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潤明


摘要:英語的學習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歷程,小學英語的課堂更加發揮它的靈性,讓課堂靈動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使課堂真正迸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運用各種英語語言解決生活中的英語上的問題,讓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到英語就在自己身邊,體會到英語語言的魅力,同時增強他們的英語的語言意識和應用意識。
關鍵詞:精心預設 ? 師生互動 ? 情境創設 ? 親身體驗 ? 真情流露
“靈動”解釋為靈活機敏,靈動課堂從表層看即靈活機敏的課堂。但在教育名家的眼中認為靈動課堂是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課堂,讓每個孩子都充滿希望和夢想的課堂。“靈動課堂”不是一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或教學策略,而是在課堂上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地認識課堂,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整合教育觀。我們必須有較高的思想站位,徹底轉變教育理念,牢固樹立育人為先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我就是這樣關注靈動課堂的細節,大膽實踐,深入實施。
一、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預設,讓學習的內容“活”起來。
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素質教育體現靈活開放,尊重個體差異,倡導體驗參與,促進學生發展。我們提倡在設定教學前,教學目標、內容、知識傳授的深度和廣度既應以教材為主要依據,又應結合教師實際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思維水平、學習心理等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拓展內容。如六年級下冊unit 3的第一課時在教學前先讓學習復習 ?It has.../ It can…/ It’s from… ? ?It eats …/It lives…等句型,在家自學T: children,let’s play a game ,can you guess what animal is it?p :It’s the panda.了解熟悉的一些動物。讓孩子有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讓孩子在課堂中把學習的內容更加能活起來做好充奮的準備。例如:
二、關鍵要做到課堂師生與生生的靈動。
課上要尊重學生,解放學生的身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心智之燈“亮”起來,讓學生的思維“飛”起來,構建一個智慧、靈動的課堂勢在必行。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構建智慧、靈動的課堂教學,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多維高效呢?我想,我們與孩子一起營造的英語課堂應該是孕育教育智慧、充盈生命活力,洋溢生活氣息、促進智慧生成、呈現靈動色彩的課堂。
一)教育呼喚真實與有效。
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標和促進了學生內在的發展與全面發展,包括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我想,有效首先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效率應當是單位時間里所取得的成效總量。一節課四十分鐘,孩子們最基本的學習效果如何?效率高,自然是有效;反之,則是低效或是無效。但這只是有效的一個角度的理解。另一個角度,是不是應該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一節課達成目標的附加值大小,即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方法、習慣、態度等的激發、獲得或提高。附加值越高,自然越有效;反之,則也是低效或是無效。
[案例一]
1、PPT示幾個故事情景,讓生討論What are these stories about?;T—P ?P—P
2.lead in the story ,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 then teach the new words in the title
3.what a video and discus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Teach them to use the sentence Don’t …,Be …
4、let’s talk.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ay: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is Jiamin doing?
5.let’s read and judge.
7.read the dialogue again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8.read in group /together/ roles
又如在課堂創設故事情景來讓學生由衷感興趣,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語言的距離,真正地感覺英語語言的快樂。有了深切的感受,再來朗讀課文,就水到渠成了,學生自然把感情孕育到了讀中。這樣的課堂或許就是自然真實的課堂,是一種最自然最原始狀態下的課堂,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產生靈動的思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二)有效靈活的課堂追求簡單和實用
1.了解全體學生的認知——尋求學生“英語技能發展的共生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活動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奧蘇泊爾也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然后據此進行相應的教學安排。有效的教學要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 “生長”新知識。
[案例二]《I like the city very much》
師:今天老師先給大家描述一下我們廣州。(師繪聲繪色地講)
師:我想同學們聽了并不陌生,聽了廣州的介紹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和之前學習的農村生活的描述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
生:讓我想到了“我們的廣州生活如此美”。
生: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了替父母挑起擔子,減輕他們的負擔。
師:是啊,簡短的談話,勾起了學生對過去生活和現在的生活的比較,更加深情熱愛生活,學生對這一課的學習更加喜歡,自豪自己在廣州這座城市讀書。通過就知識的遷移對新課文內容掌握得更加得心應手。
2.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尋求學生“英語創造的發展點”。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這個學習情境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挑戰性的。課改以來,“創設情境”成為小學英語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案例三] 結合課堂情景學習重點句型
在教學課堂上,常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知道詞語要放在具體的句子里理解,造句要有上下文。很多時候的詞組教學我并沒有用中文解釋這個詞組的意思,但學生們根據上下文都理解了,都聽懂了我的句子。學生們紛紛站起來造句,這時,有一個男生舉手,指著他的同桌說:I am worried about her. Look! She is crying.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全班同學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同桌身上,我立刻走過去詢問那名女生:What’s the matter? 正好這個句型是本單元另一個重點句型,那名女生停止了哭泣, 正在用手指她后面的一位男生,旁邊有一名英語特棒的學生答道:“He took her book.”,后面那名男生很不好意思地將書還了過來,還說了聲Sorry。馬上同學們也理解了“What’s the matter?”的意思和在什么場合下使用。比如,學習動詞時往往能夠抓住這樣一個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培養創造思維的機會,引導學生造句進行語言表達。母語教學中就往往少不了造句,造句不單單是一個理解與運用的問題,更能看出一個立意與境界的高低。我們就是這樣調動多種感官,創造說話氛圍,讓學生樂于表達,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由此展開教學,使英語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調動學生多感官投入學習,發展學生英語的創新潛能。
三、互動的課堂講求對話和共享
《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是英語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為基礎,不斷引導,步步為營,在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像歡快的音符,譜寫出非常美妙的音樂。
[案例四]
T: Hello, how are you ?
