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騰騰
摘要: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提問有效性,是重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體現。本文旨在針對如何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提問有效性的策略展開論述,提出了提升提問有效性的原則,以及為達到這一目的的具體方法,為達到提問有效性創造條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提問有效性,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有效的課堂提問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課和課堂教學效率都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對于學生來說,有助于調動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的積極性,能幫助學生自覺把課本知識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教師而言,可以優化教學環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呢?
(一)創設提問的互動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品德課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若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創造愉悅的情境,則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維。
例如在學習《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內容時,視頻展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周杰倫的《青花瓷》。學生在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時,,教師進行了適時的正面引導,讓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的特點,思考如何進行傳統文化的創新。
(二)結合時政材料,增強設問的趣味性
在授課時教師要注意結合實際,只有把理論放到具體的時政材料當中,學生才能通過對形象、生動、具體的材料,正確了解和把握理論所涵括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講《享受學習》的內容時,播放新聞《雪花男孩》進行導入。
“只想著走快點,到學校考試”圖片中的他穿著一件不太厚的棉衣,頭發上、睫毛上、衣服上,全凍起了冰花,臉蛋也凍得通紅。他筆直地站著,沒有哭,也沒有笑,盡管座位上同學們的笑聲已響徹整個教室。
教師提問:看了這則新聞,你有什么感想呢?你覺得能夠學習是一種享受還是一種痛苦,為什么?
課堂的實踐反映出學生能主動踴躍回答,熱情很高。究其原因,教師用熱門新聞作為提問的主題材料,學生有強烈的興趣,始終將注意力放在堂教學內容上,讓學生能夠有話說、說得透,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和開闊視野的形成。
(三)運用教學機智,掌控提問的有效時機
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把握住提問問題的有效時機,不僅能夠減少學生上課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還能夠時刻保持課堂的活躍氛圍。例如,講《增強生命的韌性》的內容時,考慮到學生對“挫折是把雙刃劍”這個知識點難以理解,預設了新聞小視頻——從腦癱患兒到北大碩士:單親媽媽用愛帶領兒子創造奇跡。
設問一:從這個故事中你想到什么?設問二:在人生的奮斗中,我們有時會陷入困境, 能夠脫險的秘訣是什么?設問三:從這個故事中,你有什么啟示?有趣的情境和系列設問,讓學生體會到人們對挫折的認識和態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感受和行為反應。可見,對于教學中的難點,把握提問問題的合理性和恰當時機,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巧用思維導圖啟發性設問
政治的內容比較枯燥,機械性的作業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而思維導圖的寫寫畫畫,能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在日常的課堂提問中,教師與學生應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制作思維導圖中,我會引導學生用剪貼、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等進行裝飾。這樣的記錄方式,學生覺得有意思,喜歡做。此方法,不僅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范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14):41.
[2]張海峽.淺談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法與途徑[J].學周刊,2017,34(34):82-83.
[3]羅清.淺談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法治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0):108.
[4] 羅全繼.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03).
[5] 于小露.有效的提問正確的引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