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明
摘 要:物理是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的重要學科。物理教師要進一步提升對該學科課堂教學的重視力度,不斷優化教法、創新學法,進一步對教學流程進行優化設計,有效掌握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規律,全面提升物理課堂的教學水準和教學總體質量。本文將結合自身的物理學科教學經驗積累,就初中物理有效施教的策略進行研究,還希望給予物理教師的有效施教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探索
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輕視實驗教學、信息技術運用不充分、教學評價形式單一等突出問題,制約著物理課堂的有效施教,也影響著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工作。還需要我們重視起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和研究,進一步把握物理課堂有效施教的規律,全面助力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將從三方面入手就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開展探索。
一、要全面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模塊之一,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定理、現象等都是借著實驗的形式來進行展示和講解的。因此,高質量的實驗教學對于學生較好地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從目前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初中物理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力度還不夠高,需要我們進行反思和總結。其一,重視實驗教學。需要物理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真正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而從內心深處全面重視實驗教學,并積極地將高質量的實驗教學和培養學生的各項素養相結合,這是提升實驗教學質量的基礎和關鍵。其二,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初中物理教師要在具體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強化對基礎知識的講解。例如,在講解“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內容時,需要初中物理教師對實驗的目的、實驗的現象、實驗的基本步驟、實驗的操作流程、實驗的現象的觀察方法等基礎內容進行全面化和細致化的講解,讓學生較好地對這些內容進行吸收和消化,從而有助于學生夯實實驗理論性知識。其三,強化動手操作。物理教師要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讓學生“動”起來,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地在討論中開展實驗操作,進一步規范實驗操作的流程、順序,從而真正地能完成一個實驗,助力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及我們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所在,并積極聯合優秀的初中物理教師一起探索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從而進一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全面激發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生機與活力。例如,在學習《讓聲音為人類服務》小節知識內容時,物理教師不妨借助互聯網為學生搜集和整理一些必要的學習資源。如找一些聲音為人類服務的具體化小案例,為學生推薦一些和該節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公開課,或者讓學生搜索一些對應的教案、教學設計、說課稿,讓學生進一步對該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把握,較好地開展自主學習。而初中物理教師還可以將該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將其制作成模塊化的微課視頻或者PPT講解課件,將其放置到網絡平臺上,讓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同時,物理教師可以借助站內交互工具來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物理學習指導,準確發現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而為學生分析解決的對策,助力學生的不斷改進和提升。當然,要想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服務,還需要物理教師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應用理念,積極學習和掌握一些信息化設備和信息技術軟件的使用方法,從而更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提升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水準。
三、要積極開展教學評價
一直以來,教學評價都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對于發現學生問題、鞏固課堂學習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初中物理教師要進一步提升對教學評價環節的重視程度,并積極探索優化評價方式的策略,從而全面借助高質量的課堂評價,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指導,助力學生的查漏補缺。例如,在學習了《我們怎樣聽見聲音》小節內容后,物理教師不妨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例如,學生自我評價,如學生A對于其聲音產生的原因、傳播的方式等內容有了較好的認識,但是對于聲音進入人耳后引起聽覺的過程等內容學習的不夠透徹,還需要進一步的進行細化學習。此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兩兩互相評價、小組環評,也可以讓教師進行總結性評價,進而借助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評價,提升評價的客觀性與合理性。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師要進一步認識到物理學科對于學生各項能力和素養培養的意義,積極重視該學科的課堂教學,并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全面提升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力度,合理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開展眾多學生參與的課堂教學評價,從而進一步完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助力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唐宇嘉.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劉萍.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的幾點嘗試與探索[J].學周刊,2016(23):121-122.
[3]潘璠.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案例研究[D].寧夏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