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政策與招標企業的發展密切相關,政府出臺的關于招標代理行業的公共政策直接影響招標企業的發展方向,關聯行業的公共政策會對招標企業的發展產生間接影響。行業立法政策和中央與地方的行政政策對招標企業的影響十分明顯。
關鍵詞:公共政策:招標代理企業:發展
政府出臺的公共政策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招標代理行業的公共政策直接影響招標行業發展的方向,同時,相關的公共政策通過影響關聯行業,如房地產業、市政設施行業等的發展,對招標行業產生間接的影響。
一、公共政策引導招標企業起步
一般認為,我國招標公共政策引導招標企業起步始于20世紀80年代。《關于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爭的暫行規定》(1980年)提出“對一些適應承包的生產建設項目和經營項目,可以試行招標投標的辦法”。1985年,“中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成立,標志著我國招標代理行業起步發展。后來,區域性的招標代理機構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先后建立,計劃經濟時代的招標業務逐步展開。
顯然,這一時期是公共政策引導招標企業起步的階段,還不是真正的中介服務企業,而是隸屬于政府的一個機構。招標代理企業的數量不多,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提供程序化服務,服務范圍和內容有限,標書模式很強。
二、公共政策推動招標企業發展
隨著招標企業的不斷增多,規范與引導行業發展成為公共政策不可回避的責任。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的頒布標志著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制度得以確立。《建筑法》第19條指出,“建筑工程依法實行招標發包,對不適于招標發包的,可以直接發包”。兩年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投標法》實施,第13條明確“招標代理機構是依法設立,從事招標代理業務并提供相關服務的社會中介組織。”2002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26條確定,“公開招標應作為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隨后,政府主管部門、相關行業紛紛著手制定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的具體實施辦法。如,《標準施工招標文件( 2007版)》《民航專業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2010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2010版)》等,這些招標文件標準文本的推廣使得招投標企業有章可循。
為了規范招標投標活動,2012年《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頒布實施,第8條要求“國有資金占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應當公開招標”,這一要求無疑為招標行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第12條要求“招標代理機構應當擁有一定數量的取得招標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以及第13條明確,“招標代理機構在其資格許可和招標人委托的范圍內開展招標代理業務”,這進一步明晰了招標企業人員要求和業務合法性:第4條“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鐵道、水利、商務等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分工對有關招標投標活動實施監督”,以及第11條“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商務、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分工對招標代理機構依法實施監督管理”,明確了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與監督的職權。
在這一階段,國家公共政策確認了招標代理機構的法律地位,對招標行業的管理逐步規范化、法制化。公共政策對招標行業的關注和扶持力度加大,在公共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取得資質的招標企業日益增多,招標企業服務也日臻成熟。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統計,2013年我國工程招標企業有5731個。
三、公共政策優化招標企業環境
十八大以來,政府實行簡政放權,招標投標領域的公共政策做了四個方面的凋整:一是取消和下放招標代理機構資質認定,二是放開招標代理服務價格,三是推行電子招標投標,四是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如,2013年,國務院取消了對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質的認定和對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機構資格的審批(《關于取消和下發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2014年,相關部委有一系列政策凋整:一是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取消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質審批,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質將下放至地方:二是國家發改委對部分招標代理服務收費標準實行市場調節價(《關于放開部分建設工程項目服務收費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三是要求按照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方向建設運營交易平臺(《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建設運營的通知》);四是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申請不再由財政部和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接收(《關于做好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行政許可取消后相關政策銜接工作的通知》)。2015年,國務院和相關部委繼續凋整公共政策:一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全部取消了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代理資質(《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做好通信建設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二是進一步加大政府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采購的力度(《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三是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注冊資金的要求被取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修改(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的決定》)。
很明顯,這一時期,中央及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委先后出臺的系列公共政策,進一步規范了招投標市場,確保了政府行政監督方式的轉變,為招標企業的規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政策環境,進一步促進了招標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2018年全國工程招標代理機構共7717個,比2013年增長35%。
與此同時,公共政策調整完善和技術改進時代已經來臨。2013年頒布的《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對招標企業積極迎接互聯網、信息化、大數據時代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也為招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公共政策強化招標企業信息化建設,引導招標企業積極建立電子招標系統,有效提升服務質量和專業化層次、拓寬服務領域,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招標代理市場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結語
目前,全國工程招標企業近8000家,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機遇,也面對挑戰。公共政策對招標企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招標行業期待健全完善的公共政策,引導招標企業朝著健康有序、專業高效的方向不斷前進,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做出行業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實施條例[A].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A].
[3]劉宗慶,曹玉書,郝偉偉,公共政策對我國招標代理服務業發展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6(11):84-93.
[4]付建華,招標代理機構監管問題探討[J].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2006(6):46-48.
[5]中國招標投標協會.招標采購代理規范[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6]陶昱曉.招標代理機構在建設工程招投標中的作用[J].環球市場,2016(3):219-219.
[7]王克功.建設工程招標代理機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探討_J].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2013(5):33-35.
作者簡介:
李忠勇,湖南創迪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湖南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