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飛
在生活當中,小兒的發育還很欠缺,對疾病的抵抗力不夠強,容易患上疾病,當小兒發熱時,很多家長都坐立不安,非常擔心,那么,小兒發熱時,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一、小兒發熱是什么?
小兒發熱就是小兒的體溫過高,高于小兒正常體溫,在生活當中,這類疾病比較常見。通常情況下,健康的小兒,其體溫在36度到37度之間,當然,測體溫的部位不同,測出的體溫也略有差異,例如,在腋窩內測得的小兒體溫,比口腔內測得的低0.4度,而用肛表進行測量,其溫度比口腔內測的高0.3度。平時說的發熱,主要是指在腋窩內測出的溫度高于37.4度。在病毒侵入時,身體會本能的產生抵抗,阻擋病毒的入侵,產生發熱現象,這也是免疫系統功能的一種表現形式,當然,發熱時體溫越高,并不一定代表疾病越嚴重。小兒發熱時,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可能會危害到小兒的身體健康,所以,當小兒發熱時,家長們應當及時送到醫院就診,診斷發熱原因,進而展開治療。
健康小兒的體溫,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小兒所處環境的溫度、晝夜、季節等,同時,小兒體溫還會因年齡、性別等不同而不同。在觀察小兒體溫時,還需要了解小兒活動狀態,例如,一個小兒的體溫達到38度,小兒行為不自然;另一個小兒體溫達到39度,卻在盡情的玩耍,那么我們應該多留意第一個小兒。此外,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會產生發熱的,各父母應該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不能僅僅從體溫來判斷小兒是否患有疾病。
二、小兒發熱的原因有哪些?
(1)小兒發熱,有可能是小兒受到疾病感染,小兒身體為了抵抗疾病的入侵,而產生發熱。
(2)孩子在外出的時候,不注意保暖,或者是外界的溫度和室內的溫度相差太多,孩子適應能力差,導致孩子受涼;小兒穿了過多的衣服,使得小兒出汗,讓小兒受涼,也會讓小兒發熱。
(3)孩子的散熱功能受到阻礙,也會導致還的發燒。例如,大面積燒傷,燙傷,導致散熱功能受阻。
(4)孩子在劇烈的運動之后,沒有及時補充水分,造成體內的水分少,溫度升高,這也會引起小兒發熱。
三、小兒發熱時怎么辦?
(1)小兒發熱時,我們可以采用物理降溫法,因為物理的方法是比較安全的,我們一般可以采用溫水擦浴的方法,這個是比較安全有效也最常用的,擦浴的部位一般是在頭部、腋下、大腿根部這些大血管豐富的地區;也可以采用冰袋敷于頭部,如果體溫比較高,也可以把衣服解開,用溫水在前胸背部輕輕的擦拭,目前總體來講不提倡用酒或者酒精來擦浴,因為酒精對孩子的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大家用酒精擦浴時一定要根據情況,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看看皮膚的反應,嘗試稀釋以后的酒精擦浴。同時要注意觀察患兒四肢是否暖和,如果患兒手腳冰涼,患兒可能出現寒戰,體溫會迅速上升,這時我們可以搓揉手腳或者用溫水漂手腳以改善微循環,加速散熱。發現小兒出現發熱現象,離附件的醫院又比較遠,就可以自己采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應急處理,然后送往醫院就診。
(2)一部分藥物,也是可以降低小兒發熱的。例如部分小兒可以服用兒童百服寧、幼兒百服寧等具有降溫效果的藥物,當然,這些藥物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注意小兒的年齡,了解用法與用量。
(3)小兒發熱較為嚴重的,可能會讓小兒而失去較多的水分,因此,父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給小兒補充水分:多飲水。
(4)部分小兒發熱,是因細菌感染引起,面對這一情況,遵醫囑可以適當的應用抗生素。
四、預防小兒發熱的常見方法
(1)給小兒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控制室內溫度,控制空氣質量,減少屋內的病菌等。例如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更加清新;室內小兒適宜溫度是18度到20度,因此,可以對室內的溫度進行控制,讓小兒感受到適宜溫度。
(2)小兒合理的飲食。小兒的食物應盡量保持清淡,給小兒食用易消化食物,也可以讓小兒食用流質體食物,如奶酪等,食物中應當含有豐富的營養,滿足小兒的生長需要,以增強身體素質。
(3)小兒的衣服應當穿得適宜,不要過多,也不要過少。穿多了,會讓小兒體溫升高,不能有效的散熱,而穿少了,又容易讓小兒著涼。所以,父母要經常觀察小兒的狀況,適當的增減衣服。
(4)經常測量小兒體溫。通過測體溫,可以觀察小兒身體健康情況,小兒服用退熱藥后,排除的汗水較多,臉色不自然,沒有力氣,應當給小兒補充水分,例如讓小兒喝一些含糖生理鹽水,若發現異常,應及時送到醫院就診。
(5)可以讓小兒吃一些降溫食物,如綠豆粥等。
(6)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以上就是小兒發熱的一些基本常識,發熱雖然是小兒常患的疾病,但是,父母應當引起重視,關注小兒身體情況,適時地增減衣服,一旦患病,一定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