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登松
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要求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生物教學要取之于生活,并回歸于生活,要特別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背景,并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具體教學活動。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興趣的實例、新聞等入手,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資料重組教材。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高中生物;生物課堂;生活中學習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強烈愿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生活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要求
(一)教學內容要密切聯系生活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藥科學、環境科學及其它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物學知識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在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都蘊含著豐富的生物知識素材與實例。豐富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激活這些素材,使之與生物教材內容聯系起來,并發揮它的教育功能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關鍵。如在學習“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時,我們可以聯系當前社會營養均衡的飲食理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蔬菜水果來進行教學。這種學習既能使學生鞏固了知識、掌握了技能,又解決了日常生活中的疑惑。
(二)教學方法要貼近生活
我們要改變教師的“一言堂”現象,創設生活情境,把生活實例用于教學過程,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例如:教學“滲透作用原理”時,我會使用制作泡菜的例子。洗凈晾干的青菜加入高濃度的食鹽溶液,一段時間后青菜變軟,鹽水增多,泡菜變咸。再結合教材中滲透作用的原理,讓學生逐一分析解決。學生在解釋現象的同時學到了生物知識,并且體會到生物知識的無處不在。
(三)教學資源要取之于生活
實實在在的社會生活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化課堂以直接體驗為學習手段。我們必須把社會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合理的實例來作為學生學習的載體。例如在教學遺傳因子的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時,學生對教材中的豌豆雜交實驗可能不感興趣,直接分析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們可以利用班級現場調查“拇指能否背側彎曲”來進行體驗:首先問他們的拇指能不能背側彎曲,再統計能背側彎曲的人數以及不能背側彎曲的人數。其次讓他們想想他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情況,再次引導他們利用統計學的分析方法來分析原因,最后回到生物教材中孟德爾的實驗分析。當然,我們也可以調查其他的遺傳學現象,比如“V”型發尖和平發際。
二、構建生活化高中生物課堂的方法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生活化教學的基礎
課堂是社會活動的一部分,是教師和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教師和學生看成是社會活動的不同主體。課堂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的交往行為,而不是傳授知識的認知行為。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參與教學活動基礎上的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生為本”理念,去傾聽、去理解,為學生提供一個公平參與的機會,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對話學習平臺,關注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現實有趣的課堂導入內容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
當我們學習《免疫調節》時可用這個情境引入:“新華社太原5月16日電(記者霍瑤)山西省衛生計生委16日晚通報稱,山西省確診1例人感染H7N9病毒病例。據悉,患者張某某,女,66歲,現住大同市城區,5月14日、15日、16日,經大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測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復核檢測,患者相關標本H7N9病毒核酸陽性。目前,患者病情仍較重,但整體情況穩定。事件發生后,山西迅速啟動突發急性傳染病應急機制和應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Ⅲ級衛生應急響應,成立工作組赴大同市部署指導患者救治、疫情溯源、疫情防控等相關工作?!蹦敲?,禽流感為什么會引起如此巨大的恐慌呢?為什么禽流感病毒會傳染?怎樣傳染?禽流感病毒會引起人體產生那些變化呢?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和治療呢?通過新聞引發學生的興趣。
(三)將生活實際與課堂重難點結合,讓生物知識形象化
從生活入手。如在《人體的體溫及其調節》學習時,我會向學生提問:夏天我們為什么會出汗呢?我們要怎么做呢?在學生思考、體驗的基礎上,再設問: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那么處于冰天雪地中,我們會有什么感覺?其生物學的原理是什么?讓學生在解答日常生活現象的過程中學到體溫調節的原理。
從活動入手。如在植物《呼吸作用》的學習時,可先讓學生做一個小活動:屏住呼吸,看誰堅持的時間長。然后問:“大家屏氣時有何感覺?”學生會說:“憋不住?!贝藭r老師說出人需要呼吸,再遷移到植物,思考植物是否也需要呼吸呢?
(四)恰當的生活實踐,讓學生體驗學有所用
學習“細胞呼吸”時,選用以下生活情境:劇烈運動后四肢骨胳肌往往會產生什么異樣的感覺?釀酒時為什么要密封?水稻被水淹時能進行無氧呼吸,為什么水退后有些卻不能成活?水生生物進行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時提出:家里養花,晚上和白天應怎么處理才不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我們應如何儲存蔬菜水果?通過選取問題情境、遷移情境、一些與認知不協調甚至矛盾的情境,激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致和好奇心,引導他們由淺入深去理解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知識的用處,學習興趣會大大增強。
三、結束語
陶行知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重視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倡導學生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學科的核心概念,能催化學生進一步學習,為步入社會提供正能量。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情境”是課堂的波浪??茖W知識、教學內容只有與學生的生活相掛鉤,才能為學生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生活化的生物課堂能使高中生物教學具有教育和實際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高紅雷.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應用[J].河北:教育教學論壇,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