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存洪

基礎教育“放管服”改革體現了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深化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目標是建設人民滿意的教育。但時至今日,不少地方基礎教育領域的“放管服”改革仍不盡人意,行政部門并沒有從實質上做到“簡政放權”,學校的管理工作難以施展。
“放管服”改革的現狀與問題
基礎教育管理突出的問題是行政部門要么“懶政”,要么“攬政”。對該辦的事情,以“現在有‘八項規定’了,不好辦”為由搪塞、拖延、推諉;對有些明明是學校職責范圍的事卻大包大攬。
人社、財政部門管得過多、過細。人社部門不僅管編制,還管教師的招聘、職稱、績效;財政部門不僅管預算,還管教師的分配,甚至對于教育專項經費的使用,往往越過教育行政部門“一竿子到底”,將之直接分配到市、縣,甚至學校。比如教師招聘由人社部門包辦,用人單位中小學不能參與招聘過程,一直到新招聘的教師進了校門,校長方知其是男是女。很多校長反映,想要的人進不來,不想要的人卻站到了你面前。我們在多所學校調研時了解到,前些年能夠相對自主地招聘教師,學校組織招聘工作小組,去師范院校招人,看中了就簽協議,那幾年招到了不少好老師。而現在,沒有了自主權,新教師的質量明顯不如以前。
教育行政部門“長臂管理”。教育行政部門管教師出差,學校安排教師外出參加培訓、教研活動需要教育局局長批準;管經費使用,開支項目要教育局領導同意,發票要教育局領導簽字,甚至繁瑣到一張發票需要從經辦人到局領導共8個人的簽字;還管具體的教學事務,比如規定某種課堂教學新模式“全縣(區)推廣”,不論哪門學科、不論哪所學校、不管學生實際情況,強行推進。
“放管服”改革如何到位
教師人事改革改到深處是體制,體制機制不順,學校就會舉步維艱。“放管服”改革,權力部門要帶頭,要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發,而不能只從部門出發權衡利弊,各自為政、畫地為牢。相關部門形成合力,該放的放到位,該管的管到位,該服務的做到位。
建立強有力的教師管理工作機制。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除教育行政部門之外,還有編制、發改、財政、人社等部門。多元主體的多元化價值訴求容易使政策協商、決策過程陷入無休止的博弈,削弱治理效能。當前突出的問題是事權、人權、財權的不匹配、不統一,政出多門,互相“打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經過5年左右努力,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這是一項復雜而有難度的工作,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鑒于“黨管教師”的政治性及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需要建立各級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制度,由黨委主要領導擔綱。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研究、協調解決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對涉及教師地位、編制、資格、招聘、任用、專業發展、職稱、榮譽、薪酬、評價、獎懲、法律糾紛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綜合協調,形成良性聯動,變“九龍治水”為“一龍管水”,由“分治”走向“共治”,進而達到“善治”。
人社、財政部門向教育部門讓權。在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這個總工作機制下面,探索建立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編辦、人社、財政部門作為政府重要職能部門,應該是宏觀的管理,而非微觀的調配;應該是高位的統籌,而非具體的操作。應出臺權力清單,厘清各自權力邊界,各盡職責,各守本分,將微觀、具體的對于教師管理的操作權限“還”給教育行政部門,讓各項權力準確“歸位”,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建立“問責機制”加以保障,對于“亂伸手”“亂作為”的部門和領導予以嚴厲約束,讓違規行政也有“成本”和“代價”。
教育行政部門向學校放權。同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現在中小學校長的辦學自主權不是擴大了,而是縮小了。有些校長甚至“用不了干部,管不了招聘,定不了職稱,辭不了冗員,發不了績效”。想做事的校長苦苦掙扎,折騰得焦頭爛額,不想做事的校長干脆不做了,只要當好“維持會長”就行了。從管理學的角度看,任何管理都要講責權的匹配,上級把“權”都抓在了手上,遇事卻要下級擔“責”,這是說不通的。所以,教育局局長要干教育局局長該干的事,安排教師外出參加培訓或教研活動,這應是由校長根據學科專業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來定,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是校長分內的事。至于某種課堂教學模式是否值得推廣,應該依據專業的具體情況來做出判斷,而不是依據行政命令。當校長每天的時間、每項工作都是“被支配”時,他便感受不到職業的樂趣;當校長僅以“工具”的方式存在時,他既無法真正體驗到管理的價值,也不可能進入教師職業的高階生命境界。
“服務”是基于兩個主體之間平等的假定,但現在的事實是學校和政府之間不是平等的。政府要學校怎么樣,學校就得怎么樣,這樣談不上真正的“放管服”。所以,擺正位置、端正角色是前提。而這僅僅依靠行政部門的“自覺”顯然是不夠的,當前最關鍵的是要讓教育評價相對獨立出來,通過強化“第三方評估”的作用,讓政府和學校之間建立依法辦學的關系,而不是單一的行政管理關系,讓學校成為相對獨立的法人。政府部門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的論述“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保障學校自主設立內設機構,依法依規實施教育教學活動、聘用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管理使用學校經費等”,盡快轉變管理方式,減少過多過細過繁的過程控制,還學校辦學自主權。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師范學院江西教育評估院)
責任編輯: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