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 ?要: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方式應該發生一些變化。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不僅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行為,從而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育學方式的轉變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與學;轉變
引言: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以學生的學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促使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進行轉變,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先學后教
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師的教學是為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咕咚》這一課的時候,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咕、咚、熟”等生字,會寫“嚇、怕、跟”等生字,通過圖畫、形聲字聯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識字,把故事讀通、讀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拼音進行練讀,然后,教師將拼音去掉,讓學生練習識記,并且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幫助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來學習這些生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引導作用,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和發展。
二、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轉變導入方式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只有具有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才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將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地調動起來。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是很注重課堂導入,直接就開始講新課。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課堂導入。教師可以為學生講故事、帶領學生做游戲,為學生展示一些圖片或者為學生設置懸念,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之上,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如,在學習《四個太陽》這一課的時候,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這一課的生字和生詞,讀懂課文,能從文中找出明顯的信息,感受“我”的美好愿望。在課堂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猜謎語:“一位老公公,面孔紅通通,晴天早早起,按時來做工。”小學生都非常喜歡猜謎語,這樣的導入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三、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教師要為學生布置好合作學習的任務,讓學生先進行自學,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和合作。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留出足夠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并且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學生合作學習時,對于同一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小組之間可以進行討論和補充,甚至可以進行辯論。在學生完成合作之后,教師要及時地評價學生,然后讓學生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長處和不足,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思維水平、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在課前,學生應該進行認真的預習,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之后,學生在上課時就能夠跟上教師的講課思路,對課堂學習的內容會有更好的理解。其次,在課中,學生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還要通過精心的課堂提問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最后,在課后,學生應該學會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應用。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課后作業形式,為學生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將所學的內容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從而更好的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十分必要的,與新課改的發展方向相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以往的教學觀念做出更新,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轉變課堂導入的方式,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柴愛琴.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133+140.
[2]許涌.淺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139-140.
[3]莊向東.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