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因此,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持續學習的動力,進而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研究,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來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確保小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給予廣大一線語文教師以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發學趣;情境;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持久、強勁的學習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來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通過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拓展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認真傾聽學生發言,善用激勵性評價等策略,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
一、創設豐富教學情境
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入教師所營造的學習氛圍中去思考問題,進而引起積極地學習情感反應,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構建性學習,這樣相比較單刀直入、枯燥單調的教學方式更受小學生的喜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地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如巧設疑問、講故事、做游戲等,促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激活,從而積極地學習和探究知識,進而使得語文課堂煥發新的生命活力,使得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例如,在學習《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通過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板書“賽跑”,并問學生:“你們知道關于賽跑的故事有哪些嗎?”學生紛紛說出《龜兔賽跑》、《后羿射日》等童話故事。我又問:“要是讓你挑選賽跑對手,你會和誰賽跑呢?”有的說同伴,有的說自行車,有的說自己。這時,我引入新課主題:和時間賽跑,并引導學生去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比賽的結果怎樣?誰贏了?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紛紛拿起書本閱讀了起來。這樣,我通過提出問題來創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了濃厚的探知欲望,激發了強烈的閱讀興趣。
二、拓展閱讀實踐活動
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積極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與課內閱讀教學主題相符的趣味閱讀活動,以彌補課內閱讀量不足的缺點,同時讓學生在豐富多彩、趣味十足的實踐活動中激發出更為濃厚的閱讀興趣,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提高,進而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升。
例如,在學習了《聽聽,秋的聲音》這首詩歌以后,我就組織學生開展了“詩朗誦比賽”。我讓學生自行挑選喜歡的寫景詩歌,也可以以《聽聽,秋的聲音》這首詩來參加比賽。這樣,學生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都積極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并反復練習而樂此不疲。在比賽完后,學生對詩歌產生了極大的學習興趣。這時,我鼓勵學生以景色為主題進行詩歌創作,這樣一來,使得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巧用先進教學媒體
每一個文字都是有“溫度”的,這個“溫度”不是我們以為的物理意義上的冷與暖,而是字里行間所傳遞出來的作者的或喜悅或悲傷的情感,而這些情感的深刻體悟對小學生而言卻存在難度,運用干巴巴的語言講述又很難讓學生心領神會。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將無聲的語言文字變成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一首首動聽的歌曲,一段段美好的故事,使得學生不僅能夠激發出對課文的閱讀興趣,而且還能夠與文本內容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深刻感受到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通過巧用多媒體技術來渲染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了一幅幅《秋天的雨景圖》,并搭配了音樂《雨的印記》,來讓學生欣賞秋天的雨景。邊欣賞圖片,我邊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見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誰來說一說呀?”學生紛紛積極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接著,我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去進一步感知作者筆下的秋雨的美景。這樣,我通過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導入新課,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并對課文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愛上了秋天的雨。
四、懂得傾聽學生發言
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掌握“講”的藝術,更要懂得“傾聽”學生的發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勇于表達已經成為了課堂的主導形式。尤其是語文的學習,它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答案,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重要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并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和觀點,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被認可、被重視,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表達觀點,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蜜蜂》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通過有效提問并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課上,學生閱讀了課文以后,我讓學生說一說法布爾聽說蜜蜂能辨認方向這件事以后都做了什么?這時,學生從書中找出了“為了證實......然后......我推測......”的描述。這時,我讓學生試著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來概括。當有學生落下了某一步驟時,我適時地加以提醒,從而幫助學生對法布爾的實驗步驟進行了全面概括。最后,我讓學生說一下想對法布爾說的話。這樣,我適時地提問來引導學生發言,并認真地傾聽學生的想法,使得語文課堂充滿了活力,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五、善于運用激勵性評價
清代學者顏元曾說:“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句話為我們解釋了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之大。小學生的好勝心和自尊心極強,且十分享受同伴羨慕的目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巧妙地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贊揚、激勵的方法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用“你真棒!”“想象力真豐富!”“說得真好!”等贊許的語言來表揚學生,從而促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萬眾矚目的榮耀感,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促使學生產生更加強勁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學習《望天門山》這首古詩時,我就通過激勵性地評價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學習了這首古詩以后,我問學生:“長江水把天門山沖擊撞開,形成“天門”,是真的嗎?”學生紛紛說不是真的,是夸張和想象。這時,我讓學生說一說讀詩的感受,并提筆畫一畫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這時,學生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畫出了天門山的巍峨高聳,長江水的浩蕩奔騰,兩岸青山的筆直相對,孤帆的乘風破浪。我對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詩的意境,并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進行了表揚和激勵,使得學生的創作熱情被激發了,從而爆發出了更加強勁的學習動力。
總而言之,“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快樂地投入學習中,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思維能力得到提高,進而打造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洪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興趣的途徑[J].考試周刊,2017(92).
[2]孫洪奇.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興趣教學法[J].中華少年,2017(30).
作者簡介:高小花,1988.09.16,女,甘肅·環縣,耿灣鄉道志希望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