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蘭
摘 要:深度學習是有利于提升小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模式,它摒棄了傳統(tǒng)數(shù)學課“題海戰(zhàn)術”的理念,采用了更先進的教學思路為學生呈現(xiàn)出了精彩紛呈的數(shù)學天地。在說理課堂的理念下融入深度學習,讓學生與教師在互動中將問題說到根上,可以有效點燃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說理課堂;深度學習;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2-0124-01
說理課堂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思考情趣,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與之相比,深度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意識,其核心思路同樣是給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所以,可以說說理課堂與深度學習存在著相得益彰的關系。如果圍繞說理課堂落實深度學習,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與眾不同的學習氛圍,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長此以往,這對提升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
1.構建趣味情境,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
數(shù)學知識是諸多生活現(xiàn)象和數(shù)學活動的綜合產物,是先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不一樣的生活體現(xiàn)形式。數(shù)學教學,既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若想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能力,首先要引導他們認知數(shù)學與其生活特征的關聯(lián)性。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圍繞生活構建有趣的課堂情境,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中可以獲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學習體驗。
例如,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圓柱與圓錐》,在引導學生探索“圓錐的體積”時,以往很多教師都只是停留在公式的講解層面,至于該公式是否與圓柱的體積公式存在一定的關系,幾乎很少過多描述,導致學生對問題的認知一知半解。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動手設計情境模型,讓學生在深度操作之余思考并闡述“為什么圓錐的體積是圓錐的底面積乘高的積的三分之一”。通過說理,學生的認知會從理論層面延伸到現(xiàn)實層面,抽象的知識點會在他們的腦海中變得更清晰。另外,有趣的操作活動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圓柱與圓錐的關系,并在不知不覺中激發(fā)了他們的表達欲望,從而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
整體來講,深度學習能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能讓抽象模糊的數(shù)學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得更具真實性、直觀性,這就直接改變了傳統(tǒng)數(shù)學課模糊乏味的局面,間接刺激了學生的認知神經。而建立在說理課堂之下的深度學習要求學生在探究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想法、觀點完整地表達出來,這就間接鍛煉了學生的提煉能力、總結能力。
2.快樂辯論并行,點燃學生說的意識
新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應該使學生積極參加數(shù)學活動,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并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彼?,若想持續(xù)增強學生的說理情趣,促進他們深度學習的決心,教師還要給學生提供體驗成功的契機,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倒數(shù)》為例:在學習期間,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認為1和1互為倒數(shù),有的學生認為1和1不互為倒數(shù)。那么到底是不是互為倒數(shù)呢?對此,教師將認為1和1互為倒數(shù)的學生判定為正方,后者為反方。隨后,開展了一次有趣的辯論活動。隨著雙方學生激烈討論,最終答案逐漸浮出水面,雖然反方學生一開始非常地不服輸,但是隨著正方學生不斷舉例,不斷描述,反方學生的底氣越來越弱。最終,他們不得不承認個人認知上的不足。由此,便讓他們在有趣的討論中掌握了正確的知識點。由此可見,基于說理課堂開展深度討論活動,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深層次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的認知,幫助他們領悟到知識的內涵和真諦。而且,由于這些知識點是通過他們自主摸索、自主觀察得出結論的,所以他們的記憶會格外牢固。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學生受到個人性格的影響,不論對手如何描述都是不服輸。甚至,他們寧愿“死鴨子嘴硬”,也不愿意承認自己失敗了。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練習題、點撥題供其深度操作,以此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確實是錯了。
3.引入生活元素,促進學生說的質量
俗話說:知識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可以更好地使用數(shù)學知識服務于自己的生活,以此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所以在圍繞說理課堂落實深度學習理念期間,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展開數(shù)學探究活動,并充分指出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性。
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認知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生活中的貨架、固定架通常都是采用三角形?三角形具有什么特點?”在教學完《圓的認知》時,教師可以提出:“為什么桌子、井蓋都是圓的?”。上述兩個知識點的問題生活性很強,幾乎隨處可以見到,所以學生很快陷入沉思,并展開回答。比如,有的學生圍繞圓的問題指出“下水道的井蓋做成圓的,可以確保井蓋不會掉進下水道里。”有的學生圍繞三角形的問題指出“三角形具有最強的固定性和不變性,所以用它作為貨架的支撐點,能提高貨架的牢固性”。由此,通過對生活現(xiàn)象的深度探索,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所學知識,并充分地感受到了這些數(shù)學知識不同的一面。
總而言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也即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掌握行之有效的探究技巧。因此,持續(xù)展開對說理課堂的探究,深度挖掘深度學習在這其中的可行性,無疑是教師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并且,由于小學生能力水平有限,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期間,也要適當?shù)亟o予一些點撥和引導,借此幫助學生糾正認知上的不足。
參考文獻
[1]吳存明.為學生的“深度學習”而教[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05):8
[2]黃立梅.創(chuàng)設有效活動,引領深度學習[J].黃海教育,2019(04):25
[3]先莉.簡議小學數(shù)學深度學習及其實踐操作[J].科學咨詢,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