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艷
摘 ?要:在小學階段,閱讀是一項基礎能力,在閱讀之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并對語文學習產生更為形象的認知。在閱讀教學中需要不斷轉變教學方式、提升大家的閱讀能力,提升閱讀積極性?;诖耍疚膶⒅攸c針對四年級,對其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教學策略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培養學生們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其中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在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方面有著極高價值。原先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灌輸法為準的,這極不利于調動學生們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提升綜合能力方面效果較差。對此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積極改革方式方法,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一、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想提升大家的綜合能力就必須要激發閱讀興趣。比如可以在課堂上運用情境教學法,這樣一來不但可以促使學生們對所學內容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悟,還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閱讀興趣。例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主要描寫的是作者巴金與他的朋友在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看到的不同場景,在很大程度上將榕樹的高大描寫了出來,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同時也將作者對于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展現了出來。所以在正式教授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就可以先創設一個導入情境:據說在400年前的廣東新會天馬村有一條非常美麗的小河,在河的中間有一個小島,有一天一只仙鶴發現這里風景秀麗,景色優美,因此便銜來了一枝榕樹枝條,然后這棵榕樹就漸漸長大了,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個綠洲。某一天清晨這只仙鶴引來了成千上萬只仙鶴,從此扎根。每天清晨它們都在薄霧之中呼喚其他靈鳥,漸漸鳥類越來越多,每每凌空起飛的時候景象都極為壯觀,因此這就變成了“鳥的天堂”。栩栩如生的情境可以讓大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進而激發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
二、強化閱讀訓練,提升閱讀效率
第一,訓練理解詞語技能。比如詞性以及詞意的理解和基本用法,在這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多查閱字典,積極聯系上下文,通過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去有效理解詞語,最關鍵的是要給大家教授相應的理解方式,并開始理解練習。第二,訓練理解句子技能。比如重點對名言警句、文章重點句子等進行理解。在理解的時候將這些重點句子的含義抓住,并積極練習上下文與實際生活,最關鍵的是要可以通過運用、背誦和摘抄等形式進行積累。第三,訓練理解段落技能。讓大家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段落層次進行分析,并歸納大意;同時了解段落的基本表達形式,比如并列式、承接式、遞進式以及總分式等。第四,訓練理解篇章技能。在閱讀教學中應該要讓學生們學會如何進行課文內容的概括以及中心思想的總結,同時還必須要將文章的結構與思路理清楚,明確文章表達方式的運用,比如分層論述的方式、前后對照的方式等等。
三、提升概括能力,培養思維品質
進行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豐富知識儲備,同時開拓視野,但是這并不是唯一的目的,最關鍵的還是要通過閱讀教學去提升學生們的智力水平。在思維方面,智力和能力是核心,而閱讀核心是思維,整個閱讀過程所產生的心理活動就是思維,所以要想培養閱讀能力就必須要培養思維能力。在思維能力培養之中最關鍵的就是概括能力,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要求學生們在通過略讀、泛讀、精讀等方式下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在這之中漸漸提升自身的思維品質,通過相應的思維活動去吸收其中的知識內容。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還需要告知學生們,不但要重點關注知識掌握的結果,還要注重思維品質的進一步發展,加大對思維活動發展過程的關注,最終提升閱讀效率和水平。
四、拓展閱讀范圍
小學語文閱讀之中閱讀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師就可以依照教材內容適當將課外閱讀材料引入進去,以此提高學生們的閱讀量。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們的閱讀量,并選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文本,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后,就可以給大家搜集一些和周總理相關的資料或者是周總理的文學作品讓大家閱讀,比如他寫的《大江歌罷掉頭東》,讓學生們通過閱讀其詩句,了解到周總理身上的品質以及偉大抱負?;蛘呤钦业狡渌恍﹤ト说氖吕尨蠹议喿x,深入觀察偉人們身上所具備的一些優秀品質,促使學生們在理解能力上和培養綜合素質上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升華。
五、結束語
小學四年級的語文是整個語文教學階段中的重點,這是因為它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不管是對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是思維品質的提升都非常關鍵,也會給將來語文素養的積累帶來更多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就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完善相關環節,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加大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促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語文閱讀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敏. 如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分析[J]. 新課程·小學,2018(8).
[2]盧廷良. 提升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有效方法探析[J]. 考試周刊,20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