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對財務工作帶來了很多的變革,企業對財務人員的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本文從企業對新時代的財務人才需求出發,探討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趨勢以及高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一、概述
依托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互聯網+時代給企業財務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互聯網+推動了會計工作的升級和職能的轉型,新科技讓傳統的會計工作性質從靜態的財務會計工作轉變到動態的管理會計工作模式,這是順應時代的變遷,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互聯網+時代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趨勢
“互聯網+”時代下,業務財務高度融合,信息一體化,自動化,智能化,財務共享模式逐步興起并發展。在財務管理新發展趨勢下,財務人員具備的專業性,技能綜合性要求更高。因此,企業對初級、中級、高級的財務人員的知識體系、能力素質的要求可以總結如下。
初級財務人員要求掌握的知識體系主要圍繞著五件事的處理,即票、賬、表、錢、稅,而對其能力素質則要求能應用財務軟件和工具,有職業道德和操守,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等。
中級財務人員的知識體系主要是財務知識體系的構建及運營管理、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等知識。能力素質上對團隊管理方面提出了要求,他們應該具有團隊協作的協調能力,同時處理沖突和人才管理也要相應提升。
高級財務人才則對企業管理知識和擴展性知識提出了高要求。新時代環境下,這些高級財務人才不僅要清晰把脈企業的戰略規劃未來創新、企業內部的價值與資源管理,同時他們也要對并購重組風險、戰略成本和稅務管理及全球的宏觀經濟、技術趨勢、營銷創新了如指掌。除了以上知識面以外,還要求具有戰略的遠見、創新的未來、全局的格局、寬廣的視野以及容人、識人的胸懷。
三、高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針對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新需求的分析,高校培養的復合型財務人才的特點已經非常明確,他們不僅要有過硬的基本功,那就是對財會相關理論和實務操作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還要有資本運作和會計管理知識的豐富儲備,最后應對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他們要在IT技術方面有熟練操作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問題時能從容不迫見招拆招。因此,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教育理念要升華,教育方式也要更側重實踐。
(一)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
首先,在“互聯網+”背景下,人才培養要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財務管理專業只有把會計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才能提升財務新人才的有效性。其次,財務人才的職業判斷能力和靈活的技能應變素質是判定工作能夠勝任的關鍵,要求其在崗位工作中,能夠具有多重信息分辨能力,并能在遇到各種未知的政策、突發事件等變數時能靈活分析,處理問題。同時,自我知識儲備更新能力在知識技術發展迅猛的當下也很重要,這樣才能適應會計行業發展政策和技術應用法規不斷變化的需要。最后,“互聯網+”時代金融人才的溝通與表達能力與業務發展中的能力應用有著明顯的相關性。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只有自我交流和交際能力得到應用才能滿足金融工作的需要。
“互聯網+”時代,隨著工作環境的不斷改變,財務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也要求具備良好的軟技能,因此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是趨勢所向。
(二)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
財務管理專業本身實踐性就很強,需要提供多樣的實踐平臺,開展大量的實踐活動使得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而“互聯網+”時代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了解信息技術,認識信息技術對財務工作的影響,并熟練應用新的信息技術來幫助解決財務問題,是時代對財務人才的新需求。因此,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新信息技術的認識和學習,鍛煉學生利用新信息技術處理財務工作的實踐能力。
(三)重點開展創新能力的教學
國家大力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互聯網+時代為大學生自主創新和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溫床。首先,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能有效地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互聯網+”時代的創業機會更多,這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氛圍。
財務管理知識是創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培養財務專業的學生創新創業,使其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創業實踐,這就對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提出更高要求,高校要有效提高學生技能,轉變思維,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四、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策略
高校是財務人才培養的基地,要想培養的學生與社會需求相符,高校必須準確理解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的具體需求,結合時代對專業人才的培養趨勢,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要有所改變,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腳步。
(一)適應企業需求,確定財務人才培養新目標
為了提高金融人才的培養質量,學校必須按照適應企業需要的原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計劃的關鍵是確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我們應參考和聽取企業財務人員的意見,了解他們對人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求,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以培養管理會計為主,強調財務人才綜合實力的提升,注重學生整合信息、分析數據以及邏輯思辨等方面能力的開發。
(二)結合時代背景,建立多元化課程新體系
首先,在財務專業的教學中,應盡量融入公司管理知識,努力構建包括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稅務管理與企業管理在內的財務知識體系。在“互聯網+”時代,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核心內容的課程體系也應與互聯網相結合,增加網絡安全、大數據分析等相關內容,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思維去分析、提取財務數據,使財務知識的學習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其次,在專業課講授中要融入思政類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能利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最后,課程體系中也要加入創新創業類課程,讓學生逐步建立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三)推進校企合作,設置實踐交流新平臺
“互聯網+”時代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目前,大多數高校的實踐教學沒有抓住根本,與企業所需要的實踐人才相去甚遠。因此,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對企業真實的會計信息系統和財務運作過程有深刻的了解。同時,我們可以把互聯網作為一個平臺,號召學校已參加工作的往屆畢業生與校內師生建立聯系,既可以把工作中的問題訴之老師,尋求解決方案,又可以提供一些實務處理供在校學生進行參考學習,實現社會化互動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為專業人才搭建源源不斷的流動平臺。
五、結語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企業對財務人員的知識和能力的需求有了新的變革,而高校作為培養財務人才的基地同樣面臨著改革。為了培養有互聯網思維、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財務人才,高校必須不斷創新和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適應新的時代需求。
參考文獻:
[1]田冠軍,石磊.“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職業素質探討[D].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2018.
[2]譚周潮.“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勝任能力與培養策略[D].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2018.
作者簡介:
文貝貝,成都東軟學院,四川成都。
課題項目: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類課題,項目名稱:“互聯網+’,時代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立項編號:17ZB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