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麗

【摘 ???要】 ???目的:觀察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96例,將96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n=48)與研究組(n=48),研究組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比對兩組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改善情況。結果:研究組認知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運動能評分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數據比對有意義(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中應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神經;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198-01
早期康復護理主要是指患者發病后7d內開展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缺血性腦卒中臨床分為完全性卒中、進展性卒中、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該病嚴重影響患者神經及認知功能,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經研究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及臨床效果,因此,本次選擇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96例臨床資料作為研究指標,觀察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改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96例,將96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n=48)與研究組(n=48),研究組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納入標準:①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患者經影像學診斷及臨床診斷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③病灶為單側大腦[1]。排除標準:①排除存在認知及意識障礙的患者;②排除合并癌癥、肝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③排除存在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病史的患者[2]。研究組最長病程為26d,最短病程為18d,中位病程為(22.3±0.4)d;最大年齡為96歲,最小年齡為38歲,中位年齡為(62.5±0.7)歲;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對照組最長病程為27d,最短病程為18d,中位病程為(23.3±0.4)d;最大年齡為95歲,最小年齡為39歲,中位年齡為(63.5±0.7)歲;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對中無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干預,即對患者實施飲食干預、并發癥處理、健康宣教。藥物指導等常規干預。研究組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
早期評估干預。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病情實施早期評估,耐心與患者溝通,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建立健康檔案;評估患者心理狀態,按照患者實際心理狀態制定護理方案,使其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及時鼓勵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向患者講解成功案例,為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早期認知干預。護理人員需向患者介紹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相關內容,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看方法,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向患者講解自護能力及訓練方法,提高患者對早期康復訓練方案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康復意識,定期組織患者開展社會活動,予以患者支持與鼓勵,定期組織患者開展社會活動,通過病友間交談與鼓勵提高患者參與康復訓練的積極性。
早期康復干預要點: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早期康復需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患者實際病情恢復情況制定分階段功能康復鍛煉,評估患者肢體功能及言語功能,按照患者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康復訓練方案,及時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全程康復訓練中,使得患者感受到家庭的關懷與支持,合理選擇散步、體操等鍛煉方案,按照患者身體情況調整功能康復活動量,做到針對性早期康復,以此提高患者運動功能、認知功能及肢體感覺。
早期語言訓練。護理人員需協同患者家屬對患者予以語言訓練,患者清醒時開展口語訓練,反復詢問食物名稱、家屬姓名、常用語等,之后提高語言長度及難度,強化患者記憶能力及表達能力。
早期活動干預。護理人員需按照患者身體素質情況制定被動活動鍛煉,通過前臂外旋、肢體肩外展等方式,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待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良好后開展主動康復訓練,例如上下樓梯、行走、站立活動、坐位活動等,合理控制鍛煉強度。
1.3 評定指標[3]
比對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運動能評分。使用MBI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MBI)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估患者認知功能,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認知功能恢復情況越好;使用運動量表(Fugl-Meyer)評估患者運動功能康復情況,分數越高說明患者運動康復情況越好;使用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CNS)評估患者神經功能情況,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神經功能康復情況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80例臨床指標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t檢驗,以x-±s形式展開認知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運動能評分,P<0.05有意義。
2 ???結果
2.1 比對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研究組認知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數據比對有意義(P<0.05)。
2.2 比對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運動能評分研究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運動能評分與對照組臨床指標數據比對有意義(P<0.05)。
3 ???討論
心腦血管內科多發且常見的疾病之一就是缺血性腦卒中,該病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且具備較高的病死率、致殘率、發病率,臨床表征為頭暈頭痛、嘔吐惡心、記憶力減退,病情發展后會影響患者記憶力、神經功能、認知及運動能力[4]。傳統的護理方案無法全面系統的對患者開展針對性康復干預,易出現遺漏、疏忽等情況,影響患者護理康復情況[5]。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按照患者實際病情情況及身體素質制定針對性功能康復護理干預,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護理配合度,加快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康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6]。經過本次數據研究可見:研究組認知功能評分、神經功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肢體運動能評分明顯由于對照組(P<0.05)。說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較常規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中應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
參考文獻
[1] 吳翠平,曾春梅,黃家麗, 等.跨理論模型在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1):87-90.
[2] 劉洋,吳云,王拓一.氯吡格雷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體內生物鐘基因的表達規律及睡眠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3):21-22.
[3] 張勤,王艷,王加鳳, 等.支架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手術護理路徑管理[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6,23(9):876-878.
[4] 張黎,姜曼,馮雪艷.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6):671-673.
[5] 王小靜.探究延續性護理干預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9):240-241.
[6] 李倩楠,張偉.飲食管理在缺血性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