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衛勇
摘要:當代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發展趨于穩定,教學模式也更加多樣化,基于新形勢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現狀,教育者必須要采取更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構建符合當代教育需求的優質課堂。本文從新形勢背景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教學的優化策略予以探究。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育新形勢;教學方法
引言:
提高全民素質是當代教育的重要目標,減少文化水平的差異是縮短貧富差距的首要前提,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的要求下,素質型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逐漸認識到“教育主體”的重要性。基于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特殊性,我國學生更應具備積極的學習意識,教育者也要認清真正問題所在,并通過教學策略的改革與完善,推動漢語言文學教學質的飛躍。
一、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現狀
(一)師資力量有待提升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學科,與國民經濟發展、社會思想引導息息相關,但在人們的意識中往往存在“學好數理化”的誤區,致使社會對于漢語言文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在人才培養上,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漢語言文學也很難做到深度培養,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碩士、博士等形式的高等人才數量占比并不高,故在一般學校中,校方對于這一專業的師資投入力度并不夠,那么也就必然導致在日常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課堂上,教學效率低下、質量不高是常見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成因與校方的師資力量建設程度是密切相關的。
(二)教學內容有待革新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傳統型學科,作為以中國人母語為基礎的語言型學科,其設立時間較早,教學體系相對完善,然而其教材內容的傳統性也較高。在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的當代,我國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卻存在嚴重的滯后性,與社會育人需求有所差異。作為一門語言特色較為明顯的學科,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要育人方向就是培養學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與交流能力,但在社會大眾的意識中,常常認為漢語言文學等同于漢語,將其表意與涵義一概而論,造成認知上的誤區。實際上在漢語言文學的教材體系中,除漢語文學外,還包括外國文學部分的內容,漢語言文學實質上是對“漢語形式的文學學習”概括,其根本仍在于文學性語言的探究。因此,“多理論少實踐”的傳統教材并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這是當下的漢語言教學弊端所在。
(三)教學模式有待改進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理念逐漸被認可與推行,近年來也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然而當下時代我國教育最大的阻礙在于理念的落實方面,許多教育者很難從眼下的教育模式急速轉變,且教育方法的轉變也需要時間過渡,才能實現教育工作的穩步向前,操之過急往往會適得其反。這也說明關于漢語言專業方面的考評模式需要進行時代性的轉變,才能多角度、多方面的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現有的考評制度往往是通過卷面形式對理論知識的考核,難以實現語言專業的面對面交流,這對于語言學科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
二、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優化對策
(一)建設專業性更強的教師隊伍
校方在聘請專業教師時,應嚴格依據相關教育規定,對應聘教師的能力進行考察,從教學起點上規范教師的專業性。另外,校方也要定期對在崗教師進行教育培訓,并為教師養成終生學習的觀念。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殊性在于其內涵較深、思想性較強,所學知識永無止境,教師作為教育中的引導者,必須要對自身的能力不斷提高,才能與時代發展共同進步,不至于產生教學滯后的情況。校方可采取的培訓方式有多種,既可邀請校外的專家團隊來校開設座談會,也可組織校內教師展開經驗交流會,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此外,關于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培訓與教育學方面的培訓同樣重要,校方要針對兩個方面作出教學計劃安排,使校內的教育理念能夠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能不斷創新,積極建設專業性更強的教師隊伍。
(二)積極革新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容
當代的教育形式更加注重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以激發學生的語言思維為首要前提,漢語言文學教學要從語言實踐方面進行適當的革新。同時對于教材的內容也要作出時代性的轉變,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參照,課堂的設計與安排也是基于教材內容來列舉大綱,因此,對教學內容作出改進是有利于漢語言文學實踐的。當代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容要積極與時代相迎合,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在新形勢教育背景下,向素質教育理念靠攏,形成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教育形式,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探究能力,并且能夠在日常學習中享受于漢語言學習的樂趣中。
(三)發揮學生受教育主體的學習意識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中,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由于理論性知識較多,漢語言文學學科的魅力需要深層次的發掘。在當今教育新形勢下,教育者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提升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同時教育者也要使學生明確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強化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認知,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繼而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師能夠進一步推行新課標的教育要求,完成從“教育主導者”到“教育引導者”的角色轉變,是當代的漢語言文學課堂更加豐富,教學方式也趨于多元化、科學化,構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優質文學課堂。
結束語: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對于任何教學方法的應用都需要經過實踐來不斷改進,并不能照搬照用,否則就會淪為形式主義。教育者應具備清醒的認知,基于當代的教育背景、環境與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研究出最適宜的教學策略。對當代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結合社會對人才的漢語言文學素養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核心能力入手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君.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5):256-257.
[2]朱玉萍.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