S: I’m fine, thank you , Miss Zhu.
T: Oh! I have some fruits.
S1: Hello! Do you have apples?
T: Yes , I do.
S1: Do you like apples?
T: ?Yes , I do..
S1: Anything else?
T: Some bananas ,too. Do you like them?
S: No, I don’t . I like pears. Do you have pears?
T: No, I don’t. But I have some peaches.
……
案例分析:這是我放在一節課開頭的師生對話,讓學生同老師交朋友,鼓勵學生積極地運用已經學過的句子向老師提問。學生敢于向教師提問,說明課堂上師生間的活動是平等的;學生敢于自己提問,就說明他們已經能夠運用所學的句子。比如,有幾個小朋友會問我:, 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等一些課堂上我常用的句子,也可以讓同學相互之間進行交流。
“語言的社會功能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語言的運用只有在語言的交際實踐中才能學會,而我國的傳統英語普遍存在著“啞巴英語”這一現象,英語學了等于白學。因此,“學英語”就一定要“用英語”、“說英語”,英語教學一定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小學生會話的能力,學生除了要理解會話,還要學會會話,更重要的是要說好會話,掌握英語的運用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為他們提供動腦、動口、交際的機會,從而培養主動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充分發展他們的創造力,為他們進一步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打下基礎。
作為教師,只有在課堂中才能去發現教育的智慧、火花,只有深入課堂、融入課堂,與學生交流、對話,讀懂學生的語言,才能生成教育智慧,要與學生真心交流中溢出。教育不是教師的,也不是學生的,而是師生共有的。
如果教師就怕“節外生枝”,總是期望并牽引學生按自己的預設作出回答,那實際上,學生只是扮演了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讓“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學生,遏止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和生命的活力,只會使課堂變得機械、刻板與程式化。所以我們英語教學要單元整體設計,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做到課堂隨機應變,不僅要解決從學生那兒涌現出來的生成性問題,而且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動態生成。
四、靈活的教育需要真情。
課堂時時能體現真情,如果沒有真情,“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所以也就無“有效”可言。
[案例五] 以“My Birthday ”的教學設計為例,朋友生日調查表和家庭生日書的制作,是兩個層次的活動設計。前者的活動比較簡單,對學生的語言運用只停留在重點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的操練上,而后者的活動難度較高,要求學生在談論自己生日的基礎上,將語言的輸出提高到書寫和表達一段話的高度。這樣的活動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學生們能夠放心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又引導學生將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觸手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授業、以“情”育人,在關心孩子生日的同時流露真情,關愛孩子,讓孩子們有一個溫暖和諧的英語課堂。
有效靈活的英語課堂就在我們的身邊,創造有效靈活的課堂的主人是我們自己!相信,只要我們深入研究,就能在課堂教學中廣辟蹊徑,獨具匠心,就能使英語課堂變得更豐富實在,更精彩紛呈!時代呼喚智慧型教師,讓我們懷揣著新教育的夢想,在有效教學中積淀,在高效教學中探索,在實踐教學中修煉,為提升自身的智慧靈活課堂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中小學英語教學與教研》2015年4月、2015年10月
2、常萬里“從案例到實踐,從課標到課堂”,《中小學外語教學》2012年第10期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4、馬宏 ?《構建智慧課堂,實踐有效教學》
5、英欣 ?《融入智慧有效的教育 ?營造綠色的生命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