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斌
摘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高校企業管理相關專業教學理念先進性與教學內容創新性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高校企業管理相關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性的重要途徑,更對提高學生市場競爭力與職業發展潛力等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簡單介紹了創新企業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結合高校企業管理相關專業課程體系與學生身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為提高其培養效果的最佳化而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企業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策略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加快了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速度,而全民創業熱潮的掀起也實現了企業數量的急劇增加,無形之中增加了人才就業市場對應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但是部分高校企業管理相關專業教學模式仍以理論教學為主,降低了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弱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意識,加劇了畢業生專業能力與企業管理人才招聘要求的差距,因此,高校應轉變人才培養目標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加強實踐教學力度、豐富教學內容、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等途徑來提高企業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為培養出更多符合企業與人才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一、完善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傳統高校企業管理相關專業教學活動以講解教材內容為主,以提高學生專業理論考試成績為目標,以至于該專業理論教學時間遠遠多于實踐教學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理論素質與實踐能力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老師應轉變教學目標,提高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與職業規劃能力為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基礎來調整專業課程體系與豐富教學內容,加快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速度。高校應在結合企業管理人才就業形勢、教學現狀以及學生學習訴求等基礎上來提高教學大綱的實踐性與針對性,將人才培養最終目標具體劃分到大一到大四等不同年級教學目標之中,實現學生專業技能、綜合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持續增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企業管理相關專業教學活動的靈活性與有效性,加強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與科研精神的培養力度。例如,老師應適當增加專業性與綜合性較強的實驗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內在轉化效率。高校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大多數高校企業管理專業課程以與企業日常運營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管理學、市場營銷學以及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課程為主,老師應根據教學知識特征與學生興趣愛好等來創設新穎有趣的實踐教學活動,實現了延伸實踐教學周期與提升實踐教學效果的目的。高校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提高對畢業生就業形勢、企業招聘要求等方面的調查力度,并以此為基礎來調整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案,從根本上打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隔閡,從創新課程體系、更新教學理念、加強校企合作等層面來提高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性與先進性,有效彌補了原有教學模式的弊端與漏洞。老師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來調整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提高不同時間段教學內容的關聯性,實現了學生綜合能力與高校素質教育水平的共同提升。高校還應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提高老師改革創新其教學方法的積極性,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出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增加學生實踐教學活動頻率,實現了學生專業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共同提升[1]。
二、建設實踐教學平臺
原有高校企業管理相關專業教學模式以灌輸式或填鴨式教學為主,老師會根據教材內容來依次講解專業理論知識,加劇了教學活動的單一性與教學內容的局限性,加劇了理論教學與人才市場人才需求的不一致性。傳統企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以企業組織框架與崗位性質為基礎來明確培養內容與目標,降低了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的關聯性,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則實現了理論教學活動與模擬實驗教學活動的融合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運用其理論知識的機會與平臺,徹底打破了不同專業之間的壁壘與界限,實現了不同專業甚至不同崗位之間的貫通性,提高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學生實訓的結合性。高校應調整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與計劃,主動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適當增加專業實踐教學基礎的資金與技術投入,實現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無限擴大。提高企業管理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平臺的層次性,堅持基礎層、發展層與加強層等不同層次之間的聯合性,其中,基礎層教學實踐平臺比較適合專業理論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都較弱的學生,發展層則是適用與具有較強實踐運用能力與職業發展潛力的學生,加強層則更適用于大四年級的掌握實訓技能的學生,學生可以根據其專業素養、發展訴求與時間等來自主選擇實踐模式或實踐內容,有效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訴求,實現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新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另外,高校還應聘請互聯網信息技術、高等教育、企業管理等多領域專家學者來共同分析高?,F有實踐教學體系的優缺點,并在結合高校教學理念與企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來提高實踐教學平臺的先進性與科學性[2]。
三、提升理論教學效果
理論知識水平是直接影響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關鍵性因素,而實踐教學活動也是加深學生對理論基礎知識理解記憶能力的主要措施。同時,完善學生專業知識體系也是培養符合時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企業管理人才的前提條件,因此,高校應根據企業管理人才招聘要求與企業發展趨勢來調整課程體系,增加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教育、財務管理等與企業管理相關學科知識,增加學生知識面,并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獲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音頻、圖片等教學素材,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打破了教材對教學活動的束縛性與局限性。通過講解企業管理實際案例等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管理人員工作環境與工作職責,提高了學生對其未來工作崗位的了解程度,同時,還應通過巧用情景模擬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分層討論教學法等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性與教學氛圍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學習內動力,提高了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完善性。例如,老師可以從專門網絡平臺獲取我國知名企業文化案例,分析不同企業運營戰略的差異性[3]。
四、創新實踐教學方法
老師應增加學生實踐能力培訓力度,通過增設模擬實驗、專業比賽等方式來提高實踐教學活動的多元性與靈活性,幫助學生理解企業管理核心內容,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例如,老師可以利用PPT來展示不同企業管理人員一天的工作內容,詳細介紹管理人員的工作流程,幫助學生對企業管理崗位形成初步認知。利用企業經營沙盤來推演和展示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活動,鼓勵學生扮演不同的管理角色來提高學生企業管理教學活動體驗的新鮮性與真實性,幫助學生掌握企業生產流程與業務流程。另外,高校還應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業大賽、演講比賽、專業技能比賽等等,在學校內部形成人人創新實踐的良好氛圍,強化了學生的競爭發展意識,提高了學生職業發展潛力,鍛煉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另外,高校還應收集整理不同地區企業管理人才相關的比賽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4]。
五、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原有校企合作模式以學生到企業實習為主,降低了校企合作形式的靈活性與深層性。高校應與當地知名企業進行深層次、廣范圍的合作,既可以邀請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人員到學校組織主題講座,介紹其工作經歷,分享其工作經驗,加深學生對企業管理崗位的認知,也可以聘請合作企業管理人員擔任兼職老師,定期到學校來傳授經驗與講解企業管理相關知識。老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參觀學習,了解企業內部環境,感受企業員工工作氛圍,實現了學生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效結合。另外,學校也可以與企業簽訂學生實習協議,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和實習,讓學生明確其知識體系與企業員工專業能力的差距,鼓勵學生在實習實踐活動中了解自身知識體系的薄弱之處。學校還可以與企業共同創辦企業管理交流平臺,例如,微信公眾號、QQ群等,實現了企業管理人員、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直接互動交流,企業管理人員可以利用線上交流平臺來介紹其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心得或講解其工作技巧,老師則可以利用線上交流平臺來布置作業、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態與了解學生的學習訴求,及時快速的解答學生學習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困惑,并根據學生提出的建議與意見來調整教學方案與教學內容,而學生則可以根據其學習訴求、職業發展規劃以及課余時間安排等來從網上下載教學資料,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學校與合作企業可以共同創辦企業管理實踐基地或合作項目,讓學生具體參與到實踐基礎的日常運營管理活動之中,要求學生根據實踐基地或合作項目實際情況等來設計商業計劃書,鼓勵并獎勵學生提出的切實可行的建議,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5]。
結論:
正視原有企業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與漏洞,充分認識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提高企業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意義,通過創新實踐教學方法、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豐富教學內容等途徑來加快應用型人才培養速度,為實現企業管理相關專業學生、高校與企業的共同發展提供了最基本保障。
參考文獻:
[1]趙嬌潔,王靜晶.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
[2]周文富,周斐芳. 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J]. 中國電力教育,2012,(5):13-15.
[3]劉蘭,徐小平. 面向應用型人才的網絡工程創新培養模式研究及平臺建設[J].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2).
[4]安景文,劉穎. 高校企業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 才智,2014,(31).
[5]孫海濤,邵信儒,姜瑞平. 實踐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食品企業管理創新研究[J]. 企業導報,2013,(22).