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妍
摘要:隨著現(xiàn)代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水平不斷提高,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會喜歡旅游。本文通過對中西方旅游的對比,來研究中西方人,在旅游的文化觀念上的不同之處。
關鍵詞:旅游文化;中外對比;心理
1.飲食文化觀
飲食是旅游要素中的第一位,無論是中國游客還是外國游客都對飲食持有獨特的旅游文化觀。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來自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即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中國游客以飲食“味覺”為第一要素,真正的健康因素常常被無意間忽視了,西方游客則以“健康”為飲食第一要素,即使沒有很好的味道也能大快朵頤。外國游客對中國的飲食在短期內(nèi)都會津津樂道贊不絕口,然而時間稍長就會開始抱怨中國食物。外國游客認為在哪吃有時比吃什么更重要,因此比較喜歡呆在有私人空間和安靜的環(huán)境如包房里用餐。他們講究健康飲食,喜愛清淡口味,多水煮菜。他們不太擅長使用筷子但總想嘗試一下中國的筷子文化,于是也常常會要求筷子叉子都上桌。中國游客的飲食文化觀往往和酒有關,中國游客旅游中往往對吃的環(huán)境不太講究,主要在乎吃什么,每到異地旅游常常更關心當?shù)赜泻翁厣臇|西吃,有時甚至超過了對看什么的關心。中國的游客大多忽視飲食觀的健康性,高油高鹽的食物產(chǎn)生的健康和食品安全等問題。飲食中的中西旅游文化觀有著非常不同的風格,并形成了該文化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xiàn)出人的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的社會特性。其次在飲食的方式上二者也不同。盡管在旅游過程中眾位游客都會圍桌而食,但中國游客是以集體合作的方式進行情感交流,而外國游客則是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突出了其崇尚個性和自我的態(tài)度。
2.游覽文化觀
2.1欣賞角度
一般而言,外國游客來華旅游時比較喜愛我國的文化古跡、山水風光和民俗風情等。他們游覽時比較注重多層次和深層次的了解。對于文化古跡和民俗風情等人文景觀外國游客一般感興趣的是其文化象征意義和歷史淵源對其審美情趣的影響力。對于山水風光則比較注重對其親身體驗的感知。外國游客來華旅游時往往對具體旅游目的地的選擇也比較有特點,他們會舉家或夫妻一起選擇去游覽國際化程度較高和歷史文化或民族文化較突出的地方。
由于中國游客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較外國游客深的多,因此在游覽時往往把歷史、文化、詩詞、典故等結(jié)合起來全方位進行欣賞,使自己置身于其中成為一部分,并且喜愛使用對比、聯(lián)想、夸張等手法來提高自己的旅游興趣和感受。中國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較多元化,傾向于發(fā)展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對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具有偏好。中外游客旅游欣賞角度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審美觀的差異性。外國游客的審美觀受其個體思想的影響,崇尚個體思維,而中國游客則主張“天人合一”,重個人感受和“心領神會”,所以中西旅游審美文化的差異就是“重人”和“重物”美學思想的差異。
2.2游覽方式
外國游客來華游覽的方式因人因地而有所不同,選擇主要游覽中國經(jīng)濟較發(fā)達和開放性較成熟的大城市時,一般游覽方式上喜歡選擇單獨散客成團或自由行,這樣比較自由和輕松,外國游客在游覽時往往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不太愿意和他人分享旅游體會。中國的游客主要是團隊旅游方式,在游覽過程中,中國游客比較喜愛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與人分享,在景點拍照時中國游客常常希望自己的照片中不僅有景點,更要有他人,這樣就顯得更有真實性和社會性中外游客在游覽中體現(xiàn)的不同旅游文化觀其主要原因在于旅游動機的不同,中國游客選擇游覽的目的是放飛心情且從游覽中獲得樂趣、增長見識和深化友情,因此他們的旅游歸屬感很強烈,即使經(jīng)常早出晚歸身心疲憊卻樂此不疲。外國游客來華游覽是為了度假以及體驗中國文化歷史和社會民俗,他們總是處在一種中國主流文化之外,即使有濃厚的興趣,也總感覺自己很難真正理解和融入到所游覽的旅游文化和社會中。
2.3服務標準
外國游客評判自然景觀的標準是純自然的才是美麗的,而中國游客判斷的標準除此外還包括名氣,如與之有關的著名詩詞。外國游客對中國的自然景觀文化則缺乏了解,他們不了解山水詩的寫作背景和語言特點,無法飽享我國詩景相容的山水美景。中外游客對于人文景觀的評判標準也有所不同。外國游客喜愛參觀和享受博物館、古建筑遺跡等人文景觀,對其的評判標準是年代越古老、保存越完好則越有價值。中國游客對人文景觀中的名人故居評價較高,對博物館等以歷史文物為主的景點評價較一般,除非展出的文物與某些著名歷史事件和人物有關。因此外國游客對人文景觀的評價是基于其自身的旅游文化價值而言的,中國游客對人文景觀的評價是以依附在人文景觀上面的歷史作為對象的。此外中外游客對于旅游文化中特殊主體導游的評判標準也有所區(qū)別。外國游客對涉外導游的評價標準首先是其旅游文化知識是否全面,其次為語言能力是否優(yōu)秀。中國游客對導游的評價首先是考慮其態(tài)度是否熱情,服務是否周到,然后是知識和講解水平以及幽默風趣等個人性格。中外游客對導游的評判標準總體上是相近的,只是在重點上有先后的不同。
3.購物文化觀
外國游客來華旅游時往往會購物。他們主要是購買含有歷史意義和紀念意義的書籍、景點小冊子、工藝品等,有經(jīng)濟實力的客人會適時購買大件的物件如屏風、奇石以及文物仿制品如兵馬俑、漆木家具等。他們也反感在購物上面耽擱太多的時間,一方面是行程安排較緊,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參觀的景點,另一方面這也和他們的購物習慣有關,即看了就買,買完后就馬上走,另外他們的大宗購物一般是為了自己,為親朋好友買的物品都不會很貴重。中國游客的旅游購物欲望較強,購買的商品既有工藝品也有實用品。喜愛購買的旅游商品一般有民族服裝、土特產(chǎn)品,此外藥材和食品等吃的東西也較多。中國游客旅游購物時喜歡砍價,對旅游商品不停地比較,即使最后是空手而歸。中國游客購物的主要目的是送人,一般把檔次高的物品送人,普通的旅游物品留給自己。中外游客在旅游購物中所體現(xiàn)的不同文化觀其主要原因是彼此社會差異性。中外游客在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有著許多不同,其旅游價值觀、審美情趣、道德情感和思維方式等方面都是影響其旅游購物的因素,也是組成其旅游文化內(nèi)容的核心部分之一。
4.總結(jié)
通過對比研究可以看出,中外游客的旅游文化觀在旅游各要素方面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為了推動我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一方面我國的旅游行業(yè)和管理部門要不斷改進旅游配套政策以適應外國游客的旅游文化觀,提高游客體驗感;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旅游文化的深度建設,不斷挖掘我國旅游文化的內(nèi)涵,營造培育旅游文化的氛圍,建立起一套既適應全球旅游又具有中國特色的旅游文化體系。并且也要提高對惡性旅游的打擊力度。
參考文獻:
[1]陳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8. 182-183.
[2]周湘萍.中西飲食文化差異與中餐菜單的英譯[J].北方論叢,2017.
[3]劉睿.基于旅游者角度的中美文化價值觀差異研究[J].旅 游 科 學, 2019,(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