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隨著新課程實踐的不斷深入,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就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所面臨的困惑及解決的辦法,談談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新課程;思想政治教學;方法
引言:
高中政治是一個規(guī)范學生思想行為、提升學生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平臺。但由于思想政治課理論性過強、人文素養(yǎng)要求過于抽象,同時高中政治的一些理論觀點與現(xiàn)實存有一定距離與矛盾,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探討多元的教學思想與方法,避免簡單的說教[1]。
一、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
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jīng)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jīng)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jīng)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guī)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diào)查等。
二、利用現(xiàn)代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大的學習動力、學習源泉,而要想真正的加強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就必須從源頭上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確保學生的學習是基于興趣,才能夠更好的保障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的效果。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氛圍是一個客觀的因素,看不見、摸不著,但又能夠實實在在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高中政治教師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夠更好的帶領學生進入到良好的學習模式當中,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第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高中生還不能夠完全理智的對待學習,其感性往往控制著內(nèi)在的動力,正是因為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必須積極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比如說多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等等,這樣才能夠獲得學生的支持,從而以師生關系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系統(tǒng)性較強的學科,它通過抽象的觀點、深刻的道理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道德規(guī)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學好政治,難度較大。對教師來說,上好一堂政治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高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等能力是相當關鍵的。因而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課程在內(nèi)容上大為更新,增加了許多反映社會經(jīng)濟文化科技新進展、時代性較強的新內(nèi)容,要求教師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現(xiàn)代教學要求,同時還要求教師要掌握體現(xiàn)時代性特征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并運用于教學過程之中。在現(xiàn)代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出教學的開放性,把一些抽象的理論講解得較為生動透徹。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注重情境式教學
實現(xiàn)知識,能力,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選取的教學情境不能僅僅承載教材知識,更能打動學生,能夠讓情境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例如,可以選取汶川地震過程中被壓在廢墟下的母親給孩子喂奶的故事與喂奶女警察事跡聯(lián)系起來,可以設計政府、政黨的問題。教學情境的選取能夠讓學生的“喜、怒、哀、樂”油然而生,讓課堂時而變成一泓涓涓溪水,時而變成夕陽西下的滾滾江河,讓課堂不再寧靜。
三、注重學生參與
在課堂上設置多個平臺讓學生展示自我,張揚個性。讓學生去說,把言論自由還給學生,讓學生敢講敢問。做為老師,尤其在課堂上,為了使課順利進行下去,牽引著學生一步一步向下走,不會巨石攔路,不會有河流阻行,當然更不會有猛虎出入。一節(jié)順而又順的“好課”上完。讓學生用眼睛看,去找出自己的困惑點,讓他們?nèi)バ蕾p發(fā)言好的學生,讓他們明辨是非,快樂成長。
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就是與教師的距離,學生信任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信任教師,一個愛老師的學生必定是愛知識的。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課堂上要做到“不慍不火”,多鼓勵,少譴責,要體現(xiàn)對學生的關愛。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chuàng)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學習的源頭。教學的重點不僅僅在于“釋疑”,更重要的是“設置疑點”,在《政治生活》教學過程中,注重“問題教學法”,將問題與情境柔和起來,引導學生思考以解決認識誤區(qū)。
四、利用寓言與典故進行教學
思想政治課的許多觀點深奧抽象,而寓言典故則具有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在剖析觀點時,適當?shù)匾靡恍┰⒀缘涔剩苁箍菰锏膬?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樂。例如,用“拔苗助長”的寓言說明客觀規(guī)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用“塞翁失馬”的典故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原理;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唇亡齒寒”說明普遍聯(lián)系的原理;用“荊人襲宋”說明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餅”說明量變和質變辨證關系原理等等,這樣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尊重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前提下,還從社會生活和文字資料中搜集授課的素材,注意積累。把積累到的材料分類分條標號記載,并裝檔存放,建立“教學資料檔案”,需要時從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資料,逐步使教學做到有理、有據(jù)、有趣,使學生對政治課愿學、樂學。
五、結語
總之,思想政治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比如教學與評價的關系,課內(nèi)與課外的關系,課標與教材、教輔資料的關系,教案與課堂教學、教后反思的關系等。隨著課改的深入,出現(xiàn)的問題還會更多,需要我們?nèi)フJ識、去思考、去解決。我們必須有高度的事業(yè)心、責任感,既熱情傾注,又冷靜面對;既大膽前行,又穩(wěn)妥探求,在教學實踐中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不斷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探索和反思,從實踐中反思摸索和總結解決的對策以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率,保證學生素質的提高及發(fā)展[2]。
參考文獻:
[1]席玲玲. 高中政治教學芻議[J].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旬刊, 2013(2):227-227.
[2]郜國才. 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芻議[J]. 都市家教月刊, 2011(1):24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