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
前言:
腦卒中是當前一項非常棘手的疾病,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它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等特點。由于腦卒中病發的位置是中樞神經系統,發病比較突然,且對患者的負面影響較深,會給患者留下后遺癥,并對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影響。針對于患者腦卒中的類型和程度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康復,并治療患者的心理問題。
研究資料與方法
研究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了腦卒中3-4周且意識清醒的患者67例,患者的年齡在46-79歲,平均年齡是63.5歲。對這67例患者進行分類,1.按年齡分類,其中有39例是男性,28例是女性;2.按婚姻狀況分類,已婚的患者有52例,其余15例為單身患者,包含喪偶;3.按居住地分類,居住于農村的患者有35例,居住于城市的患者有32例;4.按文化程度分類,文盲患者有3例,小學文化的患者有9例,初中文化的患者有21例,高中文化的患者有23例,大專以上文化的患者有11例;5.按家庭情況分類,家庭關系一般的患者有16例,家庭關系和睦的患者有51例;6.按經濟狀況分類,經濟水平差的患者有7例,經濟水平一般的患者有39例,經濟水平較高的患者有21例。
患者腦卒中情況
對這67例腦卒中患者進行頭顱CT、頭部MR或者頭顱CT和頭部MR共同進行的診斷方式,對67例患者的腦卒中類型和次數進行記錄,記錄情況如下。1.患者腦卒中類型,67例腦卒中患者中有52例患者是腦梗死,10例患者是腦出血,5例患者是腦梗死和腦出血并發;2.患者腦卒中的次數,單次卒中的患者為51例,一次以上卒中的患者為16例;3.患者患有其他伴發慢性疾病的情況,同時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為67例,同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為23例,同時患有心臟病的患者為15例,同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為8例;4.患者是否擁有自理能力的情況,不具備自理能力的患者有26例,自理能力較差的患者有25例,能夠自理的患者有16例。
研究方法
由于腦卒中患者的身體狀況的限制,對這67例患者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顯然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本次研究采用臨床觀察和對患者及患者家屬訪談的方法,如果患者不具備語言能力,可以進行筆答。最后,對研究結果進行整理、分析。
研究結果
患者的身體狀況
通過對67例腦卒中患者臨床觀察發現,患者同時患有的身體癥狀有感覺障礙、肢體癱瘓、頭暈頭痛、吞咽困難、語言障礙和耳鳴等。對67例所患有的身體疾病進行統計發現,患有肢體癱瘓的患者有67例,占總研究人數的100%;患有感覺障礙的患者有62例,占總研究人數的92.5%;患有頭暈頭痛的患者有35例,占總研究人數的52.2%;患有語言障礙的患者有23例,占總研究人數的34.3%;患有吞咽障礙的患者有11例,占總研究人數的16.4%;患有耳鳴的患者有3例,占總研究人數的4.5%。
患者的心理特征
通過對67例患者訪談發現,患者出現淡漠被動、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睡眠障礙、自責演示、煩躁易怒和恐懼偏執等心理障礙。對67例患者的心理障礙進行統計發現,出現情緒低落心理障礙的患者有48例,占總研究人數的71.6%;出現淡漠被動心理障礙的患者有35例,占總研究人數的52.2%;出現睡眠障礙心理障礙的患者有31例,占總研究人數的46.3%;出現悲觀失望心理障礙的患者有19例,占總研究人數的28.4%;出現煩躁易怒心理障礙的患者有18例,占總研究人數的26.9%;出現自責厭世心理障礙的患者有11例,占總研究人數的16.4%;出現恐懼偏執心理障礙的患者有9例,占總研究人數的13.4%。
結論
患者康復期心理特征及對康復的影響
腦卒中患者在康復期其認知能力會逐漸恢復,此時患者的心理特征比較復雜,所存在的心理障礙也因患者個體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類型和程度。這個階段的患者容易出現淡漠被動、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睡眠障礙、自責演示、煩躁易怒和恐懼偏執等心理障礙,且部分深度抑郁的患者已經達到腦卒中后抑郁的標準,這種腦卒中后抑郁的情況比較普遍,一般在腦卒中后康復期的前3個月出現腦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其發病率一般為27.3%,1年內出現腦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其發病率為41.8%。近半數的腦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康復,但是還是有部分患者抑郁程度會加深,還有部分患者的抑郁情況變幻不定。
腦卒中患者如果出現心理障礙和身體疾病,一般會使得患者出現厭食、不愿就醫、沖動、消極和自傷等行為,從而嚴重影響到患者后期康復。患者在康復期出現心理障礙一般是由生物學因素所引起,同時也會受到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所引起的。當患者的認知能力逐漸恢復之后,患者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擔憂的同時加之家庭的擔憂,會給患者自身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因此,針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需要針對性地采取護理措施,從而有助于患者康復。
患者康復期采取的護理措施
在患者康復期間,對患者采取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等治療方式之外,藥物主要有抗抑郁藥物和神經營養藥物,而非藥物治療一般有運動療法、音樂療法、高壓氧艙治療和心理康復療法等,還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醫護人員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也需要重視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生理護理。
心理護理
腦卒中康復期患者都會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且繁雜的過程。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理關系,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屬的信任,并傾聽患者的需求,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②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及時了解到患者的心理需求,讓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并幫助患者消除恐懼、悲觀等一系列不良的情緒。③盡可能抽空陪陪患者,消除患者的孤獨感,在情感上幫助患者解除心理障礙。④鼓勵患者積極從事一些其他的娛樂項目,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同時可以愉悅心情,打開心扉。⑤患者在不同時期的心理障礙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及時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必要時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生理護理
腦卒中患者康復期會存在肢體、語言和吞咽等功能障礙,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功能障礙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①肢體功能護理,偏癱是腦卒中患者最為常見的一種生理疾病,也是影響患者康復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需要加強對肢體功能恢復的重視程度。但是,肢體功能恢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中,這需要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循序漸進,加強鍛煉。具體鍛煉步驟如下::按摩、翻身→ 床上運動→ 抬臂、抬腿→ 坐起→ 站立→ 邁步,同時逐漸加些精細動作鍛煉。②語言功能護理,患者由于存在語言障礙,因此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需求。護理上應對患者表示同情,要耐心傾聽患者的任何發音,并予及時鼓勵,從單音學習開始,逐步練習詞、句,甚至可以用看圖識字方法來訓練。同時,指導家屬在語言訓練方面做更多配合,幫助患者康復。③吞咽功能護理,患者存在吞咽障礙使得患者無法正常進食,從而使得患者害怕進食,因此,需要幫助患者意識到恢復吞咽功能的重要性,與患者一起配合。吞咽功能主要是對患者的舌和進食系統進行鍛煉,每日指導患者進行鼓腮、伸舌訓練和雙側面部按摩。
腦卒中患者康復是一個非常漫長、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醫護人員、患者、患者家屬相互配合,針對性地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及早康復。
參考文獻:
[1]冼泳東. 腦卒中康復期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護理[J]. 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30):220-221.
[2]梁春娥, 袁秀梅, 安寧. 腦卒中偏癱患者恢復期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4(1):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