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利軍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語文資源來引導學生投身語文實踐,培養語文能力,促進主動發展。因此語文教師應在“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這一大語文觀的指導下,設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的開放性作業,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得到“六大解放”,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本文試從形式開放、內容開放、要求開放、評價開放等方面闡述如何讓語文作業設計更具開放性。
關鍵詞:語文;作業設計;開放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5-0022-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語文資源來引導學生投身語文實踐,培養語文能力,促進主動發展。因此語文教師應在“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這一大語文觀的指導下,設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的開放性作業,實實在在地讓學生得到“六大解放”,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語文作業設計的開放性可以從形式開放、內容開放、要求開放、評價開放等方面去探索和實踐。
1.形式開放,激發興趣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實踐型作業,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在教學《養花》一課后,布置了這樣一道題:在父母的指導下種植一盆綠植或花卉,觀察它發芽、長葉、開花的生長過程,觀察它在不同季節、天氣中的不同情況,并要求學生把種植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在日記中一一記錄下來。完成這項作業時學生筆下流淌的必然是親身實踐中的真情實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應該想方設法多給學生創造語文實踐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實踐熱情,讓他們用辛勤的汗水來澆灌出語文學習的創造之花。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善于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捕捉時機,依據教材特點,設計形式生動,活潑有趣的作業,始終讓學生保持一種新鮮感,樂在其中,比如,調查訪問、觀察體驗、作畫編報、摘錄剪輯、演講說唱等。這樣的作業一定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
2.內容開放,拓展視野
語文作業設計的內容要注重課內與課外的聯系,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例如,教學《春聯》一課前,我在預習作業中安排了以下內容:一是搜集、摘抄、誦讀家里、鄰居家的春聯,二是搜集與春聯由來相關的各項資料。課堂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交流賞析,學生們興致盎然,在分享各自的預習成果中積累了不少關于春聯的知識。教完這一課后我又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讓學生自己嘗試創作一幅春聯,并用鋼筆或毛筆按照春聯的格式寫下來,班級將召開春聯誦讀展示主題活動。學生們興致勃勃,認真創作,不少春聯作品讓大家嘖嘖贊嘆。這樣的語文作業,既來自課本,又源于生活,其內容的開放性,不但讓學生充滿了創造的熱情與活力,更有效地拓展了他們的知識視野。
3.要求開放,培養能力
一個班里學生的語文水平總是參差不齊的,教師設計作業時也應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適合不同基礎學生需要的多層次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使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飽,后進生吃得消。這樣的作業具有開放性的要求,能有效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作業的整體效果,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學習鄭振鐸的《燕子》一文后,我設計了這樣的拓展性作業:一是搜集并摘抄有關春天的成語、諺語、古詩、片段等;二是背誦一兩首課外搜集的描寫春天的詩歌;三是選擇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吟春、頌春,如唱歌、朗誦、繪畫等。學生可以自己的學習能力自主選擇其中的一項或多項作業題去完成。這樣的作業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異,三項作業要求的難度逐步提升。在這樣開放多樣的作業中,學生們自主選擇,積極參與,不僅豐富了春天的知識,又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展示,語文綜合能力得以提升。
4.評價開放,激勵成長
作業評價的開放性首先體現在因題而異。如對于一些難度低容量小的作業,可采用學生自批和同桌互批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例如,對于朗讀、抄寫、默寫等內容簡單、評價難度較低的題目,教師可在學生自查的基礎上再安排同桌之間互查,教師再根據抽查情況進行有重點地評講。這樣的評價方式,不但培養了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作業質量的提高。當然,對于一些靈活性較強和涉及重點難點的作業,教師最好要采用精批和面批的方式。如批閱作文中,教師對班級中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尤其要進行面批。在面批時,教師在細心指導的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作業評價的開放性還體現在因人而異。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應當自覺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注重體現個性化。在平時的課堂作業批改中,如果發現學生有了點滴的進步,教師就可在打上等級的同時加上“星”、“大拇指”、“笑臉”等特殊的鼓勵符號,也可以在習作批改中用針對性、激勵性的評語達到引導、啟發、解惑、激勵等目的。
實踐證明,開放性的作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設計開放性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求知空間,讓他們在完成開放性作業的過程中更好地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干、學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