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明
摘 要:論文對蒙臺梭利關于感官教育理論和方法對幼兒的發展進行了論述。以蒙氏兒童觀為基礎,分析感官教育同兒童智力發展的關系,了解感官教育的原則,掌握感官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文章認為,明確了解蒙臺梭利感官教育,掌握基本的原理,是教育工作者靈活運用、大膽創新的關鍵。
關鍵詞:蒙臺梭利;感官教育理論;實施辦法;幼兒
一、感官教育法的源起
本文就幼兒感官教育的理論和具體實施舉措問題進行嘗試性的論述,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學前教育家,她對世界學前教育的題大貢獻不僅創立了蒙氏教育法,而且在予她以長期的宣傳和實踐推動了世界學前教育的發展。感官教育在蒙臺梭利教育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并成為她教育實驗的主要部分。
二、兒童發展觀
首先,蒙臺梭利強調兒童心理發展是天賦能力的自然表現。兒童本身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或“內在潛能”,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按照遺傳確定生物學規律發震。因此,教育的任務一方面是要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能”的發現,使之循著自己的規律獲得自然和自由發展;另一方面,教育應該尊重兒童,幫助幼兒按照自己本身的規律去發展,而不是用一種外在的力量強迫幼兒成長。
其次,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存在敏感期。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在敏感期里會有一些收獲,并使他用一種特殊強烈的方式與外部世界發生關系。于是,一切都變成是容易的、熱情的和充滿活力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力量的增加。”蒙臺梭利也指出,這些階段是過渡性酌,“當這些心理上的激情耗竭時,另一些激情又被激起。”在人的一生中,敏感期是獲得各種能力的最佳時機。再次,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蒙奩梭利要求在兒童心理處予不同發展時期時,成人要為兒童提供不同的外界教育環境,以幫助兒童智力獲取及時的自我的發展,另外,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在“工作”中實現的。蒙臺梭利把兒童最喜歡和最重要的活動稱之為工作,認為只有工作才時兒童最喜歡的和最主要的活動,才能培養兒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進兒童心理的全面發展。兒童的智力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兒童自我發展、自我構建的過程。兒童由“內在需要”的天賦能力指引,在相應的“敏感期”中,借由“工作”獲得“自我統合”,建構自己,使智力獲得自我發展。
三、感官教育與兒童智力發展的關系
蒙臺梭利正是以兒童觀為基礎,深入論證了在兒童智力的自我發展過程中,感官教育占有的重要地位。蒙臺梭利認為,“感官教育的主要是的一方面是通過訓練兒童的注意、比較、觀察和判斷能力,使兒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準確、精練,為以后的智力發展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幼兒處于各種感官敏感期時,兒童心靈在敏感期吸收的東西將保持終生,而任何疏忽都是不可彌補的,還會影響整個智力的發展。另一方面,蒙臺梭利認為,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感官的發展要比智力活動的發展居先。人的智力高低與教育有較大關系,通過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發現某些影響智力發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時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矯治和改善。在蒙臺梭利看來,3歲到6歲的兒童,是處在感覺器官活動的形成期或發展感官能力的敏感期,因此,教育要系統地給予兒童的感覺直接刺激,幫助感官的合理發展,同時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在兒童發展的各個“敏感期”里,如果兒邃的感官能夠得到及時的滿足,就會快速的發展。當然,這種“敏感期”時間的長短或出現的遲早,是因人而異的,不能一概而論,也無法使之提前或延遲。
四、感官教育的原則及實施方法
蒙臺梭利的感官教育遵循著一定的愿則:一是循序漸進原則。首先,她認為,根據感官發展階段的特點,以肌肉練習為基礎,把對各個感官的發展作為發展兒童智力的重點。同時,應當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有連貫性的步驟和方法,使之達到由易到難的過渡。二是自我教育的原則。她提倡讓兒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迸行自我選擇、獨立操作、把握自己和環境。同時,她還通過限制感官教育指導者的活動來增強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自我檢測”原則。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設有專門的錯誤控制系統,使兒童在操作過程中按照教具的暗示進行自我糾正。
蒙臺梭利一般感覺包括觸覺、溫覺、重量覺和立體感覺。觸覺訓練在于幫助幼兒辨別物體光滑還是粗糙,辨別溫度冷熱,辨別物體的輕重和大小、厚薄、長短以及形體。觸覺與溫覺、重量感覺的訓練是緊密聯系的。蒙臺梭利認為,幼兒總是通過觸覺米認識周圍事物,所以,在各種感覺訓練中,觸覺練習是主要方面。在觸覺訓練時,應該讓兒童玩“盲人游戲”。主要方法是:兒童睜著眼睛,仔細記住各種物體的不同特點,在閉上眼睛后,通避魅覺、嗅覺或重量感覺等,可以直接區別出物體的不同并進行分類。蒙臺梭利做了這樣一個試驗,讓兒童睜著眼睛仔細準確的感觸正方塊秘長方塊,并反復用話提騾兒童,把注意力集中于兩者各自的特點上,然后,告訴凡童把正方塊放在右邊,把長方塊放在左邊,只用觸摸,不用眼睛看,最后,把兒童眼睛蒙住,在反復練習后,幾乎所有的L童都可以做好這個練習。這種練習還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
小結
通過一系列的蒙臺梭利教具的感官訓練,使幼兒成為更加敏銳的觀察者,增進和發展了幼兒一般感受能力。當然,蒙臺梭利的感官教育還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因此,根據我國當代學前教育,結合本土實際情況去了解蒙臺梭利感官教育的真正意圖和目的,掌握了蒙臺梭利教育的基本原理,才可以靈活地、變化的運用,同時進行大膽的創新,來適應我們兒童發展的所需從而促進我國蒙氏教育本土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2】【6】【7】【8】【9】任代文.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M].j北京:人民教育出舨社,2004,第83頁,第83頁,第209頁,第211頁,第201頁,第209頁.
【3】【4】瑪利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著,單中惠譯.童年的秘密【M】。京華出版社,2002,籌45頁,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