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睿
摘要:黨的十九大描繪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創造美好生活,切實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新的命題。、
關鍵詞:勞動、新時代、美好生活、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2年11月29日提出“中國夢”的新命題。并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并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筆者認為,要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基礎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依靠全國人民的勞動去創造。
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勞動去創造,習總書記指出“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勞動即生活,勞動創造的過程也是幸福生活的過程,怎樣對待勞動,怎樣勞動是現實生活的基本問題,也體現著什么樣的價值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伴隨著計劃經濟的退場和市場經濟的出場,對于勞動的態度,也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觀點,甚至有一些勞動觀念淡薄、勞動價值取向錯位的情況。這無疑將沖擊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和人民的勞動獲得感幸福感。筆者認為,創造新時代美好生活,依舊需要弘揚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塑造引導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勞動思想。
一、勞動讓通過人改變自然獲得幸福感
馬克思的《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一次提出了“勞動創造了美好生活”的著名論斷,這里的勞動,主要是指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物質生產活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進一步闡明了勞動過程對人與自然關系影響的決定性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組成了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
二、以勞動光榮引領社會風尚
中華民族是一直是勤勞的民族,上下5000年,炎黃子孫們依靠自己的勞動創造和積累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新中國建立后,勞動光榮也一直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主旋律,新時代要大力弘揚“勞動光榮”的價值導向,進一步引領尊重勞動創造的社會風尚。 正如習總書記提出的,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讓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成為鏗鏘的時代強音,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
隨著知識經濟、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創新勞動、創業勞動、知識勞動、等新的勞動形式不斷涌現,特別是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概念的提出,以創新和知識為特征的勞動創造,正在為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習總書記指出,“全社會都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在恰當的時候對這一勞動形式的轉變做出了注解。
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制下,在新時代的美好生活中,不僅要尊重自己的勞動,更要尊重他人的勞動,以勞動平等增進不同職業、 不同崗位之間的互敬互重,塑造新時代的平等精神和社會風尚。才能“使人民在在勞動創造中體驗更多的成就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敬重勞動,塑造風清氣正的從業環境
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實現,只能靠辛勤、合法、誠實的勞動。作為新時代的勞動者,必須摒棄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錯誤思想。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需要堅持匠心精神,堅持對從事職業的敬畏和尊重,不斷發掘內在規律,細化完善工作方法和流程。堅持“術業有專攻”,用專業的態度去做專業的事情,用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才能獲得更好的勞動回報,更好地實現勞動幸福。
敬重勞動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義利觀”,堅決反對和抵制唯利是圖,不講職業道德的丑惡行徑。對于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來說,都應該保有自己的職業道德,不唯利是圖,不心浮氣躁,不鉆法律的空子,努力塑造新時代風清氣正的從業環境。
四、新時代的美好生活是依靠勞動創造的美好生活
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一切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是社會財富和價值創造的源泉。同樣,新時代美好生活要靠辛勤勞動來創造。習總書記指出,“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
勞動即生活,勞動創造的過程也是幸福生活的過程。對于勞動的態度,在另一個層面上也折射出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過程中,用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的的勞動價值觀,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去熱愛勞動,正確勞動,體會勞動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五、勞動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和保障
勞動者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力軍,而“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勞動創造,需要廣大的勞動者認真學習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方針,高度統一思想,自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適應新的常態,展現新的作為”。緊跟時代潮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勞動競賽,發揮一線職工主體作用;圍繞實施驅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國創造 2025》,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要踴躍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洪流,為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作出新貢獻。
六、結語:
回望改革開放40 多年歷程,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揭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改善民生、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眾自身奮斗的目標。創造今天美好生活的,是億萬人民勤勞智慧的雙手,是上上下下苦干實干的精神。沒有億萬人民的胼手胝足、日耕夜作,就不會有今日中國的巨變。在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的當下,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億萬勞動者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創造性。砥礪前行,方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每個人心中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136.
[3] 習近平.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一八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