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雪芬
摘 要:學校教師隊伍是學校事業發展的希望,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水平更是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園本培訓的有效開展更是對教師隊伍的成長擔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我園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始終堅守潤澤生命的理念,用傾聽的姿態尊重、呵護每一位師生的成長,逐步形成了“潤澤生命、傾聽花開”的辦園理念。我們以園本培訓為平臺,以四個“變革”為抓手,力促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教師隊伍;培訓;園本教研
1 變革教研形式,促進園本教研實效
幼兒園園本教研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著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水平、教師專業成長的水平以及幼兒園的辦學品質。園內的教研涉及到園級、學科組、年級組多個層次。
1.1 優劣分析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原來的教研小型多樣,比較自主,內容涉及也比較廣泛,可以根據組內臨時的一些問題及時研討解決問題,然而教研的質量卻跟不上數量,形式也僅僅停留在你講我聽的狀態。
1.2 方法變革
圍繞著學校教研中的一些問題,在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后,引發了老師們對園本教研新的思考,在后續的園本培訓和教研活動中我們的轉變表現得淋漓盡致。教研前奏:活動場地的茶飲、律動、手指操、音樂笑話的引入,營造了輕松的教研氛圍;針對性閱讀、活力海報、關鍵詞的提煉,梳理出豐富的教研準備。教研現場:推薦代表的發言,清楚表達了小組的想法和困惑;他組成員的認真傾聽,學習了別人的經驗和方法;園長及專家的高位引領,提升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教研后續:教研后經驗整理并共享,班級文化建設、觀察記錄等金點子和方法運用于實踐。
1.3 收獲成效
通過這樣的教研方式,讓更多的人主動地參與教研、有準備地進入教研,有思考地延續教研,更多的年級組長和老師們成為了組織者、主持人,從而打造了接地氣、通人氣的精彩教研!專題教研也讓老師們走進班級、走進家長、走進孩子,與實際問題零距離接觸,在拋出問題、探討質疑、答疑解惑中來進行經驗分享。
2 變革學習方式,豐厚教師學識底蘊
2.1 優劣分析
龍幼教師團隊是一支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團隊,閱讀、培訓、學習樣樣有爭先意識。但主動學習的意識還不夠強,受限于一園三址的狀況,過于頻繁集中或過于分散學習,均收不到較好的培訓效果。
2.2 方法變革
園本培訓豐富自主: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向老師們征詢關于園本培訓的內容、時間、次數、組織形式等意見和建議,采取每月兩次集中、兩次分散的形式,交替進行,內容涉及師德培訓、專題教研、學術沙龍、經驗分享、專家講座等,并鼓勵更多的人大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分層閱讀快樂廣泛:此外,學校還積極創設良好的讀書條件,為全體教師訂購《幼兒園管理與實踐》、《學生第二》等管理類、《幼兒學前數學教育》、《幼兒發展的觀察與評價》、《早期教育》等教育類書籍雜志并分層推薦,鼓勵老師們根據內需自主閱讀,并通過行政會議、全體教師會議等平臺進行讀書交流,結合工作時間談讀書心得。外出學習發揮實效:在街道的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在學習費用的經濟保證下,學校創造了各種機會和條件讓教師們走出去領略外面“精彩的世界”,基于自主申報、整體協調的原則參與了省、市的“課程”、“區域游戲及個別化學習”、“教研活動”、“有效教學”等多種培訓班,每次外出學習的感悟和信息不光采用以往會議上PPT傳達的形式,還通過開放教學活動現場、教師的個人博客、資料整理后共享等方式傳遞,可謂是“一人學習、全體受益”。
2.3 收獲成效
張弛有度、內容豐富的園本培訓讓老師們騰出了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思考,充盈了老師的精神世界,也提高了學識和品位,對專業的幼兒教育和管理改革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3 變革發展平臺,提升教師成長力度
為了能促進教職工隊伍的不斷成長,我園十分重視對全體教職員工崗位能力的培訓,努力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打造一支教學基本功扎實、學科素養高的師資隊伍。
3.1 優劣分析
學校積極搭建促進教師發展的多種平臺,通過崗位練兵提升教師專業技能,通過教學反思研究能力,并積極鼓勵老師參與職稱評審及五級梯隊等多種評優評先,然一刀切的方式對于不同層次老師已不太適用。
3.2 方法變革
分層要求助推成長:每位老師根據自己所教領域參與“指南”理論考試;教師根據自己實際需求自主申報參與行政巡課或學科組展示匯報課;將上學期每人每月兩篇教學反思改為一篇教學反思和一篇觀察記錄;并按40周歲以下原創、40周歲以上轉載分層要求;將以往的自由選題調整為有目標地觀察(9月晨間接待、10月戶外活動、11月教學活動、12月游戲活動等)。教科室每月底對教師的教學反思及觀察記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并掛網。自主申報激發內驅:對于五級梯隊、職稱評審等評優評先活動,也采取公布條件、對照自主申報、協助材料審核參評的方式,以此促動教師的發展內驅。跟進指導凸顯成效:為提高各項活動的成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師自主申報的基礎上,教科室自始至終參與過程的指導和審核,為老師答疑解惑,提供最直接的幫助和指導,以此提升了各項評審和評優的通過率。
3.3 收獲成效
教師們養成了及時反思的習慣,從一開始的怕寫、不會寫到現在靈思涌動,每個月教師博客中的教學反思和觀察記錄,總是讓人耳目一新,發人深思,對于申報展示、參與教研、評優評先也更積極主動了,每次參與的評優評先及各項專業競賽活動,總有好的成效,從而也讓老師們的發展的內驅力也更強了。
4 變革科研主體,力推教師研究能力
教科研是幼兒園教育科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前提。教師職稱評審中對教師課題研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老師們也越來越感受到課題研究對自身教育生命的重要性,在這種強大的內需推動下,學校呈現出了市級、區級、園級多層課題交叉的網絡。
4.1 優劣分析
教師們進入了“教—學—研”三位一體、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狀態,并品嘗到了豐收的喜悅。在學校市、區課題的引領下,以年級組、學科組以及實驗老師為主體,扎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然主動參與課題研究的意識還不夠強,自主思考、敢于承擔等意識還有待加強。
4.2 方法變革
多重工作有效整合:我園將教科研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將教學課題的具體研究內容和目標分化到日常的學科組研究和行政巡課等活動中,將保健生活課題融入到班級常規、幼兒生活習慣培養的一日生活中,將多項工作進行有效的整合。微型課題試水起航:此外,還改變了以往只有學校引領課題的狀況,鼓勵一線教師圍繞學校的大課題積極申報微型課題研究,圍繞著實踐工作中的真問題小口徑地開展研究工作,從而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此解決了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在積累經驗和策略的同時也同時提升了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研究水平。
4.3 收獲成效
活動的整合開展大大地減輕了老師們的工作量,也增強了研究的實效性,課題研究碩果累累。老師們對課題研究從一開始的不敢做、不會做逐步向敢研究、會反思過渡,在不斷地發展、提升、成長。
園本培訓的變革給學校隊伍建設帶來了可喜的成果,“潤澤生命,傾聽花開”是龍幼人當下美好的愿景,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教科研的推動下,教師們在快樂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在成長中體味,體味著自身的價值,體味著無限的創造,體味著成長之路充滿的關愛、幸福與期盼,我們將沿著教科研之路不斷地前進!
參考文獻:
[1] 沈詩虹.淺談如何有效建設幼兒園教師隊伍[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0):224.
[2] 倪婷婷.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2018(42):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