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摘 要:高中是學習生涯中重要的階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實用方法。它可以培養學生對文學的感知能力,有效形成基本的文學素養。在以往的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都是分開進行的,讀寫互動教學這種新形式的出現,轉變了原有的課堂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發展空間。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互動教學
眾所周知,閱讀和寫作是高中語文課堂上的兩個重要內容,把握好二者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更是構建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重要方式。而做好讀寫兼顧,引導學生建立好對文本的感知、掌握好寫作的效果,就需要兩種方式合理運用、有機融合,更好地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去。
一、高中語文階段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一
高中階段仍然有部分教師只是對教材之內的知識點進行教學,把課本作為教學過程中唯一的參考方式和來源。在將教材簡單、機械地處理中,教師難以讓學生獲得挖掘、延展,無法培養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更無法使學生的能力向多方面發展。這也阻礙了學生對素材的積累,導致學在寫作時不知從何下手,更沒有素材可寫。長期下去,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學生也無法得到全面發展。
(二)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重視程度低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端正閱讀和寫作的態度,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解決遇到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堂質量和教學效果。高中學生課業壓力大、學習任務重,語文學習基本集中在課內,沒有額外的精力和充足的時間去學習語文的其他部分。語文學習中需要背誦記憶的東西很多,學生以為掌握了知識就一切都沒問題了。這樣,一個普遍現狀形成了——學生閱讀時間和作文練習減少很多,更有甚者覺得只要多背誦優秀作文例文就可以了,忽視了閱讀積累與寫作練習的重要性,平時不積累素材而且很少進行作文練習,等真正需用的時候腦袋空空。這樣必定無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也無法提升教學質量。
二、閱讀、寫作和教學的聯系
(一)閱讀和閱讀教學
閱讀是眼睛觀看、嘴巴發聲結合后形成的過程。葉圣陶說:“閱讀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一般,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物質。”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就是讓學生明白、吸收、評價和探究文章,積累更多審美經驗的過程。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前充分備課、課堂高效活動,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討論,組織學生探究作者表達的思想、學習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整體的閱讀水平。
(二)寫作和寫作教學
寫作——這里主要講的是在高中教學階段學生們的寫作能力,是讓學生在作文題目的引導下,運用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素材,結合個人當時的情感和知識,將其展現到紙上的過程。寫作意味著傾吐表達情感,如人類的生理反應有吸有呼相互配合,才能讓才華生生不息。教師要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了解學生的寫作能力水平之后,制定符合學生條件的教學內容和寫作環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掌握不同文章的寫作手法,將平時所見、所想糅合真情實感去表達、去傾吐。
三、閱讀和寫作互動教學的方式
(一)將課內學習拓展到課外理解
課內和課外是一個整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文章的閱讀,以拓寬學生視野,增加閱讀經驗,觸發寫作體驗,這對提升寫作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要明白平時積累語句的重要性,當遇到自己喜歡或者感興趣的語句時,可多嘗試發表自己的想法。由此,將課內教學和課外生活建立更多、更有機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構建好課內和課外的橋梁。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課文《我與地壇》時,教師可要求甚至帶領學生閱讀史鐵生的其他文章,閱讀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更全面地了解史鐵生,更好地走近史鐵生的“世界”;或提供一個“支架”,引導學生站在更高的視角更深入地評價史鐵生,如,閱讀作家鄧曉芒對他的經典評價,認識那“具有神性的語言”;還可以給學生推送一些表達不屈不撓志堅格高的古詩,如,《石灰吟》《過零丁洋》《竹石》等,閱讀同一精神的不同作品,在拓寬認知渠道、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如,寫作《我眼中的史鐵生》《職業是生病,業余是寫作——代史鐵生自述》《身殘志堅?否也!》等,迸發思維,體現認知,表達自我,提升能力。
(二)將有限課本延展為專題讀寫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和寫作是相互合作、相互扶持的關系。高中語文課程選取的文章,定是精挑細選的優秀作品。我們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出入文本,學習作品的寫作手法和技巧,了解作品的情感表達,內化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在寫作時思路更明確、手法更嫻熟。以古詩詞為例,很多作品涉獵范圍廣,表達情感豐富,寫作手法多樣,創造性地進行系列閱讀,在學習文本之后整合總結,設置小專題讀寫活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例如,教學杜牧《阿房宮賦》或蘇洵《六國論》后,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一秦六國專題論壇”,將賈誼《過秦論》引入,第一步進行對比閱讀,第二步進行學生創作。這三篇文章都是借評議歷史向帝王諷喻以期帝王能從中吸取教訓的名作,可以設計從課文標題、寫作意圖、行文結構、論證技法、選材側重等角度對比閱讀,既能引導學生深化理解,亦能教導學生“盤活素材”。到第二步操作時,學生可以寫一篇同類型議論作品,再談歷史風云;也可以借時事(如釣魚島事件中國態度、中美貿易戰我方戰略等)發聲;或可寫吟詠國家山河的習作,與歷史狀況做對比……其中,史料的閱讀、寫法的變化等必然穿插,深刻的理解和運用等必然參與,這對學生的寫作提升大有裨益。
結束語:
在高中語文閱讀和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在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將課內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展學生的寫作思路,為寫作提供充分的素材,從而培養學生的讀寫綜合能力,提升語文素養,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何立軍. 高中語文閱讀與寫作互動教學研究[A].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3.
[2]鄭琳琳. 高中語文閱讀與寫 作互動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