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彥龍
生物是一門實驗學科,它是建立在發掘和探索生命活動中的現象和規律的自然學科,所以很多現象中的規律是通過實驗探索得出的,所以生物的實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而很多農村初中的生物實驗教學往往因為各種原因開展的不全面,甚至出現講實驗、背實驗的情況,導致生物教學成績滯后,所以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特別是生物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必須嚴格落實。
一、知識源于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實踐也是產生真理的唯一過程。學生只有參與到生物實踐活動中來,才能透過現象探索蘊含在現象中的規律和本質。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探究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具體實驗活動中,科學的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獲取生物知識,掌握科學的研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根據現象大膽猜想,通過實驗分析數據,對比變化因素,得出實驗結論,或在失敗中探索失敗原因,得出正確的研究方法,設計新的實驗,鼓勵學生創新發現。并大膽的走出課堂,利用好農村的生物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的開展實驗,既真實又貼近生活,為學生生物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創造積極地條件。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相比于被動的接受知識和識記,主動地探索得到的結論更深刻,而且主動的探索的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外部的事物充滿好奇,巧妙的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設一些實驗情景,讓他們主動參與進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快樂的進行探究,大膽的動手實踐,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通過參與實踐學會收集實驗現象,整理實驗數據,分析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試驗成功的成就感使學生產生極大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動力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和探索的主人,促進生物教學的質量提高。
三、因地制宜、科學設計
1、應時而異,因地制宜,不拘泥于課本
相對于城市的初中,農村的學校教育資源沒有城市的豐富,但往往可以利用生物資源優勢進行彌補,農村學校周邊的一草一木,蟑螂蟲子都可以是我們的實驗素材。有時課文知識的進度與時節的動植物的生長規律不一致,我們可以適當的調整實驗的時間與課程的內容,畢竟時間錯過了,實驗的寶貴機會就丟失了。同時有些實驗書本上本身沒有設計,而有條件實施實驗的,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添。
比如在講昆蟲的生殖與發育的內容時,課本的實踐活動安排的“飼養家蠶并觀察其生殖和發育”的實驗時,授課時間大約就在二三月份,此時蠶卵還沒有開始孵化,我們可以把課文內容調整到蠶卵開始孵化的時候進行授課,并在教室建立了“生物興趣角”,養殖了一些家蠶。在試驗過程中,學生在上下學的路上都積極的為家蠶準備桑葉,下課就去觀察家蠶的生長情況,既培養了學習生物的興趣,又輕松快樂的掌握了知識,效果十分顯著;
在講植物的無性繁殖時,課本上本沒有安排實驗,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通過實驗教授學生嫁接的方法。同時按課時安排此時已到九月份,秋分以后植物的新陳代謝比較緩慢,嫁接就不容易成活,所以我們可以在上一學期末,在七月份溫度高植物新陳代謝旺盛的時候,進行嫁接實驗活動。下學期到校,嫁接成活的小芽,已生長成小枝條,學生看見自己的實驗成果,心中滿懷成就感,自然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愈發濃厚;同時又學會了一門生物技術,在生活中學以致用達到生物教育教學的最高要求。
2、分組實驗、合作探究
生物實驗過程中需要對實驗進行設計、實踐、分析。而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是有差異的,把他們合理的分配,通過交流合作,根據每個人思維的差異,可能產生不同的猜想,然后通過討論,會讓他們理性的分析實驗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讓后會通過實踐來檢驗他們的猜想,進而探究現象中蘊含的本質規律,使每個成員參與其中,分工配合,讓各個同學的優勢互補,在交流探索中產生新知,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讓每位同學增強信心,體驗成功的樂趣。并且小組與小組形成競爭,對學生綜合全面提高正確人生觀的形成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3、優化設計、注重探究
初中的生物實驗,觀察現象進行認知或從現象中總結規律的實驗比較多,在實驗的準備階段要提前有意識的為有效達到實驗結論埋好伏筆,但不是將結果告訴他們,讓他們沿著設計的方向去探索,并在試驗中多讓他們分析,為什么要這樣操作,強調學生操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自己的操作過程,得到的現象和結果的統計,進行分析總結,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
例如:在探究《植物種子的萌發的條件》的實驗中,把一些種子的胚結構損壞和胚結構完整的以及煮熟的種子混合在一起,讓學生來挑選出他們認為可以發芽的種子,讓學生認知到種子萌發的內部條件,再啟發學生挑出來的種子一定會發芽嗎?根據生活經驗,會發芽的具備什么條件,想什么樣的方法才能驗證必須具備這個條件,然后教師再引出控制變量的方法,讓學生設計實驗,教師再完善實驗,最后再動手操作,得出實驗結論,層層深入,使學生從現象中得到本質,升華知識的認知水平,掌握科學的技能與方法。
四、實驗后要做好反思與評價
實驗結束后,根據學生在設計實驗、操作過程、探究結果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反思自己的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對出現的自己沒有預料到的結果進行分析、整理、歸納,思考能不能進行更科學有效的優化和改進;同時汲取實驗成功的經驗,不斷進行總結,揚長避短。想辦法使實驗的設計盡可能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在對問題的處理和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找到可以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措施,指導以后的實驗教學。
同時對學生的實驗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的評價,即便是錯誤也要肯定學生的動手過程,然后再和學生一起探討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改進,讓錯誤發揮它的價值,并和學生一起探討出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對實驗整個環節提出的創新思維,巧妙的方法的同學,進行大力的表彰和鼓勵,讓學生大膽猜想,勇于動手,敢于實踐,營造學生主動探索的鉆研氛圍,促進每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
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與城市的學校相比,在實驗的硬件條件上肯定存在差異,但充分的利用好農村學校最有利的生物資源豐富的優勢,因地制宜、因時而異,科學有效的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可以變劣勢為優勢,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有效地研究方法,養成探究真理的研究習慣,是推進生物教育教學水平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