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梅
生物是高中階段基礎性的學科,生物課程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提高,但是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僅僅將教材上的內容和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滿足不了新課改環境下的教學要求;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課程理念逐漸體現出來,高中生物教學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所以高中生物教學老師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提升課堂的有效性上面,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吸收教學內容,在生物學習中獲取更大的進步,積累更多的知識。
1.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主要是指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種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教學場景,從而使學生被教學情境所吸引。通常來講,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因此,教師為了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可以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創設教學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一定要和教學內容具有緊密的聯系,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有效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這一節內容時,我在授課時并沒有直接就開始進行知識的講解,而是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開始了解這一節的教學內容,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一定見到過這樣一些現象,水果存放的時間久了,味道就沒有那么甜了;蘿卜存放的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空心的;大蒜存放的時間久了,重量就會變輕;把手伸進潮濕的種子堆里,會覺得有燙手的感覺……你們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嗎?”由于這些現象都是學生日常接觸的,所以學生都很好奇這些現象中到底包含了哪些生物知識,就這樣,使學生對學習這一節的熱情十分高漲,而教學過程也非常順利。可見,創設教學情境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極有幫助的。
2.靈活運用微課教學
顧名思義,微課就是一種微型的,內容較少的教學課程,其核心內容就是利用教學視頻的方式呈現出碎片化的教學內容,微課的設計與應用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學時間短、容量小、針對性強,在微課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抓住每節課前幾分鐘的“黃金時間”進行有效教學,砍去冗長的前奏,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教學。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微課教學的時長通常不應超過10分鐘,所以教師在設計微課時一定要直入主題,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知識用最短的時間闡述清楚,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間段內完成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細胞的增殖》這一節內容中,細胞的增殖過程是這節課的重點內容,為了能夠將動態的細胞增殖過程更好地展示出來,我設計了一個幾分鐘的微課視頻。在設計微課時,我利用互聯網資源找到了一段演示過程十分清晰的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視頻,同時,我在這段視頻中加入了我的文字講解,通過這樣一段微課視頻,學生十分直觀地了解了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以及各個時期的染色體的行為和數目的變化,這樣一來,比較輕松地引領學生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為了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途徑。
3.充分重視生物實驗
生物是一門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讓提高學生的分數,而是讓學生掌握一種研究生物規律的方法,而生物實驗就是其中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通過生物實驗,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生物素養。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做好基礎性的生物實驗。此外,在進行生物實驗時,為了避免使生物實驗流于形式,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我引導學生進行了“探究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的實驗,通過比較自來水、緩沖液(比如Na2HPO4、K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時,能使pH的變化減弱)和生物材料再加入酸后的pH的變化,來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在實驗之后,經過學生認真的思考,最終得出了十分全面的結果。而通過這樣一個實驗,能使學生在實驗中進行思考,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可見,教師一定要重視生物實驗,這對于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是十分重要的。
4.有效組織實踐活動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應用,這樣一來,也可以有效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從而使高中生物的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例如,在教學《光合作用》這一節內容時,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對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同時,我對課堂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拓展,讓學生對生態環境的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我以此為基礎,組織學生進行了保護環境,種植綠色植物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種植樹木,將所學的生物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可見,構建高中生物高效課堂,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在目前探索高效課堂的大環境下,在學校教育中如何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是永恒的話題,同時也是作為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只有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環境,努力尋找更多、更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使每位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鄒建娟.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思考[J].教書育人,2018(35):75-76.
[2]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思考[J]. 安會.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