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敏
1.小兒急性闌尾炎的危害
小兒急性闌尾炎是兒科臨床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多發于5歲以上兒童,雖然,兒童急性闌尾炎的發病率低于成人,但病勢的嚴重性明顯高于成人,該疾病具有病情發展迅速、病情重、并發癥多等特點,若不是及時診治,極易誘發患兒出現闌尾穿孔、彌漫性腹膜炎等并發癥或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從而易導致患兒死亡,因此,需積極探尋有效的診斷技術對患兒進行確診,再指導臨床給患兒提供針對性治療,才能控制患兒病情進展和降低其死亡率。
2.小兒急性闌尾炎超聲檢查的重要性
由于小兒表達能力有限,無法將自身病情和病史準確表述出來,又不能配合臨床醫生全面的做體格檢查,在實際診斷過程中,醫生一般難以通過對患兒的癥狀和體征檢查對其病情進行確診,從而易發生誤診和漏診。而隨著超聲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儀器的不斷改進,其在診斷小兒急性闌尾炎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應用優勢,其不僅能進行縱切面、橫切面、斜切面等多切面檢查,從而能將患兒各臟器及周圍器官的各種斷面圖像清晰地顯示出來,且獲取的超聲圖像富于實體感,與人體解剖的真實結構十分接近,從而能對小兒急性闌尾炎早期發現明確診斷,并且,其本身還具有廉價高效、安全便捷、超聲強度低、頻率高等眾多優勢,在檢測過程中不會對患兒機體造成任何損傷和不適,從而能有效提高患兒的耐受性。
3.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超聲檢查方法及征象
大量臨床實踐證實,對急性闌尾炎患兒采用超聲檢查,診斷準確率較高,因此,各臨床醫生也需全面掌握小兒急性闌尾炎的超聲檢查方法及征象,才能快速、準確地對患兒進行診斷。
3.1檢查方法
給患兒取仰臥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合低頻探頭(5-8MHz凸陣探頭)與高頻探頭(5-12MHz線陣探頭)對其全腹部進行掃查,先采用低頻探頭掃查,再用高頻探頭掃查,掃查時采用回盲瓣順時針轉向法、麥氏點任意掃查法及右側腹縱橫切升結腸盲腸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闌尾位置進行準確定位,探查過程中,若發現患兒存在腸脹氣,還需適當加壓探頭進行探查,以確定壓痛點,然后在壓痛點周邊向疼痛明顯處做多角度、多方位、多切面探查,若患兒闌尾尋找較困難,可將掃查范圍擴大至右上腹、下腹部、盆腔等。確定闌尾位置后,需對其管腔內回聲及直徑、管壁厚度及回聲、有無積液和糞石等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同時還需對其周圍結構進行觀察,重點觀察腸系膜淋巴結有無腫大、有無包塊和滲出、腹腔有無積液等,最后對超聲圖像進行采集和存儲,并根據圖像特征對患兒病情進行診斷。
3.2超聲征象
經超聲檢查,大多數急性闌尾炎患兒均存在典型的聲像圖表現,即闌尾直徑>6mm,腫脹,形態增粗,闌尾管壁回聲連續完整,管壁增厚水腫,厚度>3mm,腔內存在不均勻回聲,多為液體內容物回聲,黏膜回聲顯著增強,若患兒闌尾腔存在糞石時,可見其闌尾尖部、根部可伴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管腔內可見管壁呈大小不一的強回聲斑點,后方伴聲影。另外,還有少部分壞疽性、化膿性闌尾炎患兒的超聲檢查可表現出其他各種各樣的間接征象,即闌尾腫大,多呈臘腸樣或蚯蚓狀回聲,也有部分呈雙層和多層回聲改變,周圍可見弱回聲包繞,多由大網膜及腸管粘連形成,內呈不均勻低回聲或低回聲,闌尾壁增厚明顯,該處超聲壁上可見豐富的血流信號。
雖然,超聲在診斷小兒急性闌尾炎方面具有眾多的應用優勢和良好效果,但在實際檢查過程中,受患兒闌尾大小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也會增加診斷的難度,造成一定的誤診和漏診,因此,在檢查過程中還需注意結合患兒的體征和病史進行診斷,耐心細致的分析其病情和發病原因,另外,還需對小兒急性闌尾炎直接征象與各種間接征象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認識和處理,對各種漏診和誤診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總結,必要時還可采用多種方法結合的方式進行鑒別診斷,將能有效提高患兒疾病診斷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