤、鹿神……每一個角色都帶有民族元素但各有特色。“中國動畫片之父”萬籟鳴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中國美術片要走民族風格之路”。其實在之前各國動畫以及商業驅動的影響,我國的動畫逐漸失去了自我,丟失了我們自己的東西。
3 中國動畫影視作品中經典角色的民族元素表現
在我國動畫的發展歷程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以及經典的角色。在前幾年上映的那部《大圣歸來》就有很不錯的反響。這部電影取材于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首先在人造型上有了很大的創新,大圣這個形象在其是猴子的基礎上對他的面部、四肢進行了改變創新。唐僧這個形象則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和尚。故事情節也根據原著有所保留的改變,然后是反派新角色的出現。這部動畫是我國動畫道路的一個新起點。漫漫歷史長河中可選的動畫故事題材很多,動畫創作要充分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中國特色。
制作十二年之久的《大魚海棠》還是有些內容的,拋開《大魚海棠》故事情節但從人物設定方面來說,強烈喚起觀眾心中強烈的民族歸屬感。人物角色參考了很多典籍,像里面的男主—鯤“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取自《逍遙游》,鯤的形象就是一條大魚。再說椿,這個角色從服飾上她穿著唐裝,算是中國標準的中國服飾,下身黑色長裙。腳上穿著黑色布鞋。這身衣服非常傳統,從衣服裝扮上還可以看出椿的性格有些優柔寡斷、內心保守和她本身所展現出來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4 被國外拿走的中國形象身上的民族文化表現
近年來,被外國同胞拿走的中國形象太多太多。就比如《花木蘭》《功夫熊貓》《成龍歷險記》《七龍珠》等等。拿《花木蘭》來說,這部動畫當時在影院的上座率還是不錯的。這部動畫的故事題材選取我國歷史人物民間傳說故事。從此可以看出我國的歷史文化是有很大的魅力的,我們應該自豪引以為榮并且立足民族傳統藝術文化和中國特色審美元素,好好利用著力發展我國動畫。動畫的大部分消費人群還是孩子,這種文化入侵使得中國的花木蘭演變成美國式的花木蘭,最后又轉過來影響中國的觀眾。當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以為花木蘭就是美國的那時,我們的文化傳統也就被無形地吞蝕了。換另一種很通俗的話來講,別人拿著我們的東西加工改造之后回來賺我們自己的錢。發展我國動畫,宣揚民族文化也是一種保護我們本土文化的手段。抓住動畫帶來的巨大商機,也就是把我們的東西拿出去賺別人的錢。2000年至2005年,我國的進口影片多達4322部,而同期的出口影片卻不到10部,相比與國外仍有不小差距,因此,應抓住中國民族文化特色,將中國動畫做成一個品牌。
5 民族性動畫角色發展背景、選材和設定
我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動畫發展離不開中國歷史文化背景。兩千多年的儒家文明思想,已灌入每一個國民的血脈中。中國動畫發展是有很好的文化背景的。動畫技術應該與民族特色相結合,充分利用傳統文化。我國應該利用動畫這種文化表現形式對我們中國文化進行復興,讓中國動畫成為成為中國的一大代表。
我國的水墨、剪紙、皮影、壁畫戲劇等等都可以作為表現形式。歷經八百個春秋流傳至今的戲曲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瑰寶,戲曲中千姿百態的人物造型、曲折婉轉的故事情節、氣象萬千的社會風俗、緊湊動人的音樂編排、直觀生動的表演方式都蘊含著傳統民族道德標準和審美思維表現模式,更對中國動畫劇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剪紙、皮影等民間藝術也是動畫民族性角色設定的重要選材。
6 動畫角色的民族元素應與歷史文化相結合
有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有深厚的文化沉淀,這使得中國動畫角色蘊含著特有的中國審美風格。在表現手法上也眾彩紛呈。設計動畫角色的同時,應符合我國的歷史文化。動畫要具有民族特色首先角色上離不開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
7 總結
作為一名動畫設計專業的學生,我相信設計動畫角色的時候應該立足于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上。借用現代科技的發達水平,吸收國外優秀的文化成分能夠重新對中國民族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發揚民族精神,在此基礎上創作更多經典而有民族特色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20世紀中國動畫藝術史》張慧臨著.山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 《中國動畫藝術研究》朱劍著.東南大學出版社.
[3] 《中國書畫、美術與美學》劉綱紀.武漢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