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疼痛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48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24例,實驗組2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模式干預,實驗組中實施術后疼痛護理模式干預,比較兩組患兒疼痛情況。結果:實驗組患兒經術后疼痛護理模式干預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實施術后疼痛護理模式干預,能減輕患兒疼痛,給患兒帶去更好的治療體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疼痛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171-02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占各種先天畸形的28%[1]。指在患兒胚胎發育時期,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2]。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發病原因較多,除遺傳因素外,環境因素占主導地位,如母體妊娠時患有代謝性疾病,長期服用藥品,感染病毒等因素,尤其是妊娠前3個月感染風疹病毒,直接導致胎兒患上先天性心臟病的幾率增加。患兒通常表現出反復呼吸道感染,氣喘,心悸等癥狀。針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由于患兒年齡小,抵抗力差,對疼痛敏感等因素影響,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過程中,易出現哭鬧,不配合等情況,影響治療療效,此次研究中,為改善患兒術后疼痛情況,我院對患兒應用了術后疼痛護理模式,力在探討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48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所選患兒均在我院確診為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診斷依據符合相關診斷標準,所選患兒家屬均知曉此次研究且已自愿簽字同意參與研究,排除免疫系統疾病患兒,伴有精神疾病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24例,對照組24例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4~15個月,平均(7.2±1.3)月;實驗組24例中,男14例,女20例,年齡3~16個月,平均(7.8±1.5)個月。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模式干預,主要內容為:術后常規監測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定時對病房進行巡視,觀察患兒以及詢問家屬患兒病情情況,和是否伴有藥物禁忌癥,避開患兒禁忌的藥物合理用藥。
實驗組中實施術后疼痛護理模式干預,具體內容為:(1)病房環境護理:調整病房內光線亮度,降低光線對患兒的刺激,控制病房每日訪問次數,保障患兒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休息,加強病房巡視力度,觀測其心率,平均動脈壓,呼吸頻率等各項指標變化情況,詳細記錄波動幅度和變化規律,避免意外情況發生。(2)疼痛護理: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的與患兒家屬溝通交流,將誘發疼痛的誘因告知患兒家屬,緩解家屬的緊張焦慮感,取得患兒家屬的理解與信任,此外,觀察患兒疼痛情況,謹遵醫囑選擇合理的鎮痛藥物予以鎮痛處理,減輕患兒的疼痛感。(3)安撫護理干預:因為患兒的年齡較小,疼痛敏感,易哭鬧,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因此,護理人員可通過做游戲,用孩子語氣講故事等安撫患兒情緒,此外,還可鼓勵患兒家屬積極參與到安撫工作中,提升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可根據患兒的不同喜好,選擇相應的干預措施,如對于喜愛看動畫片的患兒,可通過播放動畫片等方式來分散患兒的注意力,對于喜愛拼圖患兒,可予以患兒拼圖,轉移患兒注意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疼痛情況:采取兒童疼痛行為評估量表FLACC,對表中相關項目進行綜合評估,評定患兒疼痛情況,滿分為10分,分數越高,證明患兒疼痛感越強烈。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計數資料行t檢驗、X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疼痛情況比較經護理干預后,兩組患兒的疼痛感均有所改善,但實驗組患兒疼痛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為小兒畸形疾病種類中,較為常見的疾病,嚴重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安全,遺傳,早產,母體妊娠期多次服藥,受到病毒感染等因素均會誘發患兒患上此疾病[3]。目前,針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因為患兒年齡小,依從性差,疼痛敏感等影響,患兒易出現哭鬧,不配合治療的情況出現,影響預后效果,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治療后,疼痛為主要的臨床癥狀[4]。因此,對其進行術后適當的護理措施,意義重大。
此次研究中,我院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運用了疼痛護理模式干預,通過病房環境護理,降低了因訪客量增多,影響患兒正常休息的情況發生;通過術后疼痛護理,告知家屬誘發疼痛的原因,緩解患兒家屬的緊張感,獲得家屬的理解,通過密切注視患兒疼痛狀況,予以合理止痛藥處理,減輕了患兒的痛苦[5]。最后通過與患兒做游戲,講故事等方式,有效的安撫了患兒的情緒,根據患兒的不同喜好,針對性的予以干預措施,分散患兒的注意力,達到了緩解疼痛感的目的。
對比此次研究中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疼痛情況,實施術后疼痛護理模式干預的實驗組患兒疼痛改善較為明顯,證明這一干預措施確能減輕患兒疼痛,提高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實施術后疼痛護理模式干預,能減輕患兒疼痛,給患兒帶去更好的治療體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磊, 李建. 疼痛護理模式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的應用[J]. 全科護理, 2017(25):3137-3138.
[2]高喜琴. 臨床護理路徑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手術中的效果分析[J]. 河南醫學研究, 2017(20):160-161.
[3]王菲.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疼痛護理的應用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40):125.
[4]張瑩. 疼痛護理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后的應用[J]. 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35):167-167.
[5]王云燕. 細節護理在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手術中的臨床應用體會[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v.18(6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