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維簡費由來已久,是國家針對礦業生產企業所制定的專項技術更新與改造資金,提取部分源自生產成本,主要用途為簡單再生產所支出的資金。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特定經濟政策下的產物需要與時俱進,進一步明確開支范圍和提取標準,改變核算方式存在的弊端,確保維簡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本文以此為視角,闡述了維簡費存在的戰略意義,重點探究金屬礦業公司計提維簡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供參考。
關鍵詞:維簡費;計提;外包;金屬礦山
基于礦業企業自身的特有屬性,為了確保礦山能夠正常運轉和生產,維簡費計提應運而生。礦山采場、礦井在開采過程中,勢必會深部延伸或向外圍擴展,用以彌補開采所耗竭的儲量。維簡費的出現能夠確保礦業企業在開辟新的作業場所進程中,實現正常既定生產運作的目標。
一、淺析維簡費產生的歷程
20世紀50年代,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礦業企業的戰略地位尤為突出,具有難以復制的國投屬性。其中,企業更新改造資金以及計提的利潤全都由國家撥付和統管。隨著礦業公司設備更新速度的加快,資金需求量問題逐漸暴露,單純依靠國家財力貼補顯然是行不通的。為此在60年代中期,維簡費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廣泛應用。之后,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制定和頒布辦法條例,在官方文件中具體闡述了維簡費的概念、內容和內涵,指出了維簡費計提的具體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為當時冶金、林業、煤炭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指明了方向。然而受早期計劃經濟管理體制的制約,企業缺乏自主權的同時,單純重視產值、產量,而且企業獲取利潤要無條件上繳。基于此,維簡費作為企業可以自由支配掌握的資金,成為保障企業利益的屏障。
二、對目前關于維簡費法規的研究
首先,2004年財政部統籌印發《關于規范煤礦維簡費管理問題的若干規定》,其中明確指出煤炭企業提取煤礦維簡費可以白行安排,但需要按規定標準執行。維簡費提取和使用要確保專項核算、專款專用,同時恪守量人為出和先提后用的模式。此外年度結余資金可以在下年度采取結轉的方式使用。而維簡費的使用范圍覆蓋了小型礦井的改造聯合工程、礦井新技術的推廣、煤礦搬遷賠償、“三廢”治理支出、礦區生產補充勘探、購置改造固定資產、礦井技術改造與開拓延深工程,旨在為促進礦業公司穩定和安全生產提供核心保障:其次,財政部在同年又下發了調整礦山企業維簡費提取標準的通知。尤其礦山維簡費標準均到了提升,其中國有企業標準為18元/噸,而小型企業則自行控制在15~18元/噸的范圍之間內。而且維簡費全必須要注入生產成本。維簡費提取標準得到確認之后,就不能夠隨意改動,并在主管稅務機關備案;最后,2011年國家稅務總局頒布了新的有關扣除問題的公告。指出了收益性支出的安全生產費用要在稅前扣除。而作為資本性支出的資產成本同樣在稅前扣除。預提的維簡費不可以采取稅前方式扣除。在公告實施前維簡費和安全生產費用要按上述規定處理。計入相關資產成本的資產投資將作為2011年度應納稅,按照攤銷年限從次月開始在稅前扣除。
三、金屬礦業公司計提維簡費與否的分析
(一)經濟體制的改變
經上所述,維簡費屬于20世紀計劃經濟體制的必然產物,鑒于當時的社會經濟水平和制度約束,與目前市場經濟環境、管理手段和技術作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尤其是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礦業公司都采用了會計準則制度,對于相關資產以及使用壽命都做出了細致的分析。謹慎的預算管理,使得企業在新設備的投入、設備更新開拓改造方面都可以白行化解,白留資金方式優勢逐漸喪失。
(二)避免企業粉飾會計報表
大多數礦業企業均采取外包模式開展工作,其中施工承包方基本白備了所需的各項設備,設備更新改造與委托方不發生任何關系。為此資金壓力大大降低。其次,采礦費基本包括了采礦設備成本,假如繼續提取維簡費,勢必會造成設備折舊費用重復。最后,一些礦業金屬公司多采取外包方式,使得礦山用設備比較少,一旦繼續提取維簡費,勢必會導致使用量很小或無法使用狀況jL現,進而引發一系列矛盾的出現。針對企業盈利好壞的區別,在維簡費使用方面要做好針對性應對,確保會計報表真實可靠,避免企業出現粉飾會計報表的情形。
(三)相關法規對金屬礦山無明確規定
根據關于維簡費法規研究得知,結合《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以及《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上述法規對于金屬礦山計提維檢費沒有嚴格的約束和要求,且并未采取強制執行的方式,使用范圍相對空泛。
(四)相關政策和法規日益完善
目前,政策和法規日益完善,財政、稅務、審計機關十分健全,一旦監督過程出現背離,將會令其限期整改,并按照行政法規以及有關法律予以處罰。尤其是煤炭行業管理的規范,在《企業會計準則》的保障下,維簡費支出攤銷更加合理,既包括資本性支出,又包括收益性支出,維簡費耗費十分清晰明了。
綜上所述,在當前經濟情況下,為了保證金屬礦業企業資產價值的公允性,需要盡快調整維簡費用統一模式保準,進一步明確維簡費用的使用范圍,綜合考慮生產實際情況,避免出現資本性支出交集,采用合理性、合規性的維簡費辦法,避免出現一刀切式弊端。此外針對新時代背景下的礦山企業而言,計提維簡費可以忽略不計,甚至沒有實施的必要。
參考文獻:
[1]張錦河,朱學義.煤礦維簡費核算的新焦點[J].煤炭經濟研究,2009(1):63-66+69.
[2]胡志剛.對礦山維簡費的會計處理建議[J].冶金財會,2010.
[3]郭敏.礦山企業維簡費的會計核素及稅務處理[J].冶金財會,2011.
[4]耿營擴.淺談煤炭企業維簡費及安全生產費用稅前扣除[J].企業導報.2011.
作者簡介:
王德生,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山東分所,山東濰